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張曉風敬畏生命讀後感

張曉風敬畏生命讀後感(一)

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角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花時背無辜燒死。好幾次看弘一法師的傳記,讀到這個細節,總是為弘一法師對於生命深切的憐憫與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動。

上高中的時候,我家後院的牆洞裡經常有大老鼠出來偷吃東西。不知為什麼,我的心裡產生了一個殘酷的想法,就、悄悄地躲在牆邊,趁老鼠出來的時候,拿開水的燙它,結果,一隻大老鼠被滾燙的開水燙著慘叫著衝進了牆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沒有,但那時我並沒意識到自己的殘忍,因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在人類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個應該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內心最大觸動和自責的還是在兩個月後:我在後院又看到了那隻大老鼠,它還活著,只是全身都是背燙傷後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讓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還懷著小老鼠,腆個大肚子,動作遲鈍的在地上尋覓著食物;我無法表達我那個時候的心情,我只覺得「生命」這個詞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現得那麼耀眼,我只覺得我曾經有過的行為是多麼的卑劣和齷齪,這種感覺,在別人眼裡也許會顯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漸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力量。

法國思想家史懷澤曾在《敬畏生命》一書中寫道:他在非洲志願行醫時,有一天黃昏,看到幾隻河馬在河中與他們所乘的船並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愛和神聖。於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驀然產生,並且成了他此後努力倡導和不懈追求的事業。

其實,也只有我們擁有對於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我們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地上搬家的小螞蟻,春天枝頭鳴唱的鳥兒,高原雪山腳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戲水的鯨魚等等,無不豐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蘊。我們也才會時時處處在體驗中獲得「鳶飛魚躍,道無不在」的生命的頓悟與喜悅。

因此,每當讀到那些關於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總會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重,母駱駝為了使即將渴死的小駱駝喝到夠不著的水潭裡的水而縱身跳進了潭中;老羚羊們為了使小羚羊們逃生而一個接著一個跳向懸崖,因而能夠使小羚羊在它們即將下墜的剎那以它們為跳板跳到對面的山頭上去;一條鱔魚在油鍋中被煎時卻始終弓起中間的身子是為了保護腹中的魚卵;一隻母狼望著在獵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淒冷的月夜下嗚咽嗥叫。其實,不僅僅只有人類才擁有生命神性的光輝。

有時候,我們敬畏生命,也是為了更愛人類自己,豐子愷曾勸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腳去踩螞蟻,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殘害螞蟻,他認為自己那樣做不僅僅出於憐憫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點點殘忍心以後擴大開來,以致駕著飛機裝著炸彈去轟炸無辜的平民。

確實,我們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人類就像是最後的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張曉風敬畏生命讀後感(二)

今天,我讀了《敬畏生命》這篇文章,我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們只有對生命擁有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他的無限生機,我們人類也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在這個星球上,擁有生命神性光輝的也不僅僅只有人類,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勞的螞蟻,自由自在的小鳥,高原精靈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員鯨等,甚至還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及參天的古樹,都無不豐富地蘊涵著生命世界的底蘊。在浩瀚的生物海洋里,有益於人類的生物我們姑且不論,即使是一隻害蟲,它雖然在人們的厭惡、唾棄和捕殺中生存,但它無意中也為自己的天敵(益蟲)提供了食物,從而能保證益蟲更好的生存,維繫著整個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確實,我們應該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這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延續地球的生物鏈遭到破壞,人類就像是最後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記得去年的夏天,我走在放學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個小男孩捉住一隻蝴蝶後肆意摧殘,蝴蝶在驚恐、怯懦和無奈中瑟瑟發抖,小男孩玩兒夠了,就任意撕毀那襯托蝴蝶美麗的地方----翅膀,我急忙上前制止他,可還是晚了一步,他已經把蝴蝶重重的扔在地上,我揀起來一看,被玩弄的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我手中掙扎了幾下,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我眼前仿佛出現了這隻蝴蝶往日那舒展著美麗翅膀自由自在飛翔的一幕,而那一刻,一切將成為一個美麗的回憶……這件事使我至今不能忘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約束著我。

有一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人類只有敬畏生命,崇尚科學,熱愛大自然,都懷著一顆慈愛的心,那麼我們的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才將會變的更和諧,人們的生活才會更幸福。就讓我們共同呼籲: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共同托起美好的明天吧!

張曉風敬畏生命讀後感(三)

阿爾貝特·史懷澤是一位法國學者,更是當代具有廣泛影響的思想家,195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被愛因斯坦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創立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他認為,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與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進生命,惡是阻礙和毀滅生命。」假如我們擺脫自己的偏見,拋棄我們對其他生命的疏遠性,與我們四周的生命休戚與共,那麼我們就是道德的。只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的人。他以「敬畏生命」為核心的生命倫理學去強調世界和平、環保運動的重要思想。

《敬畏生命》讀後,給人一種震撼,一種對生命的震撼!世界給予我們無限生機,塑造了生命的高貴、美麗和富饒。人類自詡為自然之最,更應該理解和尊重生命,感受自然之趣,感受生命之美。

書中寫到:史懷澤在非洲行醫時,有一天黃昏,看到幾隻河馬在河中與他們所乘的船並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愛與神聖。於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驀然生出,並且成為他此後所努力倡導和不懈追求的事業。這也讓我想起村上春樹在《邊境邊景》中寫到的:我與朋友(名字記不得了)在島上過夜,水漫過了帳篷,我無心睡眠,起身看見海蟹遊走,林中蟬鳴不停,偶爾鳥下覓食……只是靜靜看著,便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想必,村上當時的心境正同於史懷澤吧。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也有著不同的意義。但是,即使相隔不同時空,可是人對生命的敬畏卻是相同的。也許,感受生命並不需要你有太多在意;也許,那只是瞬間,生命的奇蹟便能浸入人心……看花開,看葉落,聽蟬鳴,聽鳥語,點點滴滴……我慶幸,我也曾有過看魚而神遊的心境,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感覺。你只是單單看著,就有種與魚同游的感受,靈動而清晰。

