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創業

王興創業:他為什麼總是第一個

王興創業:他為什麼總是第一個

更能體現王興戰略眼光的是他的三次踩準行業熱點,從校區域網路到飯否網再到美團網,他都做了引領行業潮流的第一人。不同的人,評價王興時都不約而同地用了「聰明」這個詞。王興的腦門比常人寬得多,據說這是聰明的象徵。他可能是中國最具有天分的創業者之一,學習能力強,眼光敏銳,執行力也強。我問王興為何總是引領創業潮流,他回答:「我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我每次見到他,他都會說:「我正在做很有趣的事情。」國小時他曾和同學去爬火車,老師問他們怎麼這麼頑皮,他回答:「我們在研究蒸汽機。」「他對新事物感興趣,他對感興趣的東西喜歡思考。」王興的國小同學陳偉山說。

在賴斌強的眼裡,王興的三次第一,絕非偶然。「他發掘能力很強,常常一個瀏覽器開上幾十個國外的科技網站,所以他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最新的技術。同時,他能幹。有些科技部落格博主看到了未來,但光評論,不動手。王興有動手能力,身邊有人,能馬上去做。」

王興對細節的把握非常強。「同樣畫一個東西,他就能比別人做得好。」賴斌強說,「校區域網路出來以後,兩三個月就有類似的網站出來。不論從功能上還是細節上,校區域網路都比其他網站好。」做網站一個頁面10個按鈕,王興會告訴員工右對齊比中間對齊好,如果員工不信,他會找出一堆文章來論證這件事。

在他的創業夥伴與員工的眼裡,他不是一個嚴厲、霸道的人。雖然初次見面的人容易覺得他不太好溝通,但實際上他很nice。他比較堅持,只要有足夠的理由就能說服他,又不會很固執。同時他是苛刻的,追求完美的,他不會罵人,但要得到他的讚許很難。他始終給人一種壓力,你必須跟頂級的東西看齊。

他是典型的「極客」,浸淫網際網路多年,也對自己的產品體驗至深。他去珠峰,一路行程通過飯否發布出來;他聚會的時候,會將周圍的人手機借來發訊息到飯否,對比不同型號手機在飯否上的效果。他在美團上消費,親身體驗後,增加了美團網簡訊評價的功能。用戶消費之後,可以通過簡訊來點評這次消費。逾期不消費退款的條款也是他有了體驗之後提出來的。

「發現眼光、執行力、細節,決定了他能很快衝出去,百米賽跑起跑中他跑得很好。」賴斌強說。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孫謙談及王興為何先知先覺,總結了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他非常聰明;第二,他對網際網路有很強的好奇心;第三,他對網際網路比較敏感,他在裡面浸泡的時間很長,從2000年就非常著迷,看各種新公司、商業模式。有一本中文名叫《異類》的書,提到一些人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在這個行當泡的時間超過一萬個小時。超過了這個時間,你就會觸類旁通,比一般人更敏感。比如巴菲特為何比一般人的投資成功,因為他從小對投資比別人感興趣。」

「和國內其他人相比,王興的眼光是全球性的,他不是緊盯著中國,也沒心思跟著中國已有的。他學有潛力的、有未來的。這是他的長項,也是他的短處。長處是善於發現具有巨大潛力的新東西;短處是對新東西沒有二次創新。但他能發現具有生命力的東西,已經非常難得了,其間他看了幾百個公司、幾百個模式,才篩選出這個東西。」謝文說。

NTA創新傳播機構創始人、前《創業家》雜誌主編申音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王興知道美國有什麼,並能看出這在中國是否有市場,這是他的優勢,但我們希望他能作出更多原創性的東西出來。」

王慧文告訴我,當年,他們的美國投資人在拜訪騰訊、千橡等公司之後對校區域網路的未來感到憂慮,打了退堂鼓。他向我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假想中的騰訊、千橡是如何張牙舞爪地嚇唬投資人的。我忍不住笑起來。

在中國,「創新」前面加了一個「微」,變成了流行的「微創新」概念。多數時候,它只是「抄襲+改良」的遮羞布罷了。小公司指責大公司山寨他們,讓小公司沒有活路;但是,放眼望去,小公司的創新多半也能在國外找到相對應的原版。

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的尷尬:為什麼中國出不了Facebook?

