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一)

使什麼力量讓一個僅有710萬人口沒有自然資源還要在眾多敵對國家中求得生存的以色列產生如此多的成就,讓世界刮目相看,《創業的國度》回答了這個價值數億美元的問題,那就是憂患的意識、團結的力量、創新的精神。

憂患的意識。 以色列戰爭連連,他們長期受到周圍阿拉伯國家的圍攻。即使在外國生活的猶太人,他們也必須在自己的領域冒尖,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低,總受到排斥,只有努力爭先,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正是時時刻刻處在危機之中,所以只有變強,變得敏感,才會得以生存。古語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出現,我認為正是她獨特的處境,以及自身和外界不斷的爭鬥中得來的。只有做到最好,才有出路,才有被人瞧上一眼的可能。不在尋找出路中爆發,就在尋找出路中滅亡。

團結的力量。 以色列產生的新興公司比加拿大、日本、中國、印度、英國等大國都多?是團結,讓以色列人民艱苦奮鬥,齊心協力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這就是團結的力量產生的結果。她獨有的體系其他國家難以複製,通過國防工業而衍生或將技藝運用到其他產業上,她的人們通過軍隊的磨練,甚至經過生與死的考驗,再加上堪稱完美的執行力,和堅強的韌性,敏銳的思維,自成體系,並且相互之間的團結,使得與生俱來民族獨有的質疑精神也在平常的工作中得以充分發揮。良好的循環使得整個經濟運行走上完美軌道!回想我們中國的過去被日本一個小國侵占,我們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又多,完全有力量去抵抗他們,但因為中國腐敗的政治還有國民散沙一盤,中國政府屢屢簽下不平等的條約,所以才有悲慘的南京大屠殺。直到後來,國民開始覺悟,他們終於知道團結的力量是多麼強大,有了團結的支撐,才有了戰爭的勝利。而色列人在好多年前就已經明白這麼一個真理。

創新的精神。 以色列人口少,國土面積狹小,而它卻是世界高科技新興企業密度最高、最繁榮興盛的國家,甚至超越了日本、加拿大、中國、印度等國家。在他們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推動經濟呢?是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沒有創新能力,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一個國民,如果沒有創新意識,只懂得搬照前人的知識,那麼他只能停滯不前。日本是一個小國,他們之所能夠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迅速發展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靠的就是創新,以色列人不缺乏創新人才,所以國家經濟才得以發展。創業精神,不僅僅是個人的也是國家的、民族的。我們可以這樣構想,以色列才710萬的人口,它的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比英國、法國、日本的上市公司都多,中國有13億人,即便有2、3億人變成創業者,人類史上下一個奇蹟一定能在中國發生,中國的盛世就是世界的盛世。

將外部不利的環境結合自身的「無懼權威、扁平式領導」的民族風格及政府政策,加以轉化。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二)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索爾。辛格寫的《創業的國度》一書。是什麼使得以色列的發展如此的迅猛?便是該書所要闡述的問題。作者通過以色列一個項目,將我們的視野帶到了整個以色列崛起的大環境中,讓我們驚訝的是這樣一個飽經戰患、滿目瘡痍、資源極度缺乏的土地上竟然有著這樣的經濟發展奇蹟。 然而,讀完此書,我們所得到的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使得以色列的發展如此的迅猛?」它讓我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不管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或者是個人的發展,都與其文化息息相關。以色列經濟的迅猛發展,說到底根源與以色列的文化。而以色列的文化精髓,正如書中所說:「這不只是關於天才的故事,更是關於堅持、關於永不知足地挑戰權威,關於一貫的不知禮節的故事,同事也是關於面對合作、失敗、使命、風險以及跨學科創新時不同於他人的態度的故事。」

對於以色列人的文化、理念,書中有詳盡的描述。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有幾點:

