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質量的本質
——俞敏洪2010年4月25日在中國(江陰)長三角校長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這裡演講,很多不安,因為我知道在座的很多是校長,都是教育專家,我是教育領域的江湖郎中,所以只能東拉西扯,談一下我對教育的體會。我不是搞正規教育的,儘管新東方系統有中國小校,在江蘇揚州投資建造了一所和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差不多規模的學校,有4000多名中小學生。我知道中國的公立中國小系統在全世界是最完整的,也是最強有力的系統。中國的公立學校,中國小校校長基本上都是教育專家,所以,要讓我來談教育談質量,我只能談我知道的一點兒東西。
我創建的中國著名的教育培訓機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300多個教學區,7000多名老師,大部分是英語老師,還有教語文、數理化、歷史、地理等課程的老師,現在每年來到新東方學習的學生有兩百多萬。關於教育,我想講的主要問題是:我們到底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我的女兒今年15歲,剛好處在一個最為關鍵的年齡階段。當我們面對教育的時候,我們到底要培養孩子什麼?是培養他們以高分進北大清華?還是培養其他很多更重要的東西?對於一個學校來說,對於一個家長來說,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是需要考慮這些問題的。現在,從我對孩子的觀察及我周圍的成功人士交往來闡述要培養孩子什麼。
我是老師出身,一旦進入某個人群中間我就要去分析這個人群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
現在我在企業家人群中比較多,我就會去分析阿里巴巴的馬雲為什麼成功,百度的李彥宏為什麼成功,蒙牛的牛根生為什麼成功,匯源果汁朱新禮為什麼成功,聯想的柳傳志為什麼成功。因為我和他們打交道,除了思想溝通交流以外,還會在一起開會、吃飯、聊天。我會觀察他們身上的某種特徵,這些人擁有什麼樣的特徵?是因為他們受的教育太好了?考了北大清華了?還是因為他們身上有其他的特徵能夠使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功?這些特徵反過來就能引用到我們對孩子的培養上去。
我的第二個朋友圈就是政府領導,比如說我這兩天來到江陰後,與市委朱民陽書記、教育局屠湘如局長等一些江陰的領導開會、聊天。大家都知道中國政府跟學校的關係是緊密相關的,會提供資源支持,有的是精神上的支持。比如在各種場合夸某個學校,雖然政府一分錢不用出,但是學校就會感到很有信心;有的時候是物質上的,像南菁高級中學這個新校區,投入四個億來建,就是物質上的支持。
我和政治人物打交道,我也分析他們為什麼會成功。大家都知道中國政府是一個大平台,一個人一旦在政府做了領導以後,他動用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貢獻,或者動用自己的能力破壞社會的力量都很強大。比如說,有的城市的老百姓很喜歡這個城市的領導,但有的城市老百姓不喜歡這個城市的領導。我們做分析時,就會扯到教育上來:他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所以才當了領導? 還是並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比如說,胡錦濤是清華畢業的,李克強是北大畢業的,我們好像可以說他們和名牌大學有關。但溫家寶是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前身)畢業的,不能算是真正的名牌大學。這意味著什麼呢?就是大學的教育和這個人有一定的關係,但不一定是決定性的。如果說名牌大學就必然出優秀的政治家,那中國的所有政府領導都應該被北大清華包了。其實北大清華也就那麼幾個人在當政府領導,對不對?這樣分析以後,回到教育的根基上來,就是我們教育孩子們,難道分數就必然決定孩子一輩子成功?好大學就必然讓一個人最後成功?我的答案是半否認半肯定。原因很簡單,如果說分數考大學就決定了終身成功的話,那麼也就意味著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數。但是我們又發現並不是這樣,還有另外一些因素可以決定這些人的成功。
