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讀後感(一)
年輕的蓋茨是一個非常非常喜愛考古的冒險家。在他很小的時候,本的祖父就偷偷告訴了他一個秘密:當年美國為了建國,跟英國有一場激烈的戰爭,戰爭勝利後美國才可以建國。
然而,當時美國有一批為戰爭的寶藏,而美國的喬治、托馬斯和本三人藏在了某一個地方。但到現在為止,卻沒有人知道遺失了的國家寶藏被他們藏在了什麼地方,但是寶藏地點的秘密就在美元的符號和發明了現代人類社會制度的《獨立宣言》中。
而本的父親其實也知道寶藏,他認為蓋茨家族被這個秘密所傷得太深,於是他毫不猶豫的決定了中止了尋找寶藏的想法。但從小就要找到寶藏的本卻不這樣認為,二十年來這個秘密一直在他的的心中,於是本開始為找到失散的寶藏準備著,然而,正好他找到了也喜歡找寶藏的好友:雷利。於是,兩人便開始尋找國家寶藏。
但是,曉得寶藏秘密的並不是只有本,對寶藏感興趣的人同樣也曉得。一位英國土豪冒險家伊恩也悄悄地看上了這一筆巨額,他也在尋找著寶藏的地點,並且對本的行動進行了阻攔。
為了能先找到寶藏的地點,本決定拜訪艾比嘉爾博士,希望艾比嘉爾博士可以幫助他。就這樣,國家寶藏就打開了冒險的旅程……
這部電影告訴我,探險固然是好,但一定要團結,不要為了錢而迷失自己。
國家寶藏讀後感(二)
國家寶藏一共出了兩部,用現有大家都知道的歷史知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部讓人深信不疑的探寶故事。
每一次本在分析線索的時候,都讓我毛骨悚然,而且,線索鋪墊的即大膽又合理,不容讓觀賞者有質疑。
而且,電影裡的名言名句也很有趣,值得一看。
本·富蘭克林·蓋茨是在喬治城大學獲得了美國歷史學學位,在痲省理工獲得了機械工程學位,在海軍潛水訓練學校獲得海軍後備役軍官資格,這些都在向我們說明。本是個天才,所以什麼歷史知識,什麼尋寶探險就變得很有可能了。
瑞利,能在天才身邊當助手的人,當然也不會是一般人,他是電腦系統的終結者,並且還出了書(第二部有描述,買了一輛跑車)
「看法了嗎,她也好奇了!」——艾比嘉爾·切斯,本來是國家圖書館的博士,魚事件毫無關聯,但是因為她的好奇心,她對探寶的興趣,於是也趟了這條渾水。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讓我對美國歷史知識大漲(雖然對我的生活沒什麼用)。
但是,我真的由衷佩服編劇的想像,據說,第一部國家寶藏的劇本是花了7個月才完成。
而且,每個英雄人物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信。
當尋寶一行人被困在教堂地下5層樓的高度的時候,瑞利很失望,他很擔心他們出不去了,但是,經過老蓋茨的鼓勵,本重新尋找線索,終於被他們發現了寶藏的入庫和安全出口。
國家寶藏讀後感(三)
周五去看了《國家寶藏2》,唯一有點以外的是米奇·威爾金森的轉變,和他最後的死亡。毫不客氣的說現在的商業大片在轟炸人的視覺的同時,儘可能的讓人忘記自己的大腦。而我卻是不能忘記自己的大腦。
威爾金森的死多少有點俗套之外,他用死換取自己名垂青史,可謂得其所哉。
這讓我有點想法。很早就知道論語中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說法,但卻不明白既然都要死了,聞不聞道又有什麼區別。也知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說法,但卻並不知道,為知己而死值不值。
威爾金森的死,讓我明白了。道也好,知己也好,名垂青史也好都是人的終極追求,終極追求是值得窮其一生去奮鬥的。
很奇怪,我想到了葛朗台,()我們早已熟悉的,一個愛錢如命,無比吝嗇,無比可憐的法國小老頭。但是今夜我不想簡單地把這個小老頭當作吝嗇鬼。吝嗇只是葛朗台的表像,我看到他是有終極追求的,他的終極追求是財富。財富能算追求嗎?可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說法自來有之,其實我們周圍永遠不乏求財之徒,而且很多人做好了為財富奉獻生命的準備。那麼葛朗台又有什麼特殊呢?沒有!唯一的不同的是追求方式,葛朗台追求財富的方式是吝嗇。吝嗇當然沒什麼好的,但總比坑蒙拐騙來的光明些,總比燒殺搶掠來的溫和些,總比貪污腐敗來的善良些。
葛朗台的追求其實很普遍,只是追求的方式讓人覺得可憐,而更可憐的是沒有追求。我們先撇開追求的境界高低不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人生追究,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著。這樣的人生只能是浮萍和牆頭草。
當然,追求也有個境界高低的問題。首先,我不能說追求錢財有什麼不好。不可否認窮人的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錢。但至少,我發自內心的認為一個人一輩子就為追名逐利,有點俗,有點不make sense。我佩服周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輩雖然不一定能做到,但至少應該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