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張果喜:從小木匠到億萬富翁,「常勝將軍」是怎樣煉成的

  作為屹立在中國商界45年不倒的「常青樹」,張果喜是無數創業者敬仰的範本。從小木匠到億萬富翁,他憑藉過人的商業頭腦和謀略,締造了一個財富神話。

  張果喜是地道的「草根」出身,兩歲喪母、家徒四壁、食不果腹,這些悲慘的經歷磨礪了他堅韌的意志。

  由於家境貧窮,張果喜15歲就進入鄧埠鎮農具修造所當學徒。憑藉努力,他一路從小木匠做到車間主任。

  1973年,鄧埠鎮農具修造所瀕臨倒閉,20歲的張果喜大膽接下這個「爛攤子」,成為新廠長。他先是賣掉祖屋湊了1400元,給大家發了工資,隨後前往上海尋找商機。

  在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張果喜發現,一種樟木雕花套箱價格高昂,銷量火爆,他立刻決定自己生產樟木箱,給這家公司供貨。

  為了解決技術難題,他三下浙江東陽,終於請到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為了採購上等樟木,他跑到300公里外的宜春縣山區,險些因為翻車丟了性命。

  半年後,張果喜終於生產出了第一隻樟木箱。由於工藝精美,質量過硬,運到上海的樟木箱很快打開銷路,並且在廣交會上賣出了20套,他由此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如果說生產樟木箱是張果喜財富的起點,那麼結緣佛龕,則讓他迎來第一個事業高峰。

  1979年,張果喜再次來到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精緻的雕花佛龕讓他眼前一亮。原來,這種佛龕不僅利潤豐厚,而且日本市場需求量非常大。「真是把木頭變黃金的好生意!」

  張果喜再次抓住商機,投入生產佛龕。他和技術骨幹潛心專研,認真對照樣品仿製。一個多月後,「果喜」佛龕問世。

  他將佛龕出口到日本,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企業利潤不斷攀升。1981年,光是佛龕產品,淨利潤就高達200萬。

  隨著市場需求量增大,產能也要跟上。張果喜率先從台灣引進4條全自動加工線,實現工業化、規模化生產。

  同時,他也沒有落下國內市場。他先在上海設立家具銷售點,隨後建立起從上海輻射到京津地區的銷售網路,讓公司的發展駛入快車道。

  1985年,張果喜的資產達到3000萬美金,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億萬富翁」。

  儘管已經身家過億,但是張果喜的野心不止於此。在企業穩步發展時,他決定進行二次創業,以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發展規模。

  上個世紀90年代,「海南開發熱」興起,張果喜瞄準機會,決定在三亞興建一座酒店。

  然而,1996年國家實行巨觀調控政策,「海南熱」突然降溫,而張果喜的酒店才建到一半。他審時度勢,決定不撤資也不繼續。

  兩年後市場回暖,張果喜一舉建成了果喜酒店,成為公司擴張版圖重要的一部分。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佛龕市場受到衝擊,同行紛紛縮減生產。張果喜卻逆勢而為,新建了兩個佛龕廠,最終在經濟復甦時進一步搶占了市場。

  如今,已經創業45年的張果喜,依然在中國民營企業界屹立不倒。他的成功秘訣值得借鑑。

  「這些年來做企業,我總結了一個規律,要在市場經濟中立於不敗之地,企業家應具備五個力:情報力、想像力、判斷力、決策力、實施力。」

  顯然,他本人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來源:南財專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