是哪些因素決定了人的成功呢?我們後面會談到。我們會發現尤其是我們的中國小教育,肯定不僅僅是分數,但現在中國的教育體制非常可惜的是,不管怎麼改都是往分數方面引導。雖然我發現領導們在抱怨中國的高考,因為高考就是分數引導系統,我跟教育部的領導也反覆探討過這個問題,高考為什麼不能改得更加好一點?我是一個改良主義者,不是革命主義者,對高考改革我不主張把高考推翻了重來,甚至於把高考整個體系都破壞掉,我主張高考是要堅持的,高考的模式可以進一步合理化,高考以外的其他輔助高考的手段,包括特長生招聘,像北大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我覺得都是對高考的補充。我們不能完全否定高考,也就是說高考不要了,只要高中向大學推薦,或者說各個大學自己考就能把學生錄取,這需要中國達到一個完全講誠信不講人情的水平,但中國兩千五百多年來,誠信體系就從來沒建立起來。沒有建立意味著什麼呢?一是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會作弊,在清朝科舉考試懲罰得那麼厲害,只要發現作弊就被滿門抄斬,但是清朝每年科舉都有作弊現象。現在也是,對高考作弊的懲罰也很厲害,但依然有作弊現象,在中國人的心中好像作弊並不是一個道德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培育出了一個超級人情社會,既然是人情社會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這就是我和你認識了,那麼我們就能夠互換資源,而且常常會破壞規矩互換資源。在西方社會,你跟我認識跟你占有的資源完全無關。比如說,美國總統小布希當初曾經推薦自己朋友的孩子到耶魯大學去讀書,結果耶魯大學校長給小布希寫了一封信,堅決不用這個孩子。因為這個孩子不符合耶魯大學的錄取標準,而且把布希還罵了一頓,說你作為總統,對孩子沒有判斷力,你就把這樣的孩子寫信推薦過來,有損你這位總統名譽和形象,讓美國人民對你這個總統的判斷能力產生懷疑。而這封信居然登在了美國最流行的報紙上面。但是,在中國要是某個領導寫一封信給校長說我要推薦某個人過來,校長就該反覆掂量分量了,因為在中國上一階層對下一階層的命運有決定權。比如說市委書記對他手下的領導,比如說對教育局長就有決定權,局長對校長也有決定權,這是一個從上到下的社會。
還有,中國學校的校長都是行政化校長,這樣就得聽從上級領導,否則烏紗帽不保。我們已經講了十年以上學校去行政化,從大學到中學,非但去不了,行政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痲煩:今天考評,明天調研。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在座的所有校長都明白,如果把行政化去掉了,你什麼身份都沒有了,在社會上你是什麼人呢?現在的校長已經不以當校長為滿足了。蔡元培那個時代,你可以說我是社會著名學者,我是大學教授,或者說我是大學校長,那個校長是被全體教授推薦出來的,本身就是一個超級身份。但是現在,我和校長們談過這個問題,他們說一方面他們想去行政化,一方面他們不想去行政化,因為他希望自己也是個部級幹部或者局級幹部。
好了,拉扯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中國孩子們的前途,還是靠分數說話比較靠譜。這就是說,高考制度本身已經是中國能夠找到的比較公平的一個制度了。所以我不希望高考取消,只希望高考進行局部的改造。比如說我一直認為中國的高考,應該一年考兩次,由學生自己選擇兩次考試最好的分數,去聯繫學校或者由學校錄取。這樣的話,孩子們可以相對輕鬆一點。
我對高考制度也有反感,來自於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我自己。我既喜歡又不喜歡高考的原因是因為我高考考了三年,就是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沒考上,到了第三年非常幸運地考上了北京大學。我第一年之所以沒考上,不是因為我想去北京大學,而是因為一直受的是農村教育,本身水平不夠,而且腦袋又相對比較木訥,做事情一般要比別人多加一倍的時間才能做成。我的例子,可以對這裡所有的老師提個醒,就是說有的時候中等的學生不能放棄,落後的學生也不能放棄,從我身上可以看出來。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我記憶能力很好,因為我曾經把《英漢雙解詞典》的四萬多個單詞全部背出來過,這個是很不容易的一個事情。但是,我花了多少年的時間呢?我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堅忍不拔地背,每天牆上貼的到處都是單詞。