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克萊默夫婦觀後感

克萊默夫婦觀後感(一)

如果你準備結婚的,應該看看此電影。如果你結婚了,最好去看看。如果你結婚7年了,必須看看。如果你正一個人帶著孩子,和老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請馬上去看看。

雖然是美國電影,可是我感到這些多麼熟悉,好象就是我周圍的人。看來,人類膚色雖然各種各樣,生活環境截然不同,但是人生中最基本的東西,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沒有一個民族認為家庭是不重要的。

影片反映了現實社會中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婚姻與個人的理想之間的矛盾。影片涉及到了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女人就要相夫教子?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的追求?女人如何保衛自己的獨立個性,如何追求生活意義?男人如何發展自己的事業又兼顧家庭呢?當然,電影沒有給我們答案,導演不會笨到在電影裡說教觀眾(只有中國的電影導演可能會這麼做)。但是,我們看了,有很多思索。

泰德以為事業有成,感情忠誠,沒有不良習慣,就可以握住家庭的幸福,其實並不這麼簡單。在婚姻里,無論哪方,都仔細傾聽對方的聲音。幸福不是隨便在那個地方冒出來,讓你品嘗的。幸福象一塊蛋糕,要和你所珍惜的人一起去做,才能擁有。

故事是感人的,電影裡沒有華麗畫面,沒有激動人心的場面,是兩個男女主角的出色表演讓我們感受生活里的動人。尤其是男主角的表演,無可挑剔,一個眼神傳達了一個男人的堅強、痛苦、壓抑,甚至我們不需要對白,就可以知道這個男人的內心。

女主角一樣出色。小孩子的演出非常可愛。尤其在知道爸爸媽媽要離婚,他不得不離開爸爸,要跟媽媽時候,那無辜、悲傷、含淚的眼睛,足以打動每個人的心。

在電影快結束時候,克萊默夫婦各自在法庭上的陳述詞(其實是獨白)尤其經典。

我看《克萊默夫婦》,卻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婚姻。看《克萊默夫婦》時候,想到另部電影——《父子》。《父子》雖然也獲過許多獎,但是《父子》裡的父親實在太垃圾,我很不喜歡。而《克萊默夫婦》裡的父親和孩子相依為命時所做的一切,無愧於父親這個稱號。

克萊默夫婦觀後感(二)

花費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去觀看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被其中的情感糾結深深地打動。演員的高超演技固然不可忽視,編輯之人的蒙太奇手法也是用得恰到其分。

我並非是專業的電影評論工作者,所以讓我從電影裡的音樂效果,光線設計等方面來談對於《克萊默夫婦》的觀後感,幾乎不可能。但我還是想從電影中的一些場面,來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看法。

影片以母親喬安娜的離開為開頭。當喬安娜聲淚俱下地向兒子比利傾訴自己的愛時,每個觀眾都將自己的同情毫不猶豫地改了喬安娜,同時又不免感到疑惑,既然她那麼愛比利,為什麼還要離開他呢?無從知曉。無論怎樣,喬安娜離開了,帶著痛苦的眼淚,帶著內心的的鬥爭。

喬安娜的離開標誌著泰德以一個父親的形象登場。他的登場便給人不好的印象。

喬安娜離開後的第一個早晨,泰德就差點遲到。在手忙腳亂之中,與比利一起做早餐,錯誤百出卻又不停地向比利解釋,最後還將手給燙傷。很明顯,喬安娜的離開和身份的轉變將他以前的生活打破。無法再像從前一樣如魚得水,現在,他就像一個小孩處於陌生的環境一樣,無所適從。

父子之戰是泰德與比利衝突的最高點。導演巧妙地運用了父子之戰來表現兒子對父親的抗拒,父親對這種壓抑的生活的宣洩。衝突之後是和解,衝突給了父子倆談心的機會,給了泰德反思的機會。當泰德向小比利講媽媽離開的原因的時候,觀眾聽到的分明是泰德的內心獨白,是泰德對於婚姻生活的反思。我們從比利的道歉中看到了兒子對父親的依戀,從泰德的獨白中看到了父親那深沉的父愛。觀眾對於泰德的形象從牴觸到同情,泰德也從此開始了好父親的形象。

泰德開始關心比利身邊的事,會擠在一堆母親當中觀看兒子的表演,在兒子受傷時會不顧一切。父子之間越來越有默契。在影片最後,又出現了似曾相識的場景——父子一起做早餐。但此時,父子倆安安靜靜有條不紊地配合做早餐,父親煎好了雞蛋烤好了麵包,兒子幫忙倒牛奶擺放餐具。絲毫看不出以前他們之間互相不了解對方。

影片第二個高潮便是法庭之爭。20分鐘左右的提問,回答,獨白,將父母親雙方對兒子的深愛完美的表現出來。喬安娜的獨白恰似當時泰德對兒子的獨白,真情而感人,同時了卻觀眾對於喬安娜為何離開的疑惑;泰德對於父愛的詮釋更是感人至切,發人深省。

最後,泰德與喬安娜又一次在電梯口道別。這是無奈的結局,卻是最好的結局。為了愛而爭奪,為了愛而放棄,為了愛而感動。儘管結局並不完美,但無疑最為貼切,這比大團圓的結局更能一起觀眾內心的觸動,引發觀眾的反思。

看完這部電影,覺得如果愛人之間的溝通更多一些,就不會發生克萊默家庭的悲劇了。

克萊默夫婦觀後感(三)

首先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想到了的問題是在現代生活中女性應該怎樣來處理自己事業和婚姻家庭的關係。

影片中的鍾娜結婚後一直待在家裡照料丈夫,撫養孩子,操持家務,做著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這樣的生活一直過了八年。在這個過程當中,她有很多的煩惱,但她的丈夫因為忙於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她的感受,她覺得自己一直都沒真正的為自己活過。終於有一天她忍受不了了,選擇了以離婚的手段結束了外人看來幸福的婚姻,並開始了自己的新的生活。她回到自己的家鄉——波斯頓,在那裡她向心理醫生做了諮詢,並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找到了自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終於為自己生活著了。

現代社會的女性大多數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結婚、生子,建立起一個家庭。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轉換:由原來的只是父母的女兒變成為人妻,為人母。這樣勢必會影響我們原有的工作。我們就要學會正確處理兩者的關係。在婚姻關係中,女性不要完全的依賴自己的丈夫,不要把丈夫當成家庭的頂樑柱,自己的靠山。女性應該擁有自己的事業或者說至少一份工作。()不要因為家庭帶來的某些束縛而最終放棄自己的追求。我記得老師在課堂上說過一句話:任何男人都會尊重在人格上獨立的女性。然而在經濟上不獨立的女性在人格很難獨立。可以看出經濟上的獨立對於女性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在現實生活中,對婚姻的追求,女性要比男性痴情的多。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社會在評價一個男性時更多的強調了他的事業層面。而對於女性我們的社會更多的看重了她的婚姻狀況。現在社會很流行這麼一句話「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好像找對象就是尋找靠山。我覺得如果一位女性要想擁有一個美滿的婚姻就必須走出這個心理誤區,不要把婚姻認為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在愛情婚姻問題上,男性往往宣布說:男人喜歡需要順從溫柔的女人。許多女性對此毫不懷疑而且欣然接受,全心全意做一段賢妻良母后,卻發現自己處處被動受挫。在婚姻和社會生活中完全丟失了自己,就像影片中的鍾娜那樣。所以我們只有正確處理了自己事業和婚姻的關係後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婚姻生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