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後感800字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後感800字(一)

20世紀初的世界,幾乎已無秘密可言,所有之前地球上未曾被人類染指的地方,陸地或海洋,都留下了人類的足跡。當然也有特例,那就是地球的兩極。千萬年來,地球一直以兩極為軸心轉動著,人們對它們的好奇,可想而知。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儘管只有些許可能,也會有一些勇士,踏上探索地球「處女地」的征程。北極被征服了,接下來,輪到了南極。

1911年,英國海軍上尉斯科特開始了征程,他的目的地直指南極。在當時看來,他們幾乎準備好了一切,從衣服到食物,再到拉雪橇的西伯利亞矮種馬,一切貌似都在掌控之中。在經過近半年的等待之後,出發的日子終於來臨。而就在這時,他們驚訝的發現,他們並非妄圖征服南極的唯一團隊,在距他們11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挪威人,也在計畫著向南極挺進,他就是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阿蒙森。國家的榮譽,個人的使命,強大的競爭對手,讓斯科特本人以及團隊感到了沉重的壓力。但是此時的他們還是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因為一切都是那麼順利,至少看上去是這樣。

但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順利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困難,隨著斯科特的開拔,馬上撲面而來。先是西伯利亞矮種馬不適宜南極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爾茲摩爾冰川時隨著最後一匹馬的死亡,他們不得不使用人力,拉著沉重的雪橇繼續前行;接著是天氣突然轉變,冬季風的提前來臨,讓本來鬆軟的雪變成了堅硬的「三角鐵」;可最大的困難總是被留在最後,當他們以為戰勝了一切困難終於要迎來最後的勝利,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踏上南極點的團隊時,他們絕望的發現,在南極點上,已經飄揚著挪威的國旗,阿蒙森已經提前到達了這裡。在人類的歷史上,人們往往只能記得第一,第二終會被無情拋棄。夢想的破滅,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任務還得完成,因為這是他們的使命,雖然這份使命已被別人「踐踏」。收集岩石資料,觀測氣候數據,最為心痛的是,他們要帶上阿蒙森在南極點上留下的證據,以證明他是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給挪威國王的信。帶著疲憊,他們踏上了返回的道路,這時的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們,雖然天氣並沒有比來時更加惡劣,但是他們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克服了,因為他們失去了精神的支撐,他們現在是以失敗者的身份返回的。

但是上天並沒有因為他們是失敗者就多給他們一絲一毫的憐憫,困難依舊接踵而至。寒冷的天氣,持續的零下40度低溫,使他們肢體痳木,用凍掉腳趾的腳挪動著;在冰天雪地里迷失方向,找不到補給儲備點;在費盡周折終於找到儲備點之後,才發現儲備的煤油過少,不足以提供他們迫切需求的熱量。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苦難。大自然終於用它無情的手段打散了這支勇敢隊伍最後的希望。先是有人在備受折磨之後瘋了,然後是在一個早上,一位受傷的隊友為了其他人的生存,在脫下衣服之後,走進了冰天雪地之中。悲壯,催人淚下的悲壯。最後的三個人並非幸運兒,在歷經苦難之後仍看不到未來時,他們不得不選擇放棄,在睡袋中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他們真的放棄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在一連串的災難之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他們的權利,但是他們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使命,這是他們的責任,他們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仍然堅守著自己的責任。斯科特用凍僵的手拿著筆寫下了這次冒險失敗的原因,為後來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為他的每一個夥伴的家人留下證明他們是勇士的證言;為自己的妻子還有兒子留下自己的安慰和希望。他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惟獨沒有為自己做點什麼,甚至是一份遺囑。偉大莫過於此!

以勇氣挑戰夢想,用生命承擔責任,這樣的人,找不出理由不去尊敬和紀念。

歷史是公平的,這次,它不僅記下了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阿蒙森,也為後來者留下了足夠書寫其偉大的豐碑,讓我們記住了斯科特。

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有幸在歷史中讀到了這位英雄,偉大的斯科特。向英雄致敬,為夢想致敬,更為責任致敬!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後感800字(二)

若要讀史,在圖書館泛黃的史料中跋涉是一種方式,但它毫無疑問是一個枯燥的任務。人人噤聲屏息,生怕那揚起的灰塵會將自己活活掩埋,如此,讀書的樂趣也就蕩然無存了。

另一種方式則是讀一些近現代大家所寫的史書,在我看來,這實在是一件勝過前者千百倍的樂事。手捧著一本本裝幀精美的書,體味著手中人類的歷史長河般流淌,猶如面對寶山,心中的激動唯有同好之人方解。