一、憂患意識,古語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以色列之所以能夠成功,這與它獨特的處境,不斷面臨外界的威脅有很大的關係。建國伊始,以色列戰火連連,長期受到周圍阿拉伯國家的圍攻。它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更多的是漫漫黃沙,但是卻在這種情況下開拓出一片沙漠綠洲,成就了以滴灌技術為標誌的高科技農業,它是現今世界上唯一一個土地沙漠化率減少的國家。起初它沒有自己完善的工業體系,處處受制於人,但目前幾乎全世界都在使用以色列研發的晶片和機器。如今的以色列已成為重要的高新技術出口國和全球風險投資家們的樂土,僅以色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總數就超過了全歐洲的總和。這個國家土壤貧瘠、危機四伏,是什麼促使它走向繁榮,在我看來正是憂患意識。時刻處於危機之中,只有做到最好、變得更強,才會有出路,才得以生存。

二、「肆無忌憚」的溝通方式,對科學的不斷追求。在以色列沒有明確的等級制度。在軍中士兵們可以直接向指揮官指出他的錯誤,在公司里最小的職員也可以直接向高層提出建議而不必知會其上級。這樣的文化傳統為以色列人提供了發揮創新思維的空間。書中記述了這樣一個事例:晶片巨頭英特爾曾經僅以時鐘頻率為依據來衡量微處理晶片的運算能力,這一依據曾是行業權威標準。進入奔騰4時代後,出現了「功耗壁壘」這一行業難題,晶片運算速度與功耗似乎成了無法調和的矛盾,在移動計算領域這個問題尤為明顯。此時英特爾位於以色列海法的研發團隊有了一個創新的想法,他們直接向英特爾高層提出建議。起初被冷遇,英特爾不願廢除自己創立的行業標準,這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之後幾乎每天都有員工往返於以色列和美國之間,試圖說服高層採納他們的想法。最後總部終於同意了這個建議,事後證明這被稱為迅馳技術的創新是劃時代的。它好比汽車的變速箱以不同的傳動比來適應複雜的環境,採用這一技術的晶片不再以額定頻率工作,而是根據任務的類型採用不同的工作頻率,此舉達到了運算速度與功耗之間的一個相對平衡。後來令奔騰4徹底退役的酷睿雙核處理器也出自以色列海法的這個團隊。他們的不畏權威,對創新的追求值得我們借鑑。

三、對於工作的責任感和執著的信念。以色列人對於工作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矽谷這個創新的搖籃,當美國人都回家度周末的時候,他們的以色列同事卻在堅持工作。我覺得是責任感在支撐著他們。91年海灣戰爭前夕,以色列海法的晶片工廠正在生產當時先進的386晶片,但是由於受到伊拉克飛彈的威脅,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的機構、工廠停工至少一周。面對企業的信譽和政府的政令,晶片加工廠的負責人最終選擇了折中方案。他要求員工戰爭期間以自願為原則來工作,不工作也不會受到懲罰。結果戰爭爆發後,即使在空襲最猛烈的時段,員工的出勤仍然超過了八成。我們可能會覺得工人這麼拚命是為了錢,但後來書中的描述顛覆了我之前的想法。在以色列由於政府的政令所帶來的損失是由政府承擔的,這意味著工人由於戰爭的停工,其工資由政府發放。由此看來,工人們的做法著實令人欽佩。試想他們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卻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他們已將自己與整個企業融為一體了。這種對於工作的執著與責任感值得我們學習。

四、精明的政治家,強烈的歷史使命。

以色列的強盛,不僅僅是因為有眾多人口,而是有一些出色的人。以色列人具備了這麼一點,英明的決策將帶離國人脫離困境。書中描繪了這樣一位老人――西蒙?佩雷斯,一位博學之士,不僅曾經擔任以色列兩屆總統,還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為了幫助一位年輕人說服汽車公司採納他的關於電動汽車的這一構想,不惜在其83歲高齡之際,卻冒著失敗的風險,讓自己置身於這場論戰中。因為他堅信,這位年輕人的構想,能夠開創未來機動車技術未來發展的新紀元。

五、對失敗的容忍,確保經濟發展源頭的活水。以色列國內創業比例之高占世界前列,而創業的成功率本來就只有10%左右,在這樣低的成功率面前,許多國家的許多人都因此望而卻步,然而以色列人對此並不會去嘲笑、羞辱,或看不起,反而對這些人十分的崇敬,正是因為這樣的現狀,使得以色列國家的經濟成長源泉有著不斷的活水。