謝文認為陳一舟收購校區域網路之後,急於做收入,急於上市融資,沒有將校區域網路往平台打造。它學開心網,急於做套用,討好身為年輕人的核心用戶,以娛樂為主。等它向全社會開放的時候,已經沒人認同了。「人人就是個社交娛樂網,賺了點錢,沒有了後勁,離Facebook越來越遠了。」

這個始終嚴厲批判國內網際網路從業者的創新意識的觀察家,認為中國的創業者過於實用主義,追求短、平、快,哪個產品火就做哪個,缺乏Facebook的創新意識和顛覆意識。

「國內的SNS做得有好有壞,但離Facebook差距太遠了。一方面,國內有QQ,搶占了不少市場;另一方面,我們與美國整體差距挺大的。做一個頂級公司,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團隊能搞定的。從IBM、微軟、Google到Facebook,是四代頂尖IT公司。做到這個程度,不是個人和團隊的努力,而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水平的體現。(創業  )差距是全方位的,如果我做,我也做不到Facebook那級別。像百度在中國很牛,但和Google不是一個量級的。」王興說。

2011年春節,王興去美國姐姐家過節。他姐姐也是軟體工程師,在矽谷安了家。這一次矽谷之旅,對王興衝擊很大。「矽谷真的相信科技改變世界,他們已經走出了IT的圈子,生命科學、能源等都衝到了前沿。矽谷有個民營公司做火箭發射,做了八九年,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將15億美元的契約交給了這家公司。為什麼發射火箭一定要讓政府幹?他們真的相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一位Facebook的普通員工帶著他參觀了公司的里里外外。這在中國是難以想像的事情。在Facebook,王興感受到了優秀工程師和普通工程師的巨大差距。Facebook大概有500名工程師,大概十來名工程師管理著圖片套用的十萬台伺服器,Facebook用戶每天上傳上億張照片。「在中國擁有500名以上工程師的公司太多了,但工作效率沒法跟美國比。」王興說。在Facebook,他聽到這一句話:好的工程師和差的工程師,差距是10萬倍。這讓他感到震驚,他以為覺得是10倍甚至100倍的差距。

自2006年在美國投資人那裡融資失敗後,他再也沒找過美國投資人。這次矽谷之旅,他見了美國一批頂級投資人。這些投資人不僅關注財務回報,還關注是否能夠改變世界。「我想活在一個更好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但我們註定在這個世界裡,不可能在別的世界裡,所以我們做好事情,改變世界,對我們自己是有好處的。」

他深刻意識到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像雲計算這樣根本的變革,國內外的差距如同100多年前外國有蒸汽機中國沒有的差距。他為此著急。

在他眼裡,國內的創業環境正變得更好,「各個角落都在改善,融資也更容易了,VC更多了,天使投資也更多了」。對於國內時時刻刻在提的「創新」,他認為「創新很難直接鼓勵,只能鼓勵嘗試,甚至鼓勵失敗」。

在謝文眼裡,王興是這一代年輕人出類拔萃的代表。同齡的創業者里,他認為豆瓣的楊勃、Discuz!的戴志康,與王興一樣,有理想、有創新精神、有強烈的追求,品質不錯,正是他理想中的年輕人。

2011年上半年美團每個月的收入都有七八千萬元。王興說,下半年增速會更快。這個國小時候就覺得自己當校長能做得更好的年輕人,這個始終相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年輕人,這個被視做理想的年輕人的代表的創業者,現在已經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接下來的問題是,等美團成功之後,他會在創業的路上走得更遠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