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一)

這個假期我閱讀了《孩子不得不管》,《千萬別管孩子》,《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書,但其中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也許是自己剛剛做了母親,非常想把自己的女兒教育好的原因吧,我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閱讀了全書。

本書的尹老師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無痕。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親職教育原則,給了我們意識形態上的震撼和生活細節中的指導。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套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 ,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

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 :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很多老師都說過這樣的話:不談學習,每個孩子都可愛。換言之,在學習上,這孩子是不可愛的,是讓人頭疼的。可是在學校、在家長眼中,學習卻是最重要的,學生學生,不學習那哪行啊?

於是,這孩子就被貼上了「不可愛」「差生」的標籤。為什麼 有那麼多的孩子平時都是那麼活潑可愛,聰明機靈,而在「學習」這件事上就變成差生了呢?「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老師說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

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很多家長和老師肯定都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

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藉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為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為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品行的培養。

兒童和成人一樣,都喜歡受到肯定、受到激勵。在肯定和激勵的環境中,他們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進步。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會愈挫愈勇,他們需要成功體驗。而事實上,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點進步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如「幫媽媽洗菜,洗得很乾淨」「幫鄰居奶奶收衣服」「扶受傷的同學上醫務室」「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動承認錯誤」「勸阻同學玩危險遊戲 」等等。作為教師,還要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成功體驗不是偶爾得到的高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後的喜悅。

三、對孩子要謹言慎行。

在這本書中,這位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麼用心,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面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讀完這本書之後,我開始改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開始去了解學生,遇到一些事情全班商議,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小主人。

四、絕不可急功近利。

家長和老師們很多不恰當教育行為都來自於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在我提出一個要求之後,就一下子記住,不許再犯。如果再犯就會受到懲罰。可能孩子們會很快養成一個好習慣,但是他們之所以養成了習慣,並不是因為覺得這樣的好習慣對他們的學習或生活有幫助,而僅僅是因為害怕受到老師的懲罰。這樣的好習慣不是真正的好習慣。

以上是我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一些認識和想法。我覺得收穫不僅僅是具體方法上的收穫,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反思。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

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二)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一直在當當網熱銷榜中居前不下,最後我也買了一本。

看完之後,有些感觸,書中的確有值得學習 的地方,尤其是對於沒有從事教育 工作的家長 較實用。

如:約四、五歲時讓孩子被優美的古詩; 重視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她有更多時間去看課外書,閱讀有用小說; 正面鼓勵孩子:只設記功簿,讓孩子有快樂的童年;正確對待多動症(有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動症,我也建議若不是離譜得厲害,不要讓這個痕跡流經孩子的生活,當開始診斷和吃藥的時候,本有希望的病也會無力迴轉了)等

但我更多的是質疑,一個能將教自己小孩的老師公然用「蠢笨」等詞語形容,便將最起碼的溫情與敬意毀之一旦。難道說女兒考進了清華,這樣的個體就代表著她成功了嗎?她的教育 實踐放之四海而皆準了嗎?我發現周圍活得幸福的人,都有個共同的特質:感恩。而不是某種利益驅使,對老師面上和諧,背後切齒。

老師現在難當,真正想要做個好老師,在學校的評價系統,社會的評價標準和自我的認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樣的水平,在橫向比較中,會讓你承受壓力,打擊你的自信;在縱向比較中,人們少有記起自己的啟蒙老師;自己在周遭一片懷疑的目光中,走得堅定,可有誰肯定過他們的付出。有素質的家長會評判你的種種行為,動不動就是破壞了學生幼小的心靈,扼殺了她們豐富的想像力,可為什麼不反思現在的年輕人那麼脆弱,經不起一些風浪;缺少知識的家長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每個個體不同,每班有五十多個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點菜,也無法取得一致的意見。如果,尹建莉處於國小 老師的處境,我相信她斷然寫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說現在的教育 不存在問題,只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個當過老師的人,一個肯定會為自己女兒選擇老師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兒的老師肯定不會很差。用周圍的親人、朋友、老師來襯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讓人不由得唏噓。