我覺得,以上五點不僅是以色列經濟繁榮的重要秘訣,更是我們每個國家、每個企業,甚至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重要法寶。作為一個年輕的黨員教師,更是要將以上五點與我們的工作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讓我們迅速的成長,並在年輕的教師隊伍中起到帶頭作用,給自己的工作、乃至整個單位都帶來活力。首先,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我們處於一個競爭激烈,並且不斷變法發展的社會,我們就仿佛在逆流而上,不進側退。所以我們必須擁有憂患意識,只有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關心最近教育動態,將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與教育教學實際想結合。其次,我們還要密切聯繫周圍同事,建立起「『肆無忌憚』的溝通方式」,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追求的園所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才能讓我們的教育充滿活力。再次,我們要擁有對於幼教工作的責任感和執著的信念。它不僅僅是我們的一份工作,更是我們的一份事業。我們每天的工作,都關係到班上每個孩子的未來。最後,我們要正確的對待工作中的失敗。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害怕失敗,將永遠無法取得成功。只有在失敗中積累經驗,不斷的改進,才能夠獲得成功。相信,只要始終堅持以上幾點,我們將會發揮一位年輕黨員教師的作用。

創業的國度讀後感(三)

——文/馬曉光

有機會讀了《創業的國度》這本書,收穫頗多,感慨頗多。猶太人的成功,源於他們聰明的智商、強烈的危機意識。當然,肯定還有其他因素。這本書首先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公司的成就進行一番描述:以色列的人均風險投資是美國的2.5倍,歐洲國家的30倍,中國的80倍。一個只擁有710萬人口的「小國」卻吸引了近20億美元的風險資本,遠遠高於很多已開發國家。我們不禁要想,以色列,這個四面楚歌的國家是如何成就他們的今天又是如何開創他們的未來的。

讀了這本書,我微微知道了點答案。看看以色列的發展軌跡,再回顧我們中國發展的艱苦歷程,感慨很多。中國的發展走了很多彎路,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以色列的發展歷程、成長經驗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十二五規劃開局之時,我們每個人要做的很多,個人的進步也是國家的進步。總結並學習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的成功經驗非常必要。

1、「肆無忌憚」的溝通方式,預備兵役制以及這個民族的傳統,使得學生能勇敢挑戰教授、下屬能勇敢挑戰上級。在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思維可能就很不活躍,或者非常受限。有想法但無處表達。在中國古代這樣的例子很多。個人無法改變體制,但想法要有,有了想法要去做。十八大即將召開,人大代表人民選,人大代表為人民的標語隨處可見。中國也是一個民主的國家,有時候我們也要行使我們的權力,因為我們也是國家的主人。同時,我們更要履行我們的義務。愛國不只是說的,還要去做。

2、對失敗的包容:只要是經過精心策劃的實驗,就沒有失敗,因為你能從失敗中獲得經驗。以成敗論英雄,在中國,這樣的觀念普遍存在。你失敗了,更多的是批評。真正的「成長」是自己的,可能是看透現實,可能是臥薪嘗膽。不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的冷嘲熱諷、自己的一蹶不振。可能只有你自己去承擔失敗的後果,但你更要從中獲得經驗。當然,他人的包容也是絕對必要的,我希望我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能做到包容,我更希望我身邊的人,朋友、親人、同事、領導,包容自己,包容他人。()

3、憂患意識:以色列戰爭連連,他們長期受到周圍阿拉伯國家的圍攻。只有努力爭先,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回顧中國屈辱的歷史,我們可能就能馬上領悟到憂患意識的重要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落後就要挨打」,可以說,中國目前也是四面楚歌了,與鄰國間的領土爭端不斷,更有甚者無中生有、搬弄是非。現在中國也有了大國的身份,但是現在的糖衣炮彈多了,各種干擾也多了。唯有我們繼續奮發圖強,「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4、長年的戰爭和義務兵役制,也使每個以色列人都受到了嚴格的軍事化訓練,培養了他們果斷、勇敢的品質。中國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才真正爭取到民族獨立。中國的義務兵役制和以色列存在很大區別,我們要考慮國情的同時,以色列在兵役制方面的很多做法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事實上,今天的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如此強大,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建國者的愛國主義、使命感、短缺意識和災難意識,以及以色列和猶太人骨子裡的好奇和逍遙自在的秉性等等。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學而知不足。以上是我的一點感受,願與大家共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