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名人名言

顏之推名言

1、但成學士,自足為人。

2、文章地理,必須愜當。

3、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險畏之途,乾禍難之事,貪慾以傷生,讒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者;行誠孝而見賊,履行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4、求諸身而無所得,施之世而無所用。

5、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6、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

7、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皆優閒之過也。

8、被褐而喪珠,失皮而露質,兀若枯木,泊若窮流,鹿獨戎馬之間,轉死溝壑之際。

9、古人之文,宏材逸氣,體度風格,去今實遠;但緝綴疏朴,未為密緻耳。

10、三世之事,信而有徵,家世歸心,勿輕慢也。

11、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

12、凡人之信,唯耳與目;耳目之外,鹹致疑焉。

13、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

14、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則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攝,非訓導之所移也。

15、顏之推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16、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

17、夫學者貴能博聞也。郡國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尋,得其原本。

18、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

19、忘名者,體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竊名者,厚貌深奸,乾浮華之虛構,非所以得名也。

20、放逸者流宕而忘歸,穿鑿者補綴而不足。

21、人足所履,不過數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顛蹶於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於川谷者,何哉?

22、親友之迫危難也,家財己力,當無所吝;若橫生圖計,無理請謁,非吾教也。

23、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

24、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

25、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26、學為文章,先謀親友,得其評裁,知可施行,然後出手。

27、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也。

28、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於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

29、吾見世人,至無才思,自謂清華,流布醜拙,亦以眾矣,江南號為詅痴符。

30、人之事兄,不可同於事父,何怨愛弟不及愛子乎?

3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於鏡也。

32、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

33、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乾櫓也。

34、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

35、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

36、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痲以衣。

37、攻人主之長短,諫諍之徒也;訐群臣之得失,訟訴之類也;陳國家之利害,對策之伍也;帶私情之與奪,遊說之儔也。

38、至誠之言,人未能信,至潔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聲名,無餘地也。

39、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

40、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謙虛沖損,可以免害。

41、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

42、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

43、耕種之,茠鉏之,刈獲之,載積之,打拂之,簸揚之,凡幾涉手,而入倉廩,安可輕農事而貴末業哉?

44、夫文章者,原出五經:詔命策檄,生於書者也;序述論議,生於易者也;歌詠賦頌,生於詩者也;祭祀哀誄,生於禮者也;書奏箴銘,生於春秋者也。

45、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

46、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

47、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處重責而懷薄義也。

48、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疏薄。

49、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塗之,則無頹毀之慮。

50、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焉可勝算乎!

51、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52、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

53、人性有長短。

54、慎勿師心自任,取笑旁人也。

55、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陳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務也。

56、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57、入帷幄之中,參廟堂之上,不能為主盡規以謀社稷,君子所恥也。

58、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

59、自古宏才博學,用事誤者有矣;百家雜說,或有不同,書儻湮滅,後人不見,故未敢輕議之。

60、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

61、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62、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終歸蚩鄙。

63、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

64、凡為文章,猶人乘騏驥,雖有逸氣,當以銜勒制之,勿使流亂軌躅,放意填坑岸也。

65、竊人之財,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

66、吾自南及北,未嘗一言與時人論身分也,不能通達,亦無尤焉。

67、人生在世,會當有業。

68、千載一聖,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也。

69、國之用材,大較不過六事:一則朝廷之臣,取其鑒達治體,經綸博雅;二則文史之臣,取其著述憲章,不忘前古;三則軍旅之臣,取其斷決有謀,強幹習事;四則藩屏之臣,取其明練風俗,清白愛民;五則使命之臣,取其識變從宜,不辱君命;六則興造之臣,取其程功節費,開略有術,此則皆勤學守行者所能辨也。

70、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71、夫養生者先須慮禍,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後養之,勿徒養其無生也。

72、四海悠悠,皆慕名者,蓋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73、良史所書,蓋取其狂狷一介,論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為也。

74、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

75、人有坎,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76、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

77、此事遍於經史,吾亦不能鄭重,聊舉近世切要,以啟寤汝耳。

78、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宮閫,幸災樂禍,首為逆亂,詿誤善良;如在兵革之時,構扇反覆,縱橫說誘,不識存亡,強相扶戴:此皆陷身滅族之本也。誡之哉!誡之哉!

79、愛先人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非兄弟何念哉?

80、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無可救矣。

81、夫修善立名者,亦猶築室樹果,生則獲其利,死則遺其澤。

82、聖人慾其魚鱗鳳翼,雜沓參差,不絕於世,豈不弘哉?

83、自古執筆為文者,何可勝言。

84、國之興亡,兵之勝敗,博學所至,幸討論之。

85、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

86、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87、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飢乏耳。

88、有識旁觀,代其入地。

89、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

90、朝廷憲章,軍旅誓誥,敷顯仁義,發明功德,牧民建國,施用多途。

91、當以疾病為諭,安得不用湯藥針艾救之哉?

92、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

93、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苦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遊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餘方《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雲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為大儒。

94、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

95、然至於宏麗精華,不過數十篇耳。但使不失體裁,辭意可觀,便稱才士;要須動俗蓋世,亦俟河之清乎!

96、若其愛養神明,調護氣息,慎節起臥,均適寒暄,禁忌食飲,將餌藥物,遂其所稟,不為夭折者,吾無間然。諸藥餌法,不廢世務也。

97、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

98、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差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

99、凡詩人之作,刺箴美頌,各有源流,未嘗混雜,善惡同篇也。

100、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於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

101、仕宦稱泰,不過處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後顧五十人,足以免恥辱,無傾危也。

102、機杼既薄,無以測量,還復採訪訟人,窺望長短,朝夕聚議,寒暑煩勞,背春涉冬,竟無予奪,怨誚滋生,赧然而退,終為內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103、或彼以為非,此以為是;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104、自古明王聖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

105、兄弟之際,異於他人,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

106、仆妾之為雀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

107、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108、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

109、治點子弟文章,以為聲價,大弊事也。

110、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

111、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

112、不修身而求今名於世者,就貌甚惡而責妍影於鏡也。

113、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114、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諠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115、自茲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

116、況以行路之人,處多爭之地,能無閒者,鮮矣。

117、君子當守道崇德,蓄價待時,爵祿不登,信由天命。

118、諫諍之徒,以正人君之失爾,必在得言之地,當盡匡贊之規,不容苟免偷安,垂頭塞耳;至於就養有方,思不出位,乾非其任,斯則罪人。

119、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於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

120、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盜名。上士閉心,中士閉口,下士閉門。

121、校其長短,核其精麤,或彼不能如此矣。

122、婚姻勿貪勢家。

123、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124、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沈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