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一)

一個青年學生在獨自的旅行途中偶遇了一群流浪藝人與舞女並與他們結伴同行,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在這被充斥著情慾的燈紅酒綠所占領的時代,人們大多會通過前面短短的介紹,發揮著人類與生俱來的強大的想像力,於是一篇無比吸引人眼球,充滿了話題性和刺激內容的小說就這樣誕生了,或許有朝一日還會被搬上銀幕。

然而在多年前的日本,這個學生獨自的、寂寞的旅途卻並沒有什麼激情,甚至可以說有點過於平淡,但就是這樣一份讓人身心放鬆的平淡,卻成就了一篇日本文學史上不朽的名作——《伊豆舞女》。

《伊豆舞女》這部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講述了一位孤兒出身的大學預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與一群流浪藝人結伴而行,並且對其中一位14歲的舞女產生了似戀非戀的愛慕之情的美麗故事。

小說的情節是簡單的,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發生了一場美麗的邂逅,這邂逅不同於通常因寂寞而生的情感那般熾熱、帶著明顯的饑渴,而是如同秋風輕輕吹起了一片樹葉那般悄無聲息、使人身心愉悅。主人公和舞女之間有著淡淡的愛慕之情,但故事沒有像如今的愛情小說那樣轟轟烈烈,或者專注於情色的描寫。舞女薰子純潔天真的性情帶給主人公的不只有愛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淨化的洗滌。而小說本身同樣也是如此,讀過之後體會到的是那種淡淡的憂傷和純淨無暇的美感。文中所描寫的環境點滴帶有很濃郁的日本特色,這些日本舊時代的獨有文化在川端先生細緻優美的語言下產生了強烈的畫面感,那充滿風情的山川、溫泉便如同一幅淡雅的日本畫般在讀者面前緩緩暈染開來,著實令人著迷。我想,這就是川端先生所獨有的那種語言之美。

這部能夠淨化人類心靈的小說在開始卻是以一種悲涼的基調開篇的,中風的老人、孤兒、貧窮的人們、為生活奔波卻受人歧視的流浪藝人、屈服於無情的現實而不得不當舞女的熏子等等等等無不反映出一種悲苦,無奈的情感,這或許與川端先生本身的悲慘人生是息息相關的。人生境遇十分不順的川端康成在作品中葉自然而然地加入了自己的影子,主人公就像是先生自己的影子一樣,年輕時的川端將自己渴望逃離,渴望流浪的心交給了自己筆下的人物,似乎想看看自己能夠賦予他們什麼命運,也似乎是想通過自己的筆,來讀懂自己的心。

或許川端先生在當時也因此重燃起對生活的期望了吧——文章並沒有在悲涼中一沉到底,舞女的出現喚起了一些希望和幸福。

「舞女叫著老伯伯老伯伯,求鳥店商人給她讀《水戶黃門漫遊記》。可是鳥店商人沒多久站起身來走了。她一再說「給我讀下去呀」,可是這話她不直接跟我說,好像請媽媽開口托我似的。我抱著一種期望,拿起了通俗故事本。舞女果然趕忙靠到我身邊。我一開口讀,她就湊過臉來,幾乎碰到我的肩頭,表情一本正經,眼睛閃閃發光,不眨眼地一心盯住我的前額。這似乎是她聽人家讀書的習氣,剛才她和鳥商人也幾乎把臉碰在一起。這個我已經見過了。這雙黑眼珠的大眼睛閃著美麗的光輝,是舞女身上最美的地方。雙眼皮的線條有說不出來的漂亮。其次,她笑得象花一樣,笑得象花一樣這句話用來形容她是逼真的。」無數的《伊豆舞女》的讀後感都在欣賞著一段,而我也同樣如此。我不清楚川端在這一段上花費了多少的心血,眾所周知,川端先生對於自己的語言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每一段都要改上很多遍力求最好。這段讀後讓人毫無懸念地在眼前浮現出薰子這個美妙天真的少女的文字,如不是真正的用心去寫,單憑一次一次的修改,我不相信能夠有如此強大的魔力。正如曾經看到的一篇評論中所說:「無理由的討厭日本人的我,看到這裡,竟然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個純潔的舞女。」。薰子如一道光,如此美妙,照亮了主人公的未來,也照亮了川端心中的未來吧。