我小時候記憶能力不好,國小老師要我們背語文課文,每篇課文都要背,我發現我常常是班裡最後一個背完的。我的好多同學都是老師說背,稀里嘩啦讀幾遍就背完了,然後老師用大大的紅筆寫一個「背」字,學生就很開心。我永遠是第一天背不出來的,但是我後來發現,這樣有一個好處,因為我背不出來所以我就必須老在讀,我通過把這個課文讀了幾十遍的方式,很自然地背出來,背出來以後就忘不了了。期末考試的時候,很多同學又開始去翻課本背課文,但我每篇課文都還能記住,因為每篇課文我都花了好長時間才背出來。我從國小到中學畢業,都沒有得過全班20名以上。好在我並沒放棄自己。當時是文化大革命時期,老師不太關注成績好壞,不像現在成績好了老師就拚命捧你,成績壞了老師就拚命踩你,當時沒有這樣的感覺。儘管我高考了三次,但我又喜歡高考制度,為什麼呢?象我父母都是不認字的農民,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高考制度,我也永遠進不了北大,北大也必將變為官宦子弟和有經濟實力的,有社會資源的人的家園,而不是像我們這樣的農民子弟的學校,這就是我喜歡高考制度的原因。但是恨高考制度是因為它太呆板,以至於讓人消耗太多的生命,甚至是犧牲孩子的幸福,犧牲孩子的心情,犧牲孩子的健康。我表哥的女兒,學習成績很好,一直希望考名牌大學,但是就是在高考那天太緊張了,結果連基本的普通大學都沒有考上,最後去上高考補習班。在高考補習班又因為心裡太緊張,最後變成了精神分裂症,這就是高考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而且在中國,因為高考變成精神分裂症的人每年都有,為了高考成績上不去而自殺的人也有,這就是中國高考制度僵化所帶來的弊病。
現在的家長常常告訴孩子,考上好大學就行了,家務活等什麼都不用乾,只要你上好學校,就是父母的光榮。但是他們沒想到,成績對於孩子來說,最多就延續到高考結束,或者是大學畢業。大學畢業以後,人成功的決定因素已經跟成績沒有關係了。如果說在中國小和大學,第一名和最後一名有區分的話,請問我們在座的校長,你們誰是第一名誰是最後一名,請問有多少人在社會上還能說我是老大你是老二?除了體育運動比賽的時候,奧林匹克有冠軍以外,這個社會本身是沒有冠軍的。那麼真正的冠軍是什麼呢?這就是能在這個社會,通過自身的各種努力,包括在大學和中學學到的知識加在一起的努力,而獲得的一個成功的結果。
講完高考之後,回過來說,很多分數之外的品質是在中國小的時候養成的,這個時候養成的品質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一個結果。我是農村孩子,所以天然善於吃苦、不怕被打被罵,因為農村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父母一看到孩子不行,拿起來就一頓打。尤其是我們那個時候,兄弟姐妹比較多,好像打死一個沒事兒,所以拿著竹子、棍子追著打。這種情形在農村比比皆是。當然現在也不行了,因為現在農村大部分家庭也是一個孩子,捨不得打。中國的文化傳統,典型的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筷子頭上出孽子這樣的文化氛圍。美國不一樣,在美國,父親如果打兒子,父親要被抓進監獄了。如果中國哪一天定了一個規矩,父母打孩子,父母要進監獄,中國基本就完蛋了。當然,虐待孩子又是另外一個概念了。但是很奇怪的是什麼呢?我們那時候農村孩子有心理毛病的很少,儘管我從小就是被我母親打大的,但我心理比較健康。因為打罵背後沒有對你的歧視,打罵背後沒有對你的羞辱,打罵背後我知道了父母的辛苦,體會到父母的艱難。因此就明白要是不努力學習不努力幹活,父母打罵就是應該的。當然我不是鼓勵我們的老師、父母去打罵孩子,我只是想說我們當時的那種環境,潛移默化地鍛鍊你,遇到失敗、遇到挫折、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你都不會怕,還願意去嘗試。所以就有了像我們當時連續參加高考三四年這樣的人,身心還是很健康。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現在的教育我們應該注重什麼呢?教育除了分數以外,我覺得要從孩子身上看到成功的特質。我認為孩子應該有以下幾個特質:
教育要培養孩子的心情。什麼心情?當然快樂健康的心情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生命的熱愛、對社會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這叫真正的心情。比如說,我給家長演講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們的家長都很忙(現代社會不忙也沒辦法),但是我們總有悠閒的時候,請問你們閒的時候幹什麼呢?帶著孩子去吃麥當勞、肯德基當然很好,帶著孩子去歡樂谷坐坐過山車也很好,但是這個都不是培養孩子的方法。我想請問家長中間有多少人曾經在月圓的晚上,帶著孩子坐在湖邊上、河邊上,或者開闊的農村原野,看看月亮?有多少家長曾經帶著孩子,躺在一個沒有城市燈光污染的草地上看滿天的繁星,並且告訴孩子們銀河在什麼地方,牛郎織女星是哪一顆,北斗星是哪一顆?請問有多少家長在周末的時候,帶著孩子除了到農家園去吃土雞以外,還帶著孩子去辨識各種各樣的農作物以及學習它們的生長周期?請問你們的孩子有多少人認識路邊上的野花叫什麼名字?家長說我自己都不知道。你當然不知道,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是一個被社會和城市把人的美好心情犧牲掉的狀態。如果不這麼做,孩子對生命的熱愛、自然的熱愛,內心的美感怎麼產生?一個對生命和自然沒有美感的人,請問他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人?不是賺錢機器,就是害人機器。原因很簡單,他不熱愛自然不熱愛社會,就培養不出這樣的心情,他也不可能對生命珍惜,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必然不珍惜別人的生命。
我是無比喜歡大自然的,我從小就生長在望不到邊的油菜花中間(當時的農村都種油菜花),生長在無窮無盡的稻花飄香的稻田、麥浪翻滾的麥田中間。我小時候還有另外一個習慣,就是到了夏天在房子外面擱一塊門板乘涼,當時家裡連電燈都沒有,所以沒有任何燈光污染,天上的星星是看不到邊的。我小時候躺在門板上數星星的時候,姥姥就在旁邊說不要數,說星星是數不完的,數星星你的頭髮會掉光的。現在我有一個習慣,在夏天的時候,會帶著新東方的管理者和老師們到大草原上去。有一次我們躺在草地上看滿天的繁星,有一個近30歲的管理者,居然問我:「俞老師,星星好漂亮,但是中間怎麼會有一條雲,會那麼長。」我說那是銀河。曾經有一次高考作文,題目叫滿天星光讓我感動,有個學生勇敢地寫了一句話「請問星星在哪裡?」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因為我們不接觸自然,也不敢去接觸自然。我相信在座的校長沒有多少願意組織師生去春遊或者秋遊的。為什麼?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上課太緊張,怕孩子們耽誤學習,因為教育最後比拼的是有學生多少上了名牌大學、名牌高中。國中的老師想的是我的學生有多少人最後能通過中考考上名牌高中,高中的老師是我的學生有多少人考上名牌大學,至於說考上大學了你是精神病還是神經病,那跟我沒關係。恰恰就是因為這種引導,導致了孩子的心理疾病比較多。有這樣一個統計,越是好的大學,學生精神方面的毛病越多,據說北大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很多。但是按照中國教育的標準,進了北大就算成功了。我碰到過這樣的學生,從國小一年級到高中到大學全是第一名,從中國最頂級的大學畢業,而且很順利地考上了哈佛大學,父母以他的成功為驕傲,老師以他為驕傲,按說這個孩子一輩子應該是一路成功。但是,父母和老師都疏忽了一個問題,這個孩子已經得了「第一名綜合症」。什麼是「第一名綜合症」?就是這個孩子永遠想得第一名,誰超過他,他就想把誰掐死,永遠不把自己的學習和別人分享,永遠防範著別人,不願意別人與自己有一點點的在成績上的靠近。但是,中國老師不去發現問題,只要你是第一名,那就隨你的便了;家長也不關心這個問題,只要你第一名考上北大,就沒問題了。但是這樣的孩子心胸狹窄,思路狹窄,人格狹窄,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生活孤獨,感情內向,最後越來越壞。這個孩子到了哈佛大學以後,既沒有男朋友,也沒有女朋友。他沒有意識到的是第一名如果失去了怎麼辦?到了哈佛大學,得第一名就不容易了。一是哈佛集中了全世界最好的學生;二是到了國外學習,你得允許自己有一段時間提高英文水平;三是教育方法不一樣,中國是死記硬背考試。到今天為止大學的學習方法都是典型的最後一個月學習法。就是一個學期四個半月到五個月,前面三個多月是學生玩得一塌糊塗,最後一個月要期末考試了,就挑燈夜戰,最後考試也通過了。回去過寒暑假,過完寒暑假又緊接著在學校里打牌、玩遊戲、談戀愛三個月,最後一個月拚命學習一下,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學習法。大學教育如果是這樣的,怎麼可能培養出人才?人才在大學教育里是面對大師、面對偉大的書籍,每天進行著研究的一種教育方法,不是考試教育法。我們的中學生是考試教育法,到了大學依然是考試教育法。哈佛大學的學生學習方法就不一樣了,考試幾乎都沒有的,就是自己搞研究,自己一篇篇寫論文,自己一本本書讀完之後寫總結,在課堂上主動發言來陳述自己的觀點。但那個孩子儘管一直以來都是第一名,卻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所以跟不上,很著急。因為他失去精神支柱了,最後慢慢地就精神有點兒失常,最後從樓上跳下去自殺了。