感受生命,是一種心境。沒有誰可以教會你,只能靠自己在生活中去慢慢摸索、探尋。直到有一天,你能讀懂一花一葉中的情語,能欣賞到蟲魚鳥獸的撫媚。傾聽生命的美好,感受自然的神奇。想起高中時的一篇文章,也叫《敬畏生命》,作者是張曉風,文章講述作者在印第安納州夏天下午河畔看柳絮飄飛時對生命的感嘆。或許我們都只是大自然的匆匆過客,各自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而生命卻讓原本平淡無奇的世界,充盈著色彩,也正是生命締造世界的神奇。

其實,也只有我們懷揣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我們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地上搬家的小螞蟻,春天枝頭鳴唱的鳥兒,高原雪山腳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戲游的魚兒……這無不豐富了生命世界的內涵。正因為這些,我們才能在時時處處的體驗中獲得「鳶飛魚躍,道無不在」的生命頓悟與喜悅。所以每每聽到有關生命的故事,無論溫馨或者驚心,我們都會有絲絲觸動。

以前看過一個報導:一輛車以很快的速度撞到了正飛快過馬路的一隻狗,狗被撞飛到了很遠的距離,但又立刻爬了起來,嘴裡銜著的骨頭還沒掉落,然後繼續跑著。它在一個牆角停了下來,那裡是一隻母狗和幾隻小狗。那隻被撞的狗把骨頭放下,用頭蹭了蹭母狗的頭就倒下,就這樣再也沒有站起來過……

無論這個故事真實與否,我選擇相信它是真的!不需任何多餘的話語去解釋,它以足以證明生命的可貴、堅強,還有些許無奈。「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逝去,因為愛而讚美;離別,因為情而感動。有太多未知我們無法揣測,唯一可做的,只是珍惜生命。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世界裡不斷找尋我們需要的東西,找尋我們追求的東西。可是結果與我們預期的總會有偏差,我們會迷茫,會無所適從……有的人選擇放棄,有的人卻不斷追尋。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我們始終在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答案就是自己對於生命意義的詮釋。蚊子無時無刻都在找尋目標,好讓自己飽餐一頓,這也許就是它生命的意義。但是一個巴掌拍過去,短暫的生命就此完結。飛蛾也許不知道自己飛向燭光便是終結,()它飛向了自己編造的夢。也許生命的意義對於它們來說就是一時的飽腹或者一瞬間的輝煌。這些我們都無法理解,或許有朝一日我們可以直接與它們溝通,那時我們也許會理解生命對於它們的意義。

「不論何時何種方式,我的生命對於另外一個生命貢獻出他自身,我的生命意識都經過了一個從有限到無限的融合的願望,在這個願望里生命是一個整體。」奉獻對於任何生命來說都不是那麼容易,為了另外的生命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有的人會覺得愚蠢,可是有的人則會毫不猶豫,為什麼?對於生命的看重難道不一樣嗎?答案是對於自己生命價值的看待不同。我們總是希望在自己危難的時候,有人能挺身而出,可是在我們看到其他生命有危險的時候,我們在幹什麼呢?看到桌上的魚翅,看到跳動的猴腦,看到滿桌的野味……我們到底作何感想!也許我們會理所當然的吃下去。可是我們難道就沒有反思,假如自己是那一盤端上餐桌的美味會怎麼樣?也許我們永遠就笑不出來了。同樣是生命,為何不能平等對待,心生敬畏?自然所賦予的本應稱讚,絕非屠戮。

史懷澤說:「敬畏生命的倫理就是促使任何人關懷他周圍的其他生命。」可是我們如何在整個世界中找到一個平衡呢?佛教戒殺生,主食素;還有什麼眾生平等。難道這就是對於生命的關懷嗎?曾經想過這樣的問題:難道花花草草就不是生命嗎?吃葷與吃素有本質的區別嗎?其實我們每一種生命為了活下去,都會去奪取其他生命,但是那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對生命抱有敬畏的態度。我們一直都希望能和諧共處,希望愛在人間。可是這份愛怎麼才能傳遞出去?這是一個問題。

自然已經在向人類施加懲戒!風沙侵蝕,水土流失,生態多樣性喪失……難道這些種種教訓還不夠,難道非得等到面臨自己的絕滅才會想到治理!是該清醒的時候了,沉睡只會滅亡。

「危及我們休戚與共的能力和意志的是日益強加於人的這種考慮:這無濟於事!你為防止或減緩痛苦、保存生命所做的和能做的一切,和那些發生在世界上和你周圍,你又對之無能為力的一切比較起來,是無足輕重的。的確,在許多方面,我們是多麼的軟弱無力,我們本身也給其他生物帶來了多少傷害,而不能停止。想到這一點,真是令人害怕。」亦如書中所說,我們對大局可能無能為力,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尊重生命,凝聚的力量是巨大的。打魚投放小魚苗,伐木注意再生產的能力,不要隨意拋棄貓狗等寵物……這些都是舉手之勞。

每次看《動物世界》,無論聽多少次,心靈都會受到震撼:「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段傳奇,每一段傳奇都有動人的故事。尊重生命就是珍惜身邊的他人。」

敬畏生命,也是珍惜。豐子愷曾勸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腳去踩螞蟻,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殘害螞蟻,他認為自己那樣做不僅僅出於憐憫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點點殘忍之心以後擴大開來。

心生憐憫,心存感激。所以,敬畏生命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