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觀後感800字(一)
管理課有空似乎是必看《大國崛起》,這次是美國篇。不過話說回來,《大國崛起》真的很經典,看著一個國家的浮浮沉沉就像看著一個嬰兒長大般,時而驚喜,時而驚恐,時而有感於時間飛逝,時而沉醉於時代印。一篇結束,起身,感慨於一切都已過去,然已成歷史又將再次鋪成未來的路,接受後來人的審視。就像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樣,每個大國似乎也走著盛盛衰衰的路。
1929-1933年,美國的關鍵字估計是是經濟危機和羅斯福。紐約股票市場的崩潰很不客氣地宣告了經濟危機的到來,而胡弗政府的放任自由政策只讓經濟危機越演越烈,800家銀行倒閉,140萬家企業關門大吉,200萬人在全國各地流浪。如果說一個國家是一個大企業,在生死關頭還挺著桿子堅持著原來的一套套,那就只能走進死胡同。既然不換制度,只能換高層。所以羅斯福來了。羅斯福跟胡弗不一樣,他主張「權變」:管理要根據企業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沒有什麼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與內外環境的變化相適應,隨機制宜。其實就是那句「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都是好貓」。政府干預市場,用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還調控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才能渡過難關,恢復經濟。古人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還是很有道理的。
另外,羅斯福的領導力在這場危機中也得到了極大彰顯。所謂真正的領導是個影響過程,是影響他人和團體實現目標的過程,領導力也就是影響力。而這時羅斯福的爐邊談話,無疑是一枚強心劑,在當時的美國民眾間極具現實影響力。國家最高領導人在耳邊說,大家放心,沒事的,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坐在爐邊的人應該是怎麼聽就怎麼覺得窩心吧。(插一句,一直覺得,他就職演講時的話真的很經典: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the fear itself.說得多好啊,正是這句話讓當時冒著大雪來聽他演講的10萬人都沒白來。)
今年,美國的關鍵字估計是經濟危機和歐巴馬。歷史的轉輪有時真的很奇妙,轉來轉去又轉到了一處(當然不能排除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的影響)。次貸危機越演越烈,第一位黑人總統似乎也有意效仿羅斯福,來個網上談話,穩固人心。布希政府的7000億美元救市一波三折,120多位經濟學家們舉著大旗反抗,說布希政府是在花納稅人的錢,送華爾街大亨們「金色降落傘」,有失公平。而政府好像也不知道拿著這7000億錢砸哪兒,最近剛剛砸了200億來救花旗,明兒不知是救哪個了。今早的手機報又說,歐巴馬剛建成自己的經濟團隊,還保證兌現布希的救援金融市場的承諾。零零散散的一大堆,不知最後走向胡弗還是羅斯福?一切只需拭目以待。
大國崛起觀後感800字(二)
央視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電視記錄片《大國崛起》,引起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廣泛的關注。我個人認為這是今年央視最有震撼力的電視片。
這是中國中央電視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歷史為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說的「世界性大國」,不是人口和面積意義上的大國,而是在歷史「成為全世界的歷史」之後出現的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國家。
今天的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擁有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的中國如何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中國的幾代領導人反覆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鑑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麼,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麼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鑑什麼樣的經驗和教訓?
我們該如何認識中國?我們該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電視也許不可能給出答案,至少可以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導。這是電視對我的啟迪之一,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國確立了統治地位,它解放了人們被禁錮的僵化思想。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瓦特、牛頓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英國可以為出身地微的牛頓舉行國葬,皇室成員、親王親自為他抬棺。這在其它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國家是不可想像的,更不用說中國。
當時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新技術,為什麼唯獨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正是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鬆的空間。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才沒有被當成異教徒燒死。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里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