全文的高潮其實並不明顯,但最感人的地方無疑是在主人公與薰子一行人離別之時,薰子的那句「先生您是個好人啊!」。我曾不止一次的在心中暗想此刻主人公的感受,同時也是在猜想川端先生在寫下那句話時的感受。這是不是一種作者對人性的積極的肯定,或者是作者對未來的一種期盼的象徵呢?作品中的人物之間慢慢建立的信任、感激的情感在此刻達到高潮,主人公的心境因此變得明亮起來,作者相比也同樣如此,至於我們,亦不能逃過川端先生這樣一個文字的陷阱,陷入明朗的心境。

「船艙的燈光熄滅了。船上載運的生魚和潮水的氣味越來越濃。在黑暗中,少年的體溫暖著我,我聽任淚水向下流。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

主人公如此,川端如此,我亦如此。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二)

川端康成描述的這段短短的故事,發生在涼涼的山中清秋,細雨空濛,一個大學預科生邂逅了一個漂亮的十四歲舞女薰子。其實那舞女叫什麼名字、那少年是什麼身份,都沒什麼所謂。這就是最合適的時間、最雅致的地點了,連主角都是美好的少年年紀。

——宛如一卷緩緩流動的畫。

而這幅畫在我心裡竟顯不出什麼濃重的墨色來。在卷首尋不到起因,卷尾找不到結果,仿佛作畫的緣由就是個偶然,讓我恍惚覺得描繪的只是小小的一段情節,興許是湯島秀麗的山光,或者是巡迴藝人們閒逸的步途,又或許,只是舞女為少年擺好的一雙木屐……長長的一卷畫,沒有情節顛簸,淡淡的水墨如同要融進紙里去。

我試圖從那一番淺淡的風景中想像舞女與少年的初次相遇。那時少年正在去湯島的途上。途中恰逢舞女一行人,舞女提著鼓和鼓架。那個鼓在她身上卻顯得輕盈,她每一步都輕踮著腳踏過青灰的石板路,有時候也踏過濕茸茸的青翠草地,或許還騰出一隻手來提著衣襬。川端如此描寫:一股旅行的情趣油然而生。我猜倘若我是那個少年郎,也會揪了心房想隨行她們去。

少年在茶館避雨,趕上第三次相遇,順勢結伴同行。茶館的老婆婆談起巡迴藝人們時的語氣提醒我舞女的地位並不與少年相近,語氣不很輕蔑,卻好像正點住什麼穴,微微發癢,叫人不好忘記。

——可是正值豆蔻的舞女仿佛一點沒在乎。她好像把那小小的心思都織成了柔軟的情愫,化到溫和的山風裡,融到她的一顰一笑頷首俯身中。她端茶來一個不小心撒了茶水,眼睫垂下一片緋紅,好像山麓邊遺落的霞光。她羞澀地答少年的話,拘謹而天真。她快活地泡了溫泉,擁入日光。她請少年為她讀書,眼眸里光彩四溢,嬌媚而明亮。她自言自語似的柔聲向少年說道:「請帶我去看電影吧。」……那是多麼美好而單純的花樣年華啊。那些蜜糖般的情絲就那樣從兩心間萌生,毫無預兆,可又是那麼合情合理。

山間的雨落了又停,歇了又落,迷迷濛蒙,似乎把舞女的笑顏模糊了,似乎把她緊隨少年卻又堅持保持的距離縮短了,似乎把阿媽嚴苛的表情融化了,似乎把各自心間的憂鬱稀釋了,似乎……那短暫的旅途要無限延長了,直到時間盡頭。

