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我愛文學讀後感

我愛文學讀後感(一)

春兒從小就喜歡孩子,當她有了自己愛情的結晶臭臭後,她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滿足。可是僅僅一年三個月後,上天就奪走了她的幸福、她的滿足——醫生告訴她,臭臭患了眼癌。一年四個月十五天後,臭臭走了。這一年四個月十五天,春兒有如生活在煉獄,她的生活沒有希望,沒有快樂,沒有歡笑,只有無盡的絕望,無盡的悲傷和無盡的淚水。臭臭走後,春兒不停地夢到他,夢中的臭臭,眼睛是完好而明亮的。春兒永遠愛著臭臭,無論如何,此愛不改。

讀完文章,我哭了,大滴大滴的淚水打在桌上,泣不成聲。

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麼?不是自己最愛的人離開了你,而是眼睜睜看著他受盡折磨後離去,卻束手無策,毫無辦法。那種感覺,如同心被揉碎,被撕扯,被針扎,痛苦,卻無能為力。就像春兒,她只能抱著她的臭臭,看著他用稚嫩的嗓音說:「媽媽,我難受。」她情願死一百次,只要臭臭能活下來。但是,沒有用。

春兒「愚昧」的找氣功大師、拜佛、找民間偏方,她試過了一切的辦法,只要有一絲希望,她都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做。這是愛到至深的表現啊!為了她最愛的人,明知道沒有用,卻為了那0.0001%的可能性,不死心的嘗試,無論花多少錢,付出多少代價,無所謂。這不是「愚昧」,這,是母愛

看到臭臭痛苦的模樣,她恨不得臭臭立刻死去。她想親手殺了臭臭,或者讓他被車撞死,她向上天祈禱讓臭臭不要活著走下手術台。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母親,又哪有這樣的祈禱詞?殘忍,不是殺死自己的孩子,而是看著他痛苦的死去。死,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找個高樓,一跳,一切就都結束了。而活著,很難,很難。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要作出生死的抉擇,要承擔命運的不公、生活的重擔。死亡,對於臭臭,對於春兒,可能也是一種解脫吧!

春兒的愛人,臭臭的父親,在春兒悲悲哭泣時,他沒有哭;在春兒受不了打擊險險發瘋時,他在春兒身後處理著各種事情;在春兒暈厥時,他辦理了臭臭的出院手續;在春兒歇斯底里地不顧一切地要求替孩子化療時,他冷靜的作出了最正確的判斷,避免了孩子今後的痛苦;為了不讓春兒傷心,是他火化了臭臭,也是他埋葬了臭臭。他難道不愛臭臭嗎?不,臭臭走後,這個堅強的冷靜的男人第一次露出了脆弱的一面。他在床上打著滾,用力抓著自己的胸膛,撕扯著衣服:「春兒,我疼啊!我心疼啊!」他不是不愛,但是他是男人,他要負起責任,他要擔起這個家。春兒可以脆弱,可以流淚,可以退縮,可以瘋狂,但是他不能。他比春兒更加痛苦,但是他吧這痛苦強行壓在了心底,他挺起脊樑,勇敢的面對殘酷的現實和冰冷的生活。

我愛文學讀後感(二)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認為作者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是通過了這本書在表達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的核心就是愛。書中蘊含了對父母、親友、師生、祖國的愛。這也是譯者把題目「心」改為《愛的教育》原因所在。

日記部分記述了主人公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的所見所聞,時間從頭一年10月開學到又一年7月放假,共10個月。文中的一篇篇日記刻畫了學校的男女老師、同學以及同學的家長。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象徵。如同班長德羅西代表著善良,卡羅納象徵正義,諾必斯象徵著傲慢。這些人物以自己的行為表現出熱愛祖國、熱愛家庭、自我犧牲等優良品質。

我體會到《愛的教育》不但有作者希望統一民族的願望,還有一些浸透著道德、說教、推崇勞動,提倡犧牲精神,為我們兒童的成長指引方向。所以,真是「當之無愧」的兒童文學名著。

