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路中國讀後感(一)
尋路中國,一個外國人在中國的奇妙旅行,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來觀察中國,裡面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那些故事就是我們身邊的故事,但是某些故事在外國人看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但是中國人習以為常,但是當我讀到這些故事的時候,想起身邊的事情,發現很多的事情都是那麼的不同尋常
《尋路中國》的作者是一個美國記者,他的中文名是何偉,通過在中國接觸最普通的中國人了解中國的發展和變遷,他住在離著北京市區很遠的一個農村,是為了在那裡觀看長城,在農村住的經歷,通過最普通的一個農民生活的變遷來了解中國的發展對於普通人的影響,那個農民棄農經商,有著聰明的頭腦和對新事物的適應,但是對於某些老的觀念還一直保持著,比如孩子的名字等等,體驗中快速變化的中國中的變與不變,還有在這種變化中中國人保留的和接受的東西,在他的故事中沒有什麼名人,都是最普通的人,通過他接觸的人了解到各種人推測出中國的現狀,只有普通人的變化才能更好的說明中國是否發生了改變,又有什麼改變,這些改變是好還是壞的。他寫這個文章不是為了批評,而是為了記錄下快速發展下的中國,在一個外國人的眼中的樣子,有些現象是我們很難留意到的,但是何偉通過自己細膩的的觀察都記錄了下來。
有的時候我感覺外國人比中國人更關注中國的文物和人文,何偉開車走長城線,想看看現在的中國長城的保護情況的,但是中國現在的人很少關注這個,大部分關注的都是錢,或者說現實的生活。還有北京有個動物保護所也是一個老外志願建立的,還有在廣西支教的人,也有老外的身影,但是更多的應該是本國的人在默默的堅持,但是我還是很佩服這樣的志願者,超脫了國家,達到了為了人類的思想程度
中國人有一種強大的爆發力,當人們認定一個方向之後,那股子衝勁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中國改革三十年的成果就是一個明證,中國還有一種保守的思想,遵循著傳統,有的時候傳統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所以會有各種糟糕的事情發生。
作者不僅僅關切著那些正在消亡的村莊,也在思考著中國的未來。
尋路中國讀後感(二)
《尋路中國》的作者是外國人。《尋路中國》的觀點是外國人的觀點。這是我讀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有人說,也許外國人的觀點比較客觀一些,這是對的。你可以在這本書看到,作者對中國政府的不滿,對現在制度的不滿,對當今官員腐敗的不滿。對中國城鎮化速度的感慨,對中國農民家庭由農而商的感慨,對中國工業小鎮巨大變化的感慨。
《尋路中國》是其中國紀實三部曲之一,不同於前兩部對中國政治、文化的研究,它探討了中國經濟、探究個人對巨大變革的應對方法。一是作者驅車,沿著長城一路向西,從北京到內蒙古,橫跨大半個北方的所見所聞。二是通過作者生活的一個在北京郊外的落後鄉村的巨大變化,描述了村里農民家庭轉農為商的過程,和村里基層政治競爭的過程。這也是本書的特點。因為同樣是研究國家的核心議題,但不是通過著名的政治文化事件來解讀,而是在微觀上,普通中國人的身上,汽車道路里程上,以個人的觀點,以一葉落而知天下。我作為一個讀者,也被其深深吸引。因此,我推薦這本書。其它的就不劇透了,還請各位抽空去了解。
尋路中國讀後感(三)
終於看完了《尋路中國》這本書,它讓我的周末過的很累,因為不由自主的被它吸引,放不下,以至於時時拿在手裡,上樓等電梯的時候還在看。所有零碎的時間基本被利用了。它讓我感覺很親切,書中寫的很多人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熟悉的某個人,某些事。只是我們一直身在其中而已。我們從沒有認真審視過我們的生活,也沒有停下追逐的腳步,去觀察我們熟悉的人。而一個外國人,當他記錄下來這一切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我們的生活,我們身邊的人是那麼的活色生香。()
其實生活無非如此,人生無非如此,只是從未有過這樣對人生的思考。
一個人的人生恰好不過的折射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變化。
挺開心的,似乎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