中國大專院校沒有學生自殺的,為什麼?因為他們已經在大學的最低層次。所以現在有這樣的爭論,是把孩子送到清華北大好還是送到技工學校好?哪個是成功的教育?我想要說明的是,孩子的分數既然不能決定他一輩子的成功,那麼我們除了給他分數外,還應該給他什麼東西。
回到春遊問題上。在這個問題上,家長和學校的關係也非常緊張。你給他們的孩子一個好的分數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孩子出去春遊時摔著了胳膊、腿,孩子出了危險,家長肯定會不依不饒。所以,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把孩子關在學校圍牆裡面。像南菁中學這樣搬到郊區山清水秀的地方,還能抬頭看山,低頭看水。城裡的學校呢?我在北京參觀過一些所謂的名牌中學,就擠在城裡面那50畝不到的地方,全是樓房,學生越來越多,操場是塑膠的,散發著污染的空氣。這就是學校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的孩子,他的心靈怎麼可能開闊。成績雖好但是心靈不開闊有什麼用呢?請問一個心靈不開闊的人怎麼能成功?所以我常常說,從小要對孩子培養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就是總想穿過地平線走向遠方的願望。有學生問我,請問地平線在什麼地方?我們抬頭看的是樓房,低頭看的是水泥地,我們心目中沒有地平線,我們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去看地平線。那種感覺不是放放PPT,說這是草原這是雪山,這是大河這是湖泊就能產生的,必須把人放到那樣的環境中去。我非常慶幸自己生在農村,而且剛好在長江邊上長大,我割草的時候就能割到長江邊的堤岸上去,當時長江邊上還不是這種全是水泥圍牆和港口,邊上有一望無際的蘆葦盪,在蘆葦盪之上就是船隻來來往往,那巨大的輪船開過來,我的心自然就被帶到了遠方。現在我們天天聽到的聲音是什麼呢?是馬路上擁擠的發出污染的小汽車的聲音,馬達發動機和按喇叭的聲音。我在長江邊上聽到什麼?是大船開過長江以後的一聲汽笛,一拉就是一分鐘啊!想像這一分鐘的感覺,你的心會被帶到什麼地方去?當一個人的心能被帶去遠方的時候,他未來的腳步就一定能走得更遠。當然有時候這個走向遠方的嚮往也會受挫。比如說我北大畢業以後想出國,托福考過了,美國大學也給我發了通知書,但就是不給我錢。沒錢怎麼出去呢?當時我在北大當老師,一個月120元的工資,換成美元不到20元,美國最低學費2萬美元,我算了下一百年不吃不喝剛好。既沒錢走中國,也沒錢走世界。但正是因為有了走向遠方的渴望,我一直沒有放棄,也就有了今天真的能夠走向世界的機會。
我們現在的教育有一個誤區,就是老師只關注和表揚班內前十名的同學,因為能給他帶來收益。為什麼?學生進了北大清華,老師獎金拿得多。而後面的同學就處於被放棄狀態。我覺得一個偉大的老師和偉大的學校應該是這樣的,前十名的同學當然可以讚揚, 但是這些孩子之所以能到前十名,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鼓勵能力和自我推動能力相當強大,其實是不需要太多鼓勵的,一個優秀的人鼓勵多了他反而變壞了。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管理學中有這樣一個現象,比如說我手下的某管理者特別優秀的時候,我是不太表揚他的, 反而是不斷地批判他,挑他的毛病,讓他知道他還不夠好。如果我老表揚,他會覺得是不可缺少的人,心生驕傲,反而把一個人給害了。所以很多好學生被老師表揚,到最後儘管他學習成績還好,但心態已經壞了,一個人的心態壞了,一輩子就壞了。所以我覺得優秀的老師是鼓勵全班最後十名學生的老師,這個全班最後十名的同學,他們不一定是笨的,只不過是沒被鼓勵,如果被老師給放棄了,自己也就開始放棄自己了。這些學生自我推動力相對較弱,所以一定需要老師在後面推一把,尋找他們身上的優點,激發他們對生命的熱愛。