在《愛的教育》中令我最難忘的是文章《卡羅納的母親》。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一個早晨,大家知道了卡羅納的母親因病去世了;於是去安慰他,還給他帶了小禮物,希望卡羅納別再傷心。老師也去安慰卡羅納,並給卡羅納宣讀了一封信,通過這封信向卡羅納說:「提起精神,好好學習吧!」終於到了放學的時間,『母親』站在遠處望著『我』,『我』熱情的撲過去和『母親』擁抱。『母親』把我推了出去,我才注意到卡羅納的神情,似乎在對我說:「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我走了過去,拉起卡羅納的手,輕聲對他耳語:「來!卡羅納我送你回家!」這個故事對我非常重要,原來,關心別人,不一定是幫助他做些什麼,還可以是避免讓他觸景生情,而更加傷心。

這使我想起了生活中發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女生在測驗中得了65分。恰好我得了98分。我很高興,但是她一直埋著臉哭,我也很同情她。放學後,我興高采烈的對媽媽說:「媽媽,我考了98分。」這時,我一轉身,看見了那位女生,我立刻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回家,我再跟你說。」我很慶幸當時的決定,當我和媽媽在分享成功的喜悅時,這位考砸的同學正在默默地擔心,如何向他父母親交待呢!

《愛的教育》喚醒了我心中多彩多姿的愛!

我愛文學讀後感(三)

在我的文章里,有過這樣一段個性宣言:()我不是個很好的寫手(記錄者),我只是習慣並享受著,用我的文字,裝點華麗的青春,哪怕只能成為,我也願意做一個永恆的文字守護精靈。

一直以來,文字一直充滿,且影響著我的生活,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均讓我陶醉其中。

莎士比亞的悲喜經典,讓我在文學中,體驗人生,感悟生活。以及社會,這處無償的舞台劇;郭敬明的華麗文字,讓我仿佛身臨與青春的憂傷與歡笑,猶如走入縹緲的空間,讓我感動其中;余秋雨的哲理散文,讓我正確的思考與前行;傑克·韋爾奇與卡莉的經管理論,讓我的思維,穿梭於理性與感性之間,在字裡行間中,釋放生活里,那少許暗淡的痳木。

也許,正因如此,在被記憶的感傷與現實的困惑纏繞時,我選擇起了閱讀,用那些充滿真實的文字,填滿我內心的煩躁,與殘缺的快樂。而我也深信,文字(閱讀)是一種很好的療傷方式。

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依賴於音樂與文學,簡簡單單,卻又充滿溫暖的幸福。憂傷的音樂搭配略帶憂愁的散文,讓我絕望的悲傷;快節奏的音樂,結局美滿的小說,給予我微笑。在音樂與文字中,我隨著作者,甚至主角在一個又一個夢境中遨遊,使我體會到了那短暫的滿足,溫暖的永恆。

然而,文學帶給我的,還不僅僅如此,從小,我就酷愛寫作,有時候,我會充滿激動的在blog,在萌芽社區,在論壇上,寫下充滿憂傷思想的散文;有時則投給榕樹下,幾篇我對於教育的雜文,寫下我對於教育和現實生活的憤憤和不滿的,而這些,得到更多的,是不少人對於我作品的「少年老成,思想過深」的點評,那發洩過後的釋放與輕鬆,還有,因我淺淡的文筆,而得到的驕傲與自信;但是,在那之後,我又會照常活潑歡笑,自信地迎接新的一切,繼續生活這場戲。或許,因為文學,鑄就了我如此兩面極端的個性吧/

寧靜的夜晚,伴著舒緩的爵士樂,捧起書本,寫寫散文,陶醉其中。

文學,像是一杯濃濃的卡布奇諾,用它的芬香,溫暖我的生活,呵護我的青春。在燦爛的陽光下,享受,屬於我的一片溫馨與寧靜。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真實,陶醉更多歡樂。

我愛五彩繽紛的生活,那是因為知識為我插上了一對想像的翅膀,文學給我裝上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使我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人生充滿了嚮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