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這禮拜第二次和我抱怨新工作加班頻繁的時候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多了,她剛從公司出來,哭著喊著叫我陪她吃夜宵。
一盤小龍蝦就著一瓶冰啤酒,她激動的面色通紅,口沫橫飛、手舞足蹈的給我表演新上司開會有多智障。
初春的晚上依舊很冷,我緊了緊身上的棉衣,看她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只好無奈的開口打斷了她生動形象的表演,「你最近怎麼老加班?新工作很忙嗎?」
僅僅一小時之後我就體會到了什麼叫「作死」——我簡直身體力行的深刻解釋了什麼叫哪壺不開提哪壺:這個問題突然打開了她的苦水閘。
她說她這個禮拜天天都在加班,今天已經是她最早下班的一天了。新上司要求很高,甲方更難纏,方案修改了三遍都不滿意,今晚回去得繼續熬夜。已經連續兩三周周末沒好好休息過了,一個月就拿那麼一點薪水真不知道這工作有什麼意思。為了這份方案她光收集整理的資料都能碼滿一張桌子。
說著說著她還抹了一把眼淚,酸溜溜的說明明這組是自己最努力,每周之星還評給別人,大公司黑幕太多了。
我不是第一次聽她抱怨工作太忙太累,她的努力與收穫不成正比了,但每次看到她朋友圈裡凌晨更新的滿是資料的桌面和當白開水喝的咖啡,又不知道怎麼安慰她,努力的還不夠嗎……看起來已經非常足夠了啊!
我最終也只好安慰她時運暫時不濟而已,總能好起來的。
我也很疑惑,為什麼每一份工作對點點來說都好像特別的困難,她不是一個專業能力不過關的人,怎麼會把自己弄得這麼累。
後來有一單任務正好是與她們公司的業務合作,對方派出的代表又碰巧是點點他們團隊的一位前輩,我旁敲側擊的聊過天后才明白,原來也是萬事皆有因——前輩嘴裡的點點與我認識的點點大相逕庭。
聽說點點進公司沒多久,她的勤勉就出了名,多少次同事早早下班,偌大公司只剩她一個人,剛開始幾乎所有同事都暗暗咂舌感嘆現在的九零後小姑娘們的拼勁兒。
但可惜也只是最初而已。
很快各位前輩們就發現,雖然看起來她一直在忙,但效率很低。
她總是策劃做一半就跑去微博找靈感,或者就是去微信諮詢某位大神朋友,通常都是有去無回。再就是去串門打聽瑣碎,聊些閒話,取個快遞,喝喝咖啡。時間打發起來是非常快的,別人在忙工作的時候,她忙於「社交」,那麼別人休息和社交的時候,她補在工作上好像也是合適的事。
前輩說完,思考了一下又補了一句:「可能是因為年輕,還不懂努力是有方法的吧。」
聽前輩說完,我突然想起點點上一份工作好像就是因為上班時間刷朋友圈丟掉的,當然,按點點的話說,她明明是在和客戶聯繫,卻被上司冤枉,只是因為自己的努力惹人眼紅罷了。
聽到別人對點點的評價與點點對自己的評價,我發現了一個認知誤區(好像很多人都如此):
我們總是會想當然的把努力和吃苦劃上等號。
好像大多數人提起努力都會想起埋頭苦幹,揮汗如雨這種畫面感十分強烈的辭彙。聽說有人累死累活熬夜讀書卻掛科,有人不吃不喝拚命加班卻無緣優秀,我們通常都會感嘆這些人吃了這麼多苦,最後還沒能成功,虧了。
可是你是否有想過,他們吃的那些苦,難道都是因為不可抗力不得不吃嗎?
我起初也喜歡這樣,總是標榜自己努力多少卻沒收到過價值相當的回報。直到我發現很多我認為是有天賦的朋友們,都比我會努力多了的時候,我才明白了努力不等於吃苦的道理。
我發現我之所以熬夜趕稿,是因為白天我雖然開著文檔卻也開著微博微信;之所以通宵碼字,是因為我之前幾個禮拜一直瞎忙活卻沒有算好截稿日期;甚至有時候連我拿來標榜自己工作認真的「廢寢忘食」也不過是因為工作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的吃不及飯。
把努力等同於吃苦,不免會讓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吃了多少苦」上,而不是「是否有科學的努力」上。
過於看重吃苦的結果而忽視努力的過程,會讓我們沉浸在自己營造的自我感動的幻想中不能自拔,變成一個只知吃苦,不論方法的「拚命三郎」。
不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改變努力的方法,你吃的苦不過是莫名其妙的徒勞無功罷了。
而其實你只要學會開始講究努力的方法並掌握之,就會發現有時候努力做事並不會讓自己吃多少苦,而當覺著自己吃盡苦頭依然不見效果的時候,更大一部分可能是你正在用錯誤的方法錯誤的方向進行錯誤的努力。
千萬不要輕易把失敗和坎坷挫折當作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考驗,因為說不定你正在做的努力,不過是在吃莫名其妙的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