這些作家,往往文筆不算得華麗,卻有著智者的頭腦。原本艱深晦澀的時間、地點、人物,在他們的筆下擁有了鮮活的靈魂,有著自己的故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文章亦修亦諧,故事體的敘述方式可以令讀者猶如身臨其境,忽而重臨溫泉關煉獄般的戰場,忽而迎著腥鹹海風向著新大陸揚帆。

這樣的作家不多,但均可算聲名赫赫,西有房龍,東有黃仁宇等。而《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的作者茨威格,自然也是其中翹楚。

《人》一書,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作,書中截取了十數個足以決定人類歷史走向的瞬間,如拿破崙由於麾下將領一念之差兵敗滑鐵盧,韓德爾一氣呵成譜就神曲《彌賽亞》,東君士坦丁堡在炮火中的陷落等,進行藝術加工,完美地再現了那些令世界軌跡為之改變的事件。

在他筆下,那一個個抉擇,一個個有如神助的靈感火花被無限的放大了。某個人,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擁有了撬動世界的力量。

人類的歷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無數個生命的光輝在蒼穹之上溫和、恆久地照耀著,一切仿佛從亙古起就不曾改變。誕生,成長,衰老,消亡,每顆星星都這樣平淡地來這個世界上走一遭。但總有那麼一些時刻,會有一些不甘寂寞的生命暴射出耀眼的光芒。命運之神惡作劇般的把全世界的方向盤置於一個渺小的凡人手中,一些人牢牢地抓住了時間的脈搏;而另一些人,在這股偉力面前戰戰發抖,被它的重量壓垮。

而命運之神,不會垂青一個人兩次。

是做被世界拋棄的失意者,還是站在海格力斯肩上撼動地球的偉力者?

這取決於我們內心的力量——智慧,勇氣和一往無前的決心。

當這樣的機會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希望我可以微笑。因為,只有自信的微笑才能如星般閃耀。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後感800字(三)

史蒂芬·茨威格用敏捷的慧眼捕捉到了歷史最獨特的角度:歷史的轉折點,然後用生花的妙筆、滿腔的熱情完成了這部傑作——《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在序言中,作者談了寫這本書的意圖:「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一個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一個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刻出現以前,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的流逝而去。不過,這種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旦發生,就會決定幾十年和幾百年的歷史進程。」

的確,成功和失敗往往只差一步。在這一步之中,時間顯得如此吝嗇,人性顯得如此豐滿都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滑鐵盧的一分鐘》一章中,這一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名鼎鼎的拿破崙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命運竟掌握在一個平庸的循規蹈矩的格魯希元帥手中。拿破崙給格魯希的命令是:務必率三分之一兵力去追擊撤退的普魯士軍。然而滑鐵盧戰役提前開始了,一切都變了。普法軍隊的主力全部集中到滑鐵盧,而怯弱的格魯希帶著大隊人馬遊魂般的在戰場外追擊不存在的普軍。更可悲的是格魯希聽到戰場上傳來的隆隆炮聲,()才明白戰役開始了,將士們紛紛懇求支持前線,格魯希考慮了一下,只考慮了一秒鐘,然而就這一秒鐘卻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拿破崙的命運、世界的命運甚至整個十九世紀的命運。

滑鐵盧戰役就這樣悲壯的結束了。我認為這悲壯不僅體現在傷亡的人數上、戰役的激烈程度上,更主要是體現在那戲劇般的不可思議的而又決定世界歷史的一瞬間上。

這本包含12個重要時刻的歷史特寫中有拿破崙、托爾斯泰、列寧等偉大人物;也有本來微不足道,但借了茨威格的筆而聞名於世的人物:如譜寫《馬賽曲》的「一夜天才」魯熱,創作清唱劇《彌賽爾》的韓德爾,黃金國加利福尼亞的發現者蘇特爾等等。

書中處處洋溢著人文主義溫情。因為茨威格本人就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一生都在為和平奔波。他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目睹了最醜惡最黑暗的現實。1942年,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茨威格與妻子雙雙自尋離世。在遺書中他寫道:「我向我所有的友人致意!原他們度過漫長的黑夜之後能見到曙光!而我,一個格外焦急的人,先他們而去了。」

茨威格走了,留給我們的是豐富的、溫婉的、深刻的、動人的文字。他本人也像流星一樣優美地滑過天際,耀眼的光輝慰籍著地球上一代又一代困頓的人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