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這土地讀後感(一)
學習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時時彷徨是如何走到25歲的,為何我到現在才感悟到學習的重要性,挖掘到學習的樂趣。我感傷那流逝的年華,在今後的日子裡,我要緊握手中那寸寸光陰,不再讓它輕易逃跑。在品讀那一篇篇真摯感人的文章,我的心也在字裡行間遊走,我的靈魂為之一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家、詩人手中的不是筆,留下的不是那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他們內心的宣洩、情感的真實告白。
《我愛這土地》讓我讀懂了深藏艾青心中那份對祖國的愛是如此深沉,那份真摯的情感讓我感同身受,好象我就是艾青。或許我貧瘠的語言難以表達我內心熱切的想法,可我要說的這就是語言的魅力,詩人的語言魅力。這種魅力像一塊巨大的磁石,深深地牽動著我全身的神經末梢,讓我忍不住淺吟低唱,讓我忍不住忘情地朗誦,更讓我忍不住淚眼婆娑。
這真摯的情啊!為何我手中的筆表達不出我內心沸騰不止的萬千思緒呢?我也許成不了作家、詩人,可我願意成為他們忠實的讀者,與他們通過文本進行情感的交流,通過我的聲音、他們的文字來宣洩我那心中無法表達的思緒,是他們讓我有機會看到自己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情在他們手中變成真摯的文字讓世人閱讀。我真想能和他們一樣能透過文字讓別人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是他們讓我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寫作,感受到華夏文字的魅力,讓我熱切地愛上了中國文字,心中從未有如此強烈的感覺,那對語言的熱愛。於是我瘋狂地書寫著,貪婪地汲取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放聲地歌唱著那一頁頁發自內心感人肺腑的文字。
我的心,喔!我那貧乏的語言,讓我痛苦,讓我壓抑,讓我不知如何去表達、釋放心中所想、所思。我那禁錮的筆如何才能毫無保留地釋放我的思想,我的吶喊?我真的想喊,我真的想唱,我真的想寫……我那草草而過的年華,我那碌碌無為的時光。現在你該覺醒了吧!你的心、你的靈魂都在喊:我們找到了歸宿—閱讀!忘情地讀,忘情地寫吧!你一定會衝破那天資愚笨的籠子,不是有說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嘛!以前總是為了學習而去學習,現在我真切地感受到是為了興趣,為了需要而去學習,就像吃飯、睡覺、如廁一樣的簡單自然。
我愛這土地讀後感(二)
《我愛這土地》這首詩作於1938年11月,其時正值國難當頭,抗日戰爭初期,作者在這個時候高歌著的「土地」,正是象徵著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這首詩有著艾青特有的憂鬱,正是這種憂鬱產生了特殊的美。艾青的憂鬱,源自民族的苦難,這裡有深刻的憂患意識,有博大的歷史襟懷,有濃烈的愛國真情!
作者用一隻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生命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像成是「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地為祖國大地而歌唱。一隻小鳥是多麼的脆弱,但在這國家興亡的時刻,它也要奮力抗爭,用自己的歌喉發出不屈的聲音。「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了一隻飽受磨難的鳥,它已經唱不出優美動聽的歌了,但它仍然歌唱,這是它用整個生命發出的聲音來抒發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著。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調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對象的描述,它們是:土地、河流、風、黎明。從四個歌唱對象前面的修飾詞語看來,它們都是長期遭受風雨打擊、悲憤滿懷、奮力抗爭的形象,與下文鳥兒獻身於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這隻鳥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後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這表達出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自己願為祖國獻出生命的情感。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從句式上看,用的是排比句,「暴風雨」、「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這些意象告訴我們,艾青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是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的土地。當時日寇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草菅人命。「河流」「風」象徵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悲憤」「激怒」都表現出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而下一句中的「黎明」象徵著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溫柔」充滿了對那裡的嚮往。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詩人的情思已由悲憤、稱頌進入憧憬,表現出堅定的必勝信念,感情一步步深入。
第二節詩揭示了全詩的主旨,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大膽直白的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的情景,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和對祖國的熾熱的心。最後兩句也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不僅是作者自己的心聲,更是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深沉」一詞也許達不到與實際感情相應的表達強度,於是,這後面緊跟的六個沉重的省略,似乎其中還有無盡的激情在涌動著,讓讀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全詩在這問答中達到高潮,將熾熱、真摯的愛國情懷錶達得淋漓盡致。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繫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這首詩作於國難當頭,山河淪亡的時代,詩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動人的力量,而詩人那種不斷轉折和強化的抒情方式,當然也是與充滿險阻坎坷的時代相吻合的。土地的黎明,黎明的大地,猶如母親欣慰的笑容一樣慈愛,寧靜,反襯前面三的沉重苦難,烘托出黎明的美妙及其魅力。這首詩中迴蕩著憂鬱的調子,鬱積著深深的憂傷。我們能感受到詩人對土地愛的的執著、堅貞和頑強,更能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真摯的愛國情結。
我愛這土地讀後感(三)
讀了艾青的詩集,最令我感動的便是這首《我愛這土地》。()「我愛這土地」,題眼在一「愛」字。愛什麼?愛土地,實際就是愛國家。艾青曾經宣稱「厭惡浪漫主義」,對「那些大部分把情感完全表露在文字上的作品」,「常常是沒有耐心看完的」;我所拜讀過的他的詩集中的作品,像這樣題目中就直白言「愛」的,是十分少見的。他在《農夫》一詩中,還這樣寫到:
你們陰鬱如土地
不說話也像土地
你們的愚蠢、固執與不馴服
更像土地呵
你們活著開墾土地,耕犁土地,
死了帶著痛苦埋在土地里
也只有你們
才能真正地愛著土地
認為普通人還沒有足夠的資格,自稱「真正地愛著土地」。但在這裡,艾青卻似乎來不及考慮就脫口而出——「我愛這土地」。
倘若自己是一隻鳥,哪怕自己喉嚨已嘶啞,也要含著淚水,對著這哺育自己的土地道一聲——「愛」——直至死亡。這便是艾青對於祖國最深情的表白。——「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讀到這句,我心中被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填滿著。「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又何嘗不是?
心中的感覺,大概就是身為中華兒女而具有的自豪感與對於祖國的愛吧!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巨龍腳底下我成長,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 我的祖國 ,她是一個神話,她用五千年的時間締造了這個美麗的神話。想到這裡,想到我是「龍的傳人」,心中就有了一份衝動和自豪感。可是在這份感覺升騰的同時,我又想到了另一方面——我們這一代,該怎樣來將這份對祖國的愛與自豪感延續下去?我們這一代站在新世紀的門檻,遙望著未來世紀的曙光,我們看到的是:世界科技的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呈現;國際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科技革命與知識經濟使中國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從國力迫切的需要提高,這便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中國雖然已經在飛速發展,但是客觀上來看與西方的已開發國家仍然有差距,尤其表現在科技、教育、國民素質等方面。因此,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意識,學習李向群「捧給戰友的儘是愛,獻給人民的都是情」的奉獻情結,就是我們則一代義不容辭的責任!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積極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而我目前能夠做到的,唯有努力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像周總理一樣,飽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般的雄心壯志!
我,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愛著我的祖國。而我的愛,絕不會只是說說而已。我會用行動來證明!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