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青春勵志

二十幾歲,哪些事越早醒悟越好

學會承受孤獨、享受孤獨,才能真正獨立。眼界擴大,格局就能提升,人生才好拾級而上。一個人今天的生活狀態,是五年前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的選擇,也同樣決定五年後的生活狀態。

養活自己,永遠是獨立的前提。

可是,能夠賺錢養活自己,從來都不代表真正的獨立。

真正的獨立,包含經濟上的獨立、生活上的獨立,還有精神上的獨立。

最多見、同時也最危險的,正是精神上的不獨立。

不管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和別人一起做什麼」的習慣。

工作中,人云亦云,別人做什麼自己做什麼;下班後,和同事、朋友一起逛街、看電影、唱歌。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在別人的陪伴下完成。

和別人一起做某事,能夠給人一種合群的安全感,然而這種集體意識,卻往往剝奪了個人的自由和獨立意志。

你明明有自己喜歡的風味,卻不得不為了大家的意見放棄個人願望;

你明明有想看的電影,卻和大家走進另一個影廳;

你明明有自己的想法,最後卻還是按照別人的意見去工作。

到頭來,你發現自己總是在做著違心的事情,然後自我抱怨。這一切,都由精神上的不獨立導致。

合群,只是讓你看起來沒那麼孤單,也讓自己避免成為異類。可是所謂的合群,犧牲掉的是個人精神的獨立,在很大程度上會毀掉一個人。

我們生來就是一個人,孤獨是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唯有獨自行動、獨立思考,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學會承受孤獨、享受孤獨,才能真正獨立。

錢鍾書說,一個人到了二十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

於是許多人依仗著自己年輕,用「人不輕狂枉少年」來自我痲醉,以衝動和狂傲為榮,以謹言慎行為恥。

殊不知,此狂非彼狂。謹言和慎行,是每個人任何時候都應該遵從的法則,越早做到,人生的後半段就越多得益。

而二十多歲的口無遮攔、行無底線,往往是在為後半生的道路挖坑。

禍從口出,這是自古以來被驗證無數次的至理名言。我知道一個男生,叫小谷,他工作很努力,和上司關係也處得很好。

可是有一次,聽到上司和妻子通電話,他隨意地說了一句,「看你平常這麼厲害,沒想到還怕老婆,哈哈!」就因為這一句話,每到升職漲薪時,上司就會有意為難他一下。

許多人初入社會時,天真地以為只要做好工作就夠。然而,殊不知,每個看似公正公平的上司,都是有著七情六慾的普通人。

說錯一句話斷送前途,從來都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活生生的事實。

我知道的另一個例子,也很讓人心悸。

工作日,女生心血來潮請平級的男同事吃午飯,飯後,她請男生幫她拎包,作為午飯的酬謝。

看似是一個玩笑,男生沒說什麼,心裡卻覺得很受辱。

後來,男生跳槽到一家大企業,大企業想把女生也挖過來,可人事找男生做女生的背景調查時,男生說她能力不夠,並且不負責任。

女生錯失了那次機會,原地徘徊了好幾年,一直鬱郁不得志。一次不慎行,好幾年都在為之買單。

謹言慎行也許得不到什麼明顯、直接的好處,但不謹言慎行,卻很可能要在很長的時間裡,為自己的魯莽和輕狂買單。

看過一個情感類的節目,男生和女生在舞台上互相抱怨互相指責。

女生指責男生上班時間頻繁聯繫她,害她一而再再而三失去工作;男生抱怨女生需求多,害他不得不隔三差五請假,不能好好上班。

而他們當時的收入狀態是:女生無業,零收入;男生月入一千多元。

這令主持人和嘉賓無語:你們都養活不了自己,還有功夫談感情?

