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自由作家觀後感

自由作家觀後感(一)

電影《自由作家》主要內容:是一個把自己的愛和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的白人女教師和她的孩子們的感人故事。這是一段發生在種族歧視嚴重和社會階層等級觀念強烈,充滿暴力的複雜社會大背景下的震撼心靈的改變。

女老師愛琳從事的第一份教育工作,是在美國威爾遜學校一個糟糕透頂的班級里任教。這裡有著給老師們帶來噩夢的學生:他們虛度光陰,消磨時辰,把學校當成18歲之前的遊樂場;更混亂的是,學生們來自社會裡的不同種族和各類底層階級,分幫結派互相鬥毆。愛琳想方設法讓仇恨遠離孩子們的心,消解他們之間的敵意,可是,作為一名白人老師,孩子們對她樹起了重重心牆,愛琳的教育理想在現實中一次又一次地碰壁。

但是她最終還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引導這群孩子走向了光明。她用自己的愛、耐心和執著來感染他們,用書本來激勵他們,用日記的方式讓他們記錄自己的生活,宣洩自己內心壓抑的情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認識到世界,認識到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愛。當影片最後孩子們不再認為自己是個屢屢失敗者的時候,到最後他們能夠留在學校繼續讀高中三四年級的時候,到他們願意學習,願意把班級當作自己人生的第二個家的時候,我的心靈受到了很深的觸動。是愛琳的努力,是愛琳對這幫孩子的愛和付出,觸碰到了他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強大起來,獲得涅磐重生。

愛琳做的是一項極為崇高的事業。而她也為她的事業付出了代價。愛琳選擇了自己的事業,選擇了她的孩子們。()這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多麼大的犧牲!同時,愛琳的理想,也受到了教育體制的衝擊。203教室的孩子,是一群被教育體制拋棄的孩子。學校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一個學習知識通過奮鬥實現夢想的地方。而在愛琳的努力下,203教室變成了他們的天堂,變成了他們轉變騰飛的地方,變成了一個他們可以自由而有希望地活著的聖潔土地。

最深的感觸就是這群學生的改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作家,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一本奇特的書。毫無疑問,愛琳是一個好老師。看了這部影片,內心觸動很大。我們每一個老師,是否也能有這份愛心、耐心和執著,這份信念和力量,去感化,去影響我們面對的孩子們?也許他們不會像影片中的孩子們經歷那樣複雜的社會背景和殘酷的威脅生命的環境,但是現在的孩子在成長中肯定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做一個有責任心,引導他們改變的老師,怎樣獲得孩子們的尊重和信任,怎樣擔負起祖國的未來?我想,這該是看完這部影片後我們該深深思考的問題。為什麼會有「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的說法?我深信,一個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孩子一生的轉折點,或影響孩子的一生!

自由作家觀後感(二)

影片中的女主角的確是個非常成功的老師,她的成功我想主要歸於兩點。

第一點是她對教育的熱情。這裡我不是想讓大家學習她,因為對於一名準備走上三尺講台的人來說,絕不缺乏對教育的熱情。我是想說熱情是需要「刺激」的,不是意志所能決定的。具體來說吧,女主角的一次次付出換來了學生們的一次次思考,一次次成長,一次次變化,同時學生們的一次次思考,一次次成長,一次次變化也帶動了老師的熱情,推動他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付出。但在現實生活中,教育是有滯後性的,學生不可能這麼快接受,體會老師的用心,這就使得老師對教育的熱情大大打折了。所以我認為好的教育體系不僅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也要保持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熱情!

第二點是女主角對種族平等的信念。從這一點來說,是社會背景給了她發揮才能的機會,這個機會不會有第二次。就拿我們現在的環境說吧,社會和諧,人人平等,社會主體沒有較大的意識衝突,這就讓我們缺少了信念的力量。試想把女主角放到我們現在的教育崗位上,發揮不了這種信念的作用,她還能那麼成功嗎?

從女主角身上我還看到了作為一名新老師的優勢,她不會因為別人怎麼說就怎麼認為,不會被別人的教條困住,我想這也是本劇的閃光點吧。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被別人影響,衝破教條的人也不少,而不被自己的習慣,經驗捆綁的人卻少之又少。絕大多數老師在執教前幾年都會有自己厚厚的備課本,然後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說課方式。但社會是進步的,學生的喜好,接受能力是會變的。再回頭看看那些執教五六年的老師,他們的備課本已經積上了厚厚的灰塵。不知道十幾年後的女主角會不會也一樣呢?

這部電影是感人的,但從教育的角度看,我個人認為這是個過去式,是個特例(特別的背景,特別的學生,特別的學校)。它只是再一次驗證了教育問題上永恆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老師只有對學生付出愛,才會有收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