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

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一)

前不久,一位熱心的家長向我推薦了這麼一本書《情商與影響力》。剛拿到手的一剎那,粗粗翻了一下,覺得裡面蘊藏的都是一個個空洞的大道理,因而並沒有激起我閱讀的欲望。閒下來,仔細品讀了幾段,才發覺這本書有非同尋常之處,閱讀的欲望頓然而生,幾天下來我就把它「啃」了個遍。

《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確立了「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個人覺得這樣的觀點與理念是現代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俗話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第四章中的處事理念——操之在我。每個人都會面對很多不如意或者吃虧的事情,面對這種境況時,如果可以做到自我解嘲,自我調節,從問題的另一方面去考慮其得失利弊,不好的事情也許可以變成好的事情。換句話說,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激情創造未來,心態營造今天。如果你的心情好,你會發現沙漠會為你歌唱,小草會為你起舞;如果你的心情不好,你會發現開放的玫瑰在流淚,奔騰的小溪在哭泣。

書上有這麼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有意思:

吃虧的人說:「吃虧就是福。」

丟東西的人說:「破財免災。」

膽小的人說:「出頭的椽子先爛。」

受壓抑的人說:「不是不報,時候不到。」

退職的人說:「無官一身輕。」

被炒魷魚的人說:「我把老闆炒了。」

掉進水塘也不必沮喪,沒準兒會有魚進兜里。

看完之後恍然大悟,這不正像我們以前課文中學過的阿Q精神嘛,原來這阿Q精神也能成為新時代的潮流理念。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操之在我者」能將危機變成機會,將仇恨變成愛心,將失望化成希望,將嘆息化成歡呼……「操之在我」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們將受益無窮。就說上次吧——

那天,雨下得很大,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已經積起了一個個小水塘。早晨,我打點好一切,撐著雨傘就出門上班了。豆大的雨點打下來,噠噠作響。惡劣的天氣使人難以行走。正當我抱怨這討厭的鬼天氣時,從我身後飛馳過一輛小汽車。「啊!」伴隨著一聲尖叫,只感覺一身涼意,等我睜開眼發現我的臉上、衣服上已經水跡斑斑。「這該死的司機!」我的火氣立刻冒了上來,「怎麼這麼倒霉!」沒辦法,只能折回家中,換套衣服再出門了。

回到家裡,我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不快發洩在了老公身上。老公聽完我的牢騷,一邊幫我擦水,一邊說:「幸好,離家還不遠。」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轉念一想:是啊,我還得慶幸呢!萬一已經到了學校門口,再折回來,不但心情更糟,上班還遲到呢!這樣一比較,我的心裡頓時舒暢了許多。換好衣服,我就趕著去上班了。

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也經常碰到類似的事情。比如說,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學生的成績還是不見成效,有人會開玩笑似地安慰道:「沒有努力,或許連現在的成績都沒有呢!」撰寫了很久的論文沒有得獎,心中一陣失落,但馬上又對著同事們歡呼:「太好了,有人請客吃飯了,掏腰包的卻不是我。」同事之間談論胖瘦,一身的肥肉令自己自卑不已,立刻想到不能就這麼簡單看輕自己,馬上自我安慰道:「比別人白白多一身肉,我還賺了。要知道,市場上的肉至少也要七八塊一斤呢!」……哈哈,我的「操之在我法」學到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吧?

所以說,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生活就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你就得到什麼。如果你選擇痛苦,對自己說我怎麼這樣倒霉,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更痛苦;如果你選擇幸福,對自己說我是一個幸運兒,你一定會是一個更幸福的人。

有人曾說: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責,會使你活得會更加輕鬆。閱讀《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能使人心情舒暢,情緒良好。相信它能成為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幫助人和人之間締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二)

常聽到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看過身邊的很多人,很多事率性而為,有好有壞。而據調查,美國歷任總統中,有成就的都是壞脾氣的總統,因此我頗為疑慮。近看一個人,我們看到的是一件事,一句話,一個面,但在職場中評價一個人,通常是多面綜合的,很多人會因為「處事不夠成熟」、「溝通能力欠缺」、「心態不夠積極」或是「民眾評價不良」而失去機會。看完本書後,我感覺,決定命運的其實不只是簡單的性格因素,而是作者所說的綜合因素-情商。

