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對老師的讀後感

對老師的讀後感(一)

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

本書是由著名教育家李鎮西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其中有的觀點已經深入人心「變語文教學為語文教育」「集體主意教育是中學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權威轉化為學生的集體權威」「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班級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師愛之源」「變應試語文為生活語文」「德育觀念的十大碰撞」……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老師提出的「在平等中培養平等」。這是一個既普通又真實的故事:課間休息,一個女生到辦公室借杯子,李老師指了指角落裡的書櫃,讓學生自己拿。學生拿了杯子後向老師說聲「謝謝」。而李老師闡述了當自己在教室里向學生借紅筆時,學生都是爭先恐後地拿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把筆伸向我們,有的甚至跑到面前給我們。我們往深處想,為什麼學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沒想過要親自把杯子遞給他或者接好水呢?從李鎮西老師這個真實的案例中,我想到我們平時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每次學生要向我們借東西時,都要小心翼翼地問「老師,能把XX借給我嗎?」得到老師的允許後才會借走。而當我們向學生借東西時,有時候會在拿的時候直接說「我用一下」,或者什麼都不說直接拿走,根本沒有給學生同意或者拒絕的機會。基礎教育界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蹲下」,就是老師要在心靈深處平視學生。要讓我們的學生意識到,同在藍天下,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都是相等的。這就是李老師所說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今天的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

讀了這本書,讓我深深地知道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是擁有高學歷和豐富的經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愛每一位學生的心。李老師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而我們的老師做到的往往是對自己所教的學生的愛,那對外班的、其他年級的、外校的學生的愛,我們做到了嗎?會不會像李老師所說的為了自己班的學生而對其他班學生唾罵或動手呢?如果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

李老師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給我極大的鼓舞。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耐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我會不斷努力的。

對老師的讀後感(二)

讀朱永新老師《致教師》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章深有感觸,以下就是我自己的感悟。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動態的追求,反映了人的當下的一種心態。而教師的幸福又是什麼?教師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頭,手中有事做,身邊有親友,家中有積蓄。如果僅僅把教師當做一種職業,那麼在當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種讓人感到輕鬆愉悅幸福的職業。

如果沒有理想,任何一種職業都會是無趣的,更何況是教育。教育不能沒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註定精彩紛呈。教師職業畢竟比其他職業有更多憧憬,因為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也許我們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說得那樣有詩意,但是當我們想到,我們的工作會在不久的將來起作用,就能使我們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參天大樹時,常常想到曾經它們和所有的樹都一樣,曾經都是株幼苗,在經歷了百年、千年後,依然挺立於世,讓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蔭,讓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同每一位詩人那樣,都是因為有夢有理想,有夢有理想的教師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在中國教育的現實中,教師的忙與苦是勿庸置疑。教師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還有教育活動中的突發事故太多,問題學生層出不窮。只有當你理解了記憶的方法與過程,才不會為學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氣了,你也就不苦了;當你理解人的能力差異和發展差異,理解了所謂「差生」的形成過程時,就不會為「差生」的存在而生氣了,你也就不累了;當你理解了少兒多動症時,就不會把學生的動當作對上課的反抗,也不會簡單地對自己教學能力的產生否定,你也就幸福並快樂著。恨鐵不成鋼,這個恨是不理性的愛,因為教師沒有掌握鐵如何成鋼的規律;從專家型教師身上可以看到,他們面對教育教學事故時,是那麼的自信與從容,是那麼的駕輕就熟。這是因為他們見多了,把握了規律,從而讓事故變成了故事。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同時又要富有激情。熱愛生活吧!熱愛課堂吧!熱愛學生吧!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努力做一個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用自己的猶如岩漿般滾燙的心,讓每一個孩子心底里沉澱的情發酵、釋放。為了教育理想,讓我們做一名幸福的教師。這不是教師的自我鼓勵和慰籍,而是教育本質要求。因為離開了教師的幸福,就沒有學生的幸福!沒有學生的幸福,也沒有社會的幸福。

因此,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社會,我們應該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借用朱永新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們期待著,並為之不懈努力!因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僅僅是一種行業,而是融入生活,成為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幸福完整,教師不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是激發潛能,在不斷成長中綻放自我的光芒。」

對老師的讀後感(三)

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讀了《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課文,他的題目很吸引我,老師除了教學生上課還能幹什麼呢?我很好奇!

文中講的是一個教科學叫懷特森的老師在課上教他的學生認識了一種叫做「凱蒂旺普斯」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的一種動物,還講了這種動物的特徵、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至於學生們沒有發現其中的疑點,所有的學生在這次測試中都得了0分,通過這件事,()同學們懂得了:書本寫的、老師說的,並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應該時刻保持警惕,用事實、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並且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我認為文中的懷特森老師是一個真正教會學生學習和怎樣學習的老師,而他的教學方法也對他的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在懷特森老師的教育下,他們有了敢質疑老師的膽量,這種教學方法和這樣的膽量,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有。

老師時常對我們說:如果按照中國的教育方法,中國只會是最落後的國家,不可能強大。是啊,我們的作業每天最少寫到10點半,照這樣下去,不斷的增加學生的壓力,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厭倦學習。還會強大麼?我有時也會想:如果這樣一直下去的話,是不是我們這一代以及後代都會瘋掉,那時候中國會怎麼樣呢?是否已經不復存在?還是快接近滅亡,在以後的世界裡,將沒有中國這麼一個國家,誰也不知道中國?也許中國不會滅亡,但是在那時中國是否已經成了最貧困、落後的國家?是否被別的國家嘲笑、任意踐踏?我現在只是一個六年級快畢業的小學生,也許不該管這麼多,可是,你們想過沒有?幾百年後的中國會怎麼樣?

讀了《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希望有人能改變一下中國的教育方法,不然,也許中國真的會滅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