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金融e時代讀後感

金融業的數位化工作其實起步很早。大數據的向前看分析理念,的確在金融行業中有著領航燈般的作用。未來金融電子化和電子金融化的博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整個行業的遊戲法則,將由誰來制定,還尚未可知。

近日,阿里支付寶忽然非常低調地推出了一個名為「餘額寶」的服務,微博上盛傳將支付寶中的款項轉入餘額寶後可獲得「利息」。我去查看了一下,發現所謂「利息」,其實是指當用戶將金額從支付寶轉入餘額寶時,就等於購買了天弘基金公司的基金,根據該基金的收益情況,可以獲取一定的利益。支付寶提示說:「根據基金行業的長期經驗,存入300元以上有較高機率可獲得每日收益。」實際收益計算方式為:(餘額寶資金/10000 )X基金公司公布的每萬份收益。

早在馬雲辭去CEO職位之時,我就以為,未來阿里最大的看點不在陸兆禧,而在彭蕾,後者是阿里金融的掌門人。銀行業務三大模組:存貸匯,支付寶在「匯」上玩得風生水起,是中國頭號第三方支付工具,貸上則有阿里小貸不斷向前推進。來自網際網路的新興力量,正在試圖「搖一搖」傳統金融行業(語出馬雲)。

本書作者萬建華,是一名資深的金融專業人士,早年就在初創的招商銀行中推進銀行業創新服務,後又受命籌建中國銀聯,這本《金融e時代》是作為一個「傳統的」金融家的視角,來回顧和看待整箇中國金融業的數位化進程。

包括銀行、證券業在內的金融,其本質就是「一堆的數字」。故而金融業數位化的工作起步其實很早,也很快速。萬建華寫道,1993年國內ATM機還非常稀罕,10年後,美國已經出現獨立法人的網際網路銀行,Visa和Mastercard在全球四處鋪設POS刷卡機,而國內招商銀行則用「一卡通」這一新金融工具,迅速奠定了自己在金融業中的地位。而在今天,自助式的金融服務隨處可見。金融電子化已經不再是什麼新事物,另外一頭,電子正在金融化,網際網路公司(比如阿里),正在迅速滲透到信貸和支付,國外的Facebook則在躊躇滿志地試圖接入存貸中介功能。

在金融業行當搏殺的公司們,可能最核心的部位就是「大數據」——這個基於數字的有別於傳統的數據倉庫的新理念。作者在第七章專門提到了大數據在證券業中的利用:2012年,國泰君安的研究人員就根據20萬戶的樣本研發了一個「個人投資者投資景氣指數」(3I指數),藉由這些投資者的各種交易行為,建立一個逐項加權匯總的量化模型,來反映整體投資景氣度。萬氏認為,3I指數表現出了一定的領先性,它的走勢和實際資本市場走勢有較好的擬合效果。與傳統數據倉庫向後望的分析理念不同,大數據的向前看分析理念,的確在金融這個投機也好投資也好的行業中,有著領航燈般的作用。

銀行業也可以利用大數據(持卡用戶的消費數據)來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廣告推送,加大消費者的消費量以從中獲利。()作者以Mastercard為例,這家公司收集和分析來自210國家的15億信用卡用戶的650億條交易記錄,比如它發現一個人在下午4點左右給汽車加油,接下來一個小時前往購物或去餐館吃飯的機率會較大,消費金額大致在35-50美元之間。這樣的分析結果是有意義的:比如某餐館可以在加油小票後附上一個本飯店的優惠券來吸引客流。

現在的問題在於,類似阿里金融這樣的電子金融化公司,正在截留金融業的數據,比如支付寶的快捷支付,讓銀行只能獲得一個用戶轉出多少多少金額的記錄,而對消費了什麼全然無知。阿里小貸更是由於掌握了商家的具體經營情況,且藉助網際網路數位化操作,能做到隨借隨還,讓貸款客戶由年化利率的18%降到實際的融資成本6%左右。這家不足300人的公司——根據作者披露——到了2012年年中,已經投放貸款總額280億元,7月就實現了單日利息100萬元。這樣的規模和發展速度,確實值得讓銀行家們重視起來。

阿里金融未必會去替代銀行,我一直認為它去開設一家銀行的想法過去可能有過,但今天應該已經興趣不大。阿里的平台化運營,將從淘寶(平台接入各種電商)蔓延到物流(菜鳥網路接入各種快遞公司)再到金融(阿里金融接入各種銀行)。阿里所圖,遠超過一家銀行。未來金融電子化和電子金融化的博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整個行業的遊戲法則,將由誰來制定,還尚未可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