可這不並不是個笑話!而是許多年輕人的常態。

二十多歲,正是人生最美的年華,初嘗愛情的甜蜜,難免沉溺其中。

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沒有他/她一切都沒意義」的錯覺,於是不管不顧。

然而,真正走過之後,才會發現,一段感情再怎麼刻骨銘心,也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並不是主旋律。

一個人的日常,包括事業、感情和生活。

感情當中投入的精力占比越大,事業和生活就要被壓縮。減少感情中的投入,才能將更多精力用於提高生活質量、擴大事業格局。

就像季羨林所說,兩個人必須有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

這過程不必過長,短則半年,多則一年。余出來的時間應當用到刀刃上,搞點事業,為了個人,為了家庭,為了國家,為了世界。

對待感情的態度,藏著你的格局。

耽於此,必荒於彼。

專一是好的,可工作上的專一,往往是危險的。

智慧型時代的到來,打破了許多行業作為「鐵飯碗」的神話。前幾年還如日中天的紙媒行業,蕭條的速度卻令人咋舌。

今天你所擅長的職業,說不好哪一天就被別的行業或者人工智慧取代了。

於是斜槓就成為了潮流。然而還是有人抱著「一入斜槓誤終身」的念頭,覺得把心思用在別處對不起自己的專業,一心一意地鑽研自己的本職。

專注是好的。可也要空出一點點時間和精力,掌握一門本職工作之外的技能。

哪怕每天只花十分鐘時間,去學一門外語、練一門新技術,長年累月,也會有很大的收穫,給自己的人生打開另一扇門。

工作之外的一技之長,一方面會給未來的自己留一條後路,哪怕自己所在的行業真的日暮途窮,也能很快有新的選擇。另一方面,不同的技能,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又帶來不同的眼界。

眼界擴大,格局就能提升,人生才好拾級而上。

馬薇薇在給年輕人的建議中說過這麼幾點:

年輕的時候要多讀書,因為老了什麼都記不住。

少打遊戲,因為年紀大的人打遊戲有錢氪金,這不公平。

不要喝酒,除非醉酒,不然浪費錢;不要抽菸,因為你根本沒毅力戒。

其實這背後包含的邏輯就是:趁著年輕,要自律。

「年輕就是要造作」,是許多年輕人的信條。他們總被一種「老了就沒機會造作了」的危機感催逼著,去揮霍時間,去浪費精力。

然而人生更大的危機感在於:老了,就沒機會也沒精力再奮鬥了。

你以為造作很爽,可事實是:你通宵達旦地在遊戲裡廝殺,卻被年紀大的人用錢分分鐘秒殺;你現在醉生夢死紙醉金迷,未來要用更多的精力,來拉近與別人距離。

許多人在浪夠了想回頭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不覺中已經被家庭、責任、孩子、瑣事羈絆,無法全心全意去奮鬥了。

同時,體力和記憶力也開始衰退,力不從心。

所以,從二十多歲起,趁一切還來得及,開始養成自律的習慣。早睡早起、讀書、跑步,給當下的自己一個飽滿的狀態,也給未來的自己一個良好的習慣。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不善待身體,身體會首先鬧革命。

你有多自律,才能有多自由。

一個人今天的生活狀態,是五年前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的選擇,也同樣決定五年後的生活狀態。

如果今天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五年後也很可能渾渾噩噩,隨波逐流。

而一個明確的目標,不僅提供了奮鬥的方向,同時也帶來堅持的力量。唯有目標明確,才能堅定前行。

管理學中有一個通用模型叫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畫)、Do(執行)、Check(檢查)和Adjust(糾正)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並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式。

這個模型也同樣適用於我們人生質量的管理。

在不斷的計畫、執行、檢查、糾正中,逐漸接近目標,過上想過的生活。

最不盡人意的人生,是做著不愛的工作,過著不愛的生活,和不愛的人牽手白頭。很遺憾,許多人過著這樣的人生。

唯有及早確定目標,然後不懈努力,才能跳出這種困局。

最後,記住一個信條:如果某件事情唯一的好處就是讓你有片刻的痛快,儘量不去做。

作者簡介:馮塵,富書籤約作者,水瓶座女神,經,婚姻、育兒深度研究者。簡書@馮塵。本文首發富書(ID:zhongchoudushu),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