作者對情商的概括為五大方面的能力:認識自身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

作者開篇先講到習慣,人大都生活在習慣里,如果沒有外力協助,並輔以強大的自我約束,很難改變,但如果自身想改變,願意去改變的話,還是很簡單的。

在個人魅力與自信篇中,感覺這與其他勵志類的書大同小異。但我非常認同他提到的「移情」(P27),移情就是「感人之所感」,並同時能「知人之所感」,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對他人的處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觀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簡單說來,可以說移情就是理解他人的深層次的情感需求,並給予恰當的回應。如果這種能力欠缺,就會出現作者所說的情感失聰的情況,誤解別人的情緒,說話不恰當,對別人的感受無動於衷。在我們生活當中,有遇到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情感失聰問題,大部分都是因為沒有「移情」引起的。當然,為個人私利所蒙蔽而引起的「拒絕移情」當屬例外情況。

本書的第四章專門講述「操之在我」的方法,我感覺非常有益,他先提到了操之在我的必要性,接下來分析與「操之在我」相對的「受制於人」的差別,並詳細介紹了操之在我的方法,最後還澄清了:「操之在我」並非「一味忍讓,被動接受」。我想,這可能會是大多數人對「操之在我」的認識誤區。根據作者的意思,我想「操作在我」可以總結為:「不為他言所激,不為他行所傷,保持樂觀,活在當下」。

第五章的影響力原則,比起《影響力》那本書而言講得比較淺顯,從對上、對下和平級溝通三方面闡述,還是非常實用的。因此,我希望看完這章以後,我們的同事今後永遠不說:「我又不是他領導,我怎麼能叫得動他」之類的話。只要用心溝通,距離不是問題。

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三)

這是一本很系統、很有深度的專業書籍,()可以說是說服力方面的權威。但它不像其他學術著作那樣乏味、生硬,本書語言通俗易懂,是人人都可以讀懂的。閱讀前,我對它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但當我開始閱讀時,我發現第一次讓我感受到書對我有這麼大吸引力。

影響是一種行為,而「影響力」則是一種去影響他人行為方式的能力。每個人在各自的生活環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為模式」,而過往的經驗,也早已在腦中形成屬於自己思維構架的「圖示」,這些經驗都會不自覺的去抵禦外來影響,想要改變,談何容易?也許,《影響力》的魅力恰恰在於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透析宏偉哲理,反向推之,驗證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許你正經歷著,也許剛剛經歷過,每每看到《影響力》書中得出的結果,不禁恍然大悟:「喔,原來如此」,「喔,我說怎麼會這樣呢」?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收穫挺大,雖然我還只是學生,從未從事過行銷的工作。因為它不是一本鼓吹利用心理學不擇手段的獵食指南,它更大的作用在於揭穿那些不擇手段的「魔術」,確保我們可以在不降低道德水準的前提下更好的保護自己,所以與其說它是為行銷人員而寫,不如說它是為所有人而寫,因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要和協調、購買打交道。  該書把互惠、承若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短缺做為影響力的重要武器,然後旁徵博引,提出大量的實驗證據,有理有據,分析透徹,把一些人們過去常見的現象和迷惑 不解的事情用作者的六大影響力武器進行解釋,使我們身邊長發生的不可思意的一些事情做出了實質性的解釋。就拿社會認同來說吧。中國有古話:「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大概講的就是這麼回事。很多時候我們的判斷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做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需求的選擇。

在這六點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有義務在將來回報我們所受到的恩惠、禮物、邀請等等,在中國的傳統道德里,我們傳承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說的也是這種道理,今日受了他人的恩惠,在將來有機會時,定當設法回報。著名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毛斯也曾說過「給予是一種義務,接受是一種義務,償還也是一種義務」。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為如此有效的說服他人的工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所蘊藏的極大力量。在它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  相互退讓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另一種方式。妥協也可以是一個互惠的過程,因此人們可以先主動做出一個讓步,以迫使對方也做出讓步,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簡單的技巧可以稱為「拒絕—退讓」策略。

這個原理也使我想到了目前大學擴招後的畢業生競爭激烈,好工作難找,大多數人都想找個既輕鬆又高工資的職位,這種眼光比較短淺,找工作不能只看薪水,更要看公司的發展前景。也許現在公司很小,但成長速度很快,那麼即使目前沒錢賺要給它免費打工也是值得的,撐過了艱苦的起步階段接下來就是享受回報的喜悅了,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具體的選擇就要看各人的價值觀取向了。  總的來說《影響力》確實是一本讀起來很有意思的書,這本書讓我們有機會領略在商業社會裡,商家是如何利用我們的習慣來做生意的,但如果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能熟練利用其中的技巧為自己服務,那才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