有的老師說,我左看右看,落後學生身上沒有優點。如果一個老師對學生身上的優點看不出來的話,這個老師就是不合格的老師。我說,容易看啊!實在不行的話,你可以講他今天的頭髮真漂亮。如果穿的不是校服,只是隨便搭配,哪怕他的衣服再難看,你都可以說你今天的衣服真好看。比如說,我跟我老婆在一起的時候,她的衣服哪怕搭配不太協調,我都是說,真好看!為什麼?生命就是給人一種信心,給人一種感覺,給人一種美好。所以,鼓勵孩子是有方法的,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美國的一個物理學家回憶自己怎麼變成物理學家的故事。他物理考試第一次考了八分,就想放棄物理學習。但是這個老師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想鼓勵學生把物理學下去。但是他的普通鼓勵是不管用的,對於特殊的學生有特殊的鼓勵方法。通常滿分是100分,及格分數是60分,這個老師就對這個學生說,再考一次,如果下次考試你考到了9分就算你及格。這個學生想,不就加一分嗎?然後就再考一次,考出來了28分。但考了28分老師也沒法表揚,當著全班同學說某某同學考了28分,大家鼓掌?這樣一來就會把孩子給侮辱了。老師很聰明,當著全班同學做了一個減法,請大家把這一次考試和上次考試相減一下,然後把剩下的分數告訴老師。上次考了95,這一次又考了95的,一減剩下了0分……這樣一減下來全班只有這個同學得了20分。老師把所有同學的剩餘分數往黑板上一寫,只問了一個問題:請問從上次考試到這次考試,我們班的哪位同學進步最大?全班同學異口同聲說是某某某。20分,相當大的長進啊!所以,一個老師的鼓勵,對學生所帶來的是心靈上的震撼和對未來的憧憬,從此這個孩子就愛上了物理。大家都知道中國小孩子有一個特點,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他就會喜歡這門課,所以應該讓學生評估老師。我後來發現學生是有判斷能力的,他絕對能判斷出這個老師有沒有人性,這個老師會不會鼓勵人,這個老師知識豐富不豐富,在這個老師身上能不能學到東西,絕對不是說天天講笑話的老師就能讓我們得高分的。在新東方就是實施的這套體系,讓學生打分。學生不喜歡的老師不能進教室,理由很簡單,我不喜歡你憑什麼跟著你學,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老師不合格,帶出的學生當然不合格。
教育要培養孩子的讀書精神。我們的中學不僅是為高考,而是為了把孩子們培養成一個知識全面、心情愉快的人。我聽到的最悲慘的故事是在湖北發生的。,湖北枝江市14歲神童覃瑤因為讀課外書籍被老師批評而自殺,留下的遺書中有這麼幾句話:「我在學校里其實一直受著巨大的壓力,老師特別一直都對我看得很緊。他說不能看課外書籍,但你們都知道,我不看書是不可能的。於是,在第三次被他看到之後,我做出了這個決定。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面對你們。」她死在校內一個約3米深的池塘里,留下一封遺書,留下她的老師、同學,留下以淚洗面的雙親。
我們搞教育的應該都知道,孩子讀課外書籍應該是一件好事,就看我們怎麼引導了。當你發現孩子在你上課時讀課外書籍的時候,應該首先檢點一下自己,你的課為什麼不能吸引學生呢?學生為什麼要讀課外書籍呢?分析出了原因,用恰當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個老師估計不是一個特別合格的老師,一定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非常難聽的話罵一頓,讓孩子臉面上過不去。這個老師當然自己也受傷了,自己這麼辛苦教書,學生還讀課外書籍,肯定氣不打一處來。但是一個老師的幾句話,活活的把一個孩子給整死了,這就是中國老師的本領。如果我看到一個孩子在讀課外書籍,我上課時不會去說這個孩子,但我下課後肯定會把孩子找到辦公室。我能做的事情是什麼?我先買幾本世界名著放在桌子上,孩子來了以後我就先送她一本世界名著,比如《靜靜的頓河》、《戰爭與和平》、《紅與黑》等等,並說老師也喜歡讀世界名著,但是咱們能不能商量一下,如果你在上課的時候讀課外書籍,我不管你的話,那別的學生也可以讀課外書籍,如果全班同學都讀課外書籍的話,那麼老師就沒法教課,老師一點點自己的尊嚴都沒有了,所以能不能請你上課的時候還是聽我講課,下課以後你怎麼讀課外書籍都行。如果你還想讀世界名著,你可以到老師這來借,或者讓老師來給你推薦也可以。如果這樣,你想這個學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一輩子會尊重你。她上課的時候肯定不會再讀課外書籍,老師講的任何一句話都會聽,說不好最後還培養了一個文學家或者作家。一件簡單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現在的問題是,老師除了自己的學科以外,自己都不讀書,看到別人讀書還恨別人,更不鼓勵學生去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籍。但是高中三年,除了學科成績以外,孩子是肯定要讀一些課外書籍的,不一定一星期讀一本,但是一個月讀一本世界名著對學習會有傷害麼?沒有傷害的,對不對?