這點是對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真的培養孩子成功的話,的確需要一位好媽媽,她堅持、豁達、上進、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認識世界。

有心學習的人只需學習她對待孩子的態度,有她那樣一份心和毅力,你也會做得不錯。而且,要知道不少沒有讀過北大清華的人同樣過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尋找快樂之泉吧。

真的來說《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覺得更好,其次還有《卡爾威特的教育》也還不錯。

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就快讀完了,邊讀大腦不時閃現著我的一個個學生們,也像過電影一樣閃現著我對他們的不良態度和錯誤的教育方式,以及我給家長們出的那些個餿主意。有些後悔,又有些自責。有一段時間以來,每讀過一本書總會覺得自己的頭腦里充盈著很多東西,它們雜亂無章地散布在頭腦中,漸漸地似乎又都化為烏有,好像得到了很多東西,又好像什麼也沒有得到。我想可能是因為只有時間在一本本地讀書,卻沒有靜下心來整理的原因吧,所以,讀過這本書後,我決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進行一下整理,讓凌亂的大腦整齊一些,清醒一些。

一、閱讀最重要。

不只一本書到了閱讀了重要,不論是我讀過的《給教師的建議》,還是《卡爾?威特的教育全集》,再回想小時候常常聽老師講,讀一本好書就是交了一個好朋友,古人又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即便是現在參加了工作,學校的領導也會常常鼓勵我們去多讀書、看報。可見,所有人對閱讀的重要性都有著很堅定的認識。但是現在又有多少人重視兒童的早期閱讀呢?可能是因為家長們都會覺得孩子還小,讓那麼小的孩子去閱讀是件太難的事,他們需要先學習了拼音,認識了一些字後才能去進行獨立的閱讀活動。但是當我看過《卡爾?威特的教育全集》的時候,第一次聽到一個父親談到,只有讓孩子越早識字,越早進行閱讀,才越有利於孩子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才能。那時候就想,將來我也一定要早早地就讓我的孩子提早認字,提早進行閱讀。但當時卻沒有什麼具體的做法呈現在我的腦海中。當我讀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這位媽媽在寫道她是如何讓孩子識字時寫了一篇題為《讓孩子識字不難》的文章,她很具體地把自己教女兒識字和閱讀的經驗告訴給大家。這時,我的頭腦便真正呈現出了一幅如何教導孩子去閱讀的畫面。

二、對孩子要謹言慎行。

成年人面對孩子的種種錯誤行為時,難免會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對待孩子。然而,卻沒有人意識到,我們這樣的做法只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對於他們改正錯誤也許有一些幫助,但是可能離讓孩子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管理卻走得更遠了。

在這本書中,這位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麼用心,字裡行間都流露著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我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犯下的一個個錯誤。開始為自己那麼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而自責。同時更覺得自己知識與能力的貧乏和不足。

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自責自己為什麼當孩子沒有專心聽講的時候要去那麼嚴厲地批評孩子的不用心,總是做小動作,卻沒有反思自己的教學為什麼沒有能夠把學生的眼球吸引過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你所教授的內容感興趣,對你所組織的活動感興趣,那麼他們又怎麼不專心地聽著你的講解,跟著你思考呢?孩子不聽講,不能去怪罪孩子,首先應該怪罪的應該是老師自己,應該改進的應該是老師,而不是孩子。老師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們喜歡你所教授的學科。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要讓學校里的老師都去用興趣來吸引學生,競爭有更多的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可是,想到這裡,又會覺得自己之所以沒有吸引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是因為自己的專業技能上的不足。感到自己在本學科的知識及教學能力上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自覺有一種危機感和緊迫感。

四、學習不是為了取得好成績。

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把學習當作懲罰孩子的手段,應該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套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五、 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兒童和成人一樣,都喜歡受到肯定、受到激勵。在肯定和激勵的環境中,他們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進步。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會愈挫愈勇,他們需要成功體驗。作為教師,還要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成功體驗不是偶爾得到的高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後的喜悅。

以上是我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一些認識和想法。書還沒有讀完,已經收穫很多。我覺得這收穫不僅僅是具體方法上的收穫,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反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