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李賢義,信義集團(玻璃)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提到「玻璃大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曹德旺。其實,福建另一位企業家李賢義,他所創立的信義玻璃同樣享譽全球,位居「世界第三」。15歲便輟學的他,是如何建立起這個市值百億的「玻璃王國」的呢?
李賢義是典型的白手起家。他出生於福建泉州,由於家境貧寒,15歲便輟學打工。他先是在當地開拖拉機,之後自己創業,成立福建泉州市子英車隊,運送貨物。
1982年,他到香港做汽車零配件生意,經過精心經營,將一家小小的汽配維修店發展成汽車綜合服務公司,積累了原始資金。
彼時,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神州大地,李賢義來到深圳闖蕩。他認為,當時深圳租金較低,政策支持力度大,是一片創業沃土。
他發現,當時國內的汽車玻璃主要依賴進口,市場空間巨大,於是決定轉型做汽車玻璃。經過兩年的籌備,1988年,信義玻璃誕生。
初期,廠房規模很小,員工只有幾十名,李賢義身兼多職,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
除了創業條件艱苦,李賢義還面臨著技術、銷售等難題。
剛開始,李賢義從台灣購買機器,學習對方的技術。但是隨著訂單數量增多,李賢義遇到了技術難題。
為了發展玻璃技術,他一方面廣納賢才,悉心培養,另一方面派人到國外學習,刻苦專研。比如,普通玻璃存在隔熱效果差的缺陷,而信義生產的玻璃就可以大幅度減少熱量傳遞。
2005年,信義第一台自主研發的機器問世,為公司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李賢義積極開拓市場。早期,因為缺少人脈資源,他只能在深圳和香港兩地投放戶外廣告,吸引客戶。
由於「重質量、講信譽」,信義的客戶越來越多。對於一些國外客戶,李賢義通過傳真機接單,生產後經由深圳碼頭運送到國外。
1997年,信義玻璃搬遷到橫崗228工業區,建立了現代化的廠房和寫字樓。
然而,正當公司發展蒸蒸日上之時,一個巨大的挑戰降臨。
2001年2月,美國商務部以傾銷為由,對中國14家汽車玻璃廠商進行立案調查,信義玻璃也捲入其中。
面對子虛烏有的傾銷起訴,李賢義選擇正面迎戰,堅決反擊。「面對反傾銷,迴避等於放棄市場。我們要敢於應訴。」
李賢義帶領團隊製作了詳細的數據報表,配合填寫各種調查問卷。經過多番審查,最終信義玻璃獲得勝訴。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不久,信義玻璃又接到了加拿大反傾銷的立案調查通知。這次,李賢義迅速成立應訴小組,在次年8月獲得勝訴,名聲大振。
後來,李賢義又遭到澳大利亞當地玻璃公司先後兩次控告,最後均以信義玻璃獲勝落幕。
根據信義玻璃2017年年報,2017年公司營業額高達147。28億港元。
從寒門子弟到百億富翁,從小玻璃廠到世界第三大「玻璃王國」,李賢義創造了一個傳奇。
來源:南財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