可總歸是有分別的。少年還有他的學業,而舞女要繼續提著鼓巡演在山野鄉間,那不過是一段短短的交集,就像火車上相識結伴的陌生乘客中途下車話別一樣簡單,可聽上去為什麼有一種不甘心的寂寞呢。少年好像習慣了每個夜晚傾聽黑暗中隱約的鼓聲,好像心裡有個聲音在催促他隨那剪倩影往下一個村莊行去。川端寫:「我自己則不得不乘明早的船回東京,因為我的旅費已全花光。」我無法猜測川端如何在此放下這樣一筆。山裡的月光明明還是銀亮銀亮的,舞女的笑聲明明還是清脆好聽的,川端明明可以讓這兩個小人兒再往另一個村莊去,下一下棋,說一說書。川端明明可以讓少年領了舞女去看電影,別讓他們的眼淚撲簌簌地滾落到心裡去。是啊我如此迫切地假設著另一個似乎不那麼令人神傷的結局,但為何從腦海里浮現出的話是:「阿媽決不會應允舞女一人隨了少年看電影去。」——阿媽不會應允,好像那情那景也不會應允,他們之間永恆的距離都不會應允——川端就仿佛落下了一個註定好的結局:「我抓住繩梯,回過頭去,舞女想說聲再見,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然後再次深深地點了點頭。」

就這樣告別了。少年從頭至尾沒有叫過舞女的名字,舞女的名字實是好聽的,但他們仿佛並不需要,眼波流轉間就明了:他在同我說話呢。少年臨走的那日,舞女只蹲在岸邊,凝視著一個方向,一言不發——川端的描寫讓人止不住憐惜她。

就這樣告別了。少年已經躺在了船艙里,枕著書包,兩行清淚好像融進了鹹濕的海風。只知道自己已踏上回程,只知道剛剛經歷一場閒逸美好的旅途,關於那個旅程,只知道,舞女還是那個漂亮的十四歲姑娘,時間、地點,一切都美得讓人心醉。只知道,自己旅行的初因——令人窒息的憂鬱,仿佛全部被洗淨了,在那場旅行中,少年將特殊的好意付給了別人,也自然地接受了別人親切的對待。這樣說來,川端又像不經意地描繪了少年的一段成長。

川端只寫:「我的頭腦恍如變成了一池清水,一滴滴溢了出來,後來什麼都沒有留下,頓時覺得舒暢了。」我猜不到少年是想記得還是想忘記,或許他是願意就把它當做一場山雨,淅瀝瀝地落在身後,或許是我固執而真誠地希望,希望那少年願意記得,這是多麼美好純淨的一程啊。

現在我已不再懷揣那些看似順當甜美的假設,不再假設他們之間的距離有任何消融,也不再為了舞女未出口的「再見」而感到遺憾。

畢竟,結局那個細小溫潤的不全之憾,成全了故事完完整整的美,填滿了少年舞女落空的心房。

伊豆的舞女讀後感(三)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小說的情節很簡單,在一段寂寞的旅途中發生了一場美麗的邂逅,就如同秋風輕輕吹起了一片樹葉。主人公和舞女之間有著淡淡的愛慕之情,但故事並沒有像一些愛情故事那樣落入俗套。舞女薰子純潔天真的性情帶給主人公的不只有愛情的美感,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淨化的洗滌。()小說中所描寫的環境點滴,也在襯托著主人公的心境。重疊的山峰,秋日的木葉,流浪藝人輕敲的鼓點,舞女可愛的裙裾,一切都帶有很濃郁的日本特色。

川端先生的作品,能夠感染人的不只是優美的情節和細緻的語言,文章中給人們所表現的人物或景致,都有一種真實的美感,淡淡的一點一點浮現在人們的眼前,叫人領悟。

在共同的旅行中,流浪藝人們對主人公越來越表現出信任、感激的情感。主人公也「既不獵奇又不含輕蔑之意,我完全忘了他們是屬於流浪藝人那一種類的人。我這一尋常的好意似乎滲透進他們的心田裡」。於是他無意中聽到了舞女薰子的讚揚:「是個好人啊!」真摯而坦率的讚揚,是舞女純潔情感的流露,同時也使得主人公的心境變得明亮起來。

在與舞女分別後,主人公踏上新的旅途。在船上,當一個中學生看到他流淚,向他詢問時,他很自然的回答了提問。「『不,剛剛和人告別。』我非常坦率地說。讓人家見到自己在流淚,我也滿不在乎。」「我什麼都不想,只想在安逸的滿足中靜睡。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淡淡旅情油然而生,在悲涼寂寞中,我能體會到憂傷的心靈已經變得平靜自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