我女兒現在是初三,在國外上學,她上的語文課是沒有教科書的。一學期四本世界名著,一直要讀到高中畢業,一學期四本,一年八本,她現在正在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背完了就是上課討論,老師分析,就這樣的教課方法。四年下來,讀四十本左右的世界名著,每本名著都是老師引導著學生學習。中國沒有這樣的體系,如果我們鼓勵孩子稍微讀一點兒這樣的世界名著,會對孩子的心情有良好的作用。一個不愛讀書的人,請問他最後能成功麼?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但不要忘了愛因斯坦把世界上所有的名著都讀完了,而且愛因斯坦還是世界上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教育永遠不是單項好就行的,而是綜合性的。我們為什麼不鼓勵孩子們讀書呢?現在走進一些圖書館,放世界名著地方都有灰塵的,沒有灰塵的都是那種教輔、教科書的地方。這是教育的偏向,但是我們校長是有能力糾正的,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教育就是給孩子有尊嚴的學生生活。我在人民大會堂聽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時,我聽到了一句話並且馬上就記住了: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尊嚴地活著。這個是不容易做到的,因為我剛才說過中國是上層人決定下層人命運的社會,想要一個有尊嚴的社會,是必須讓每一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中國社會中,這一點很難做到,但是我們至少在學校里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學校里,讓每一個學生、老師有尊嚴地活著,是可以做到的,因為學校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平等的地方。校長自然要管理老師和學生,但是校長更多的是用愛心來管理,一起共同成長。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選擇,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重每一個老師的人格,用人性的方式來進行交流。我最怕的是老師和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時候訓斥、怒罵、指責、侮辱。很多老師侮辱了學生自己都是不知道的。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做法(如課外書的例子),不同的方法處理,其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家長不會說話,老師不會說話,學生跟著一起不會說話,一說話就傷人,一說話就不尊重人格,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地活著?所以,這也是我們討論的教育質量的問題。我覺得教育質量的問題不是成績的問題。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校長和老師對如何提高成績的問題都是頂級專家。
我們做老師的,要培養孩子的心情,培養孩子充滿詩意、熱愛生命的精神,培養孩子不管遇到什麼艱難挫折都對未來有信心的勇氣,培養孩子熱愛讀書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感到生長在這個社會裡是有尊嚴地活著的,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內容。
【閱讀了本文的用戶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