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活著的哲學讀後感

活著的哲學讀後感(一)

上個月我看了《活著》這本書,它使我受益匪淺,無疑是心靈上的起伏。《活著》實際講述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它富於的內涵和哲理太過複雜,非三言兩語能夠詮釋清晰的。我只能說那麼一點點感悟罷了。

這位名叫「福貴」的老人成長於解放前期,經歷了抗日戰爭、國內革命戰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時代、文革時代、改革開放初期,他的一生實則是現代中國的演變史。雖然故事情節以他及他的一家為主,但反映出來的場景卻是多方位的,它讓我們見識了戰爭的殘酷,見證了神化的中國,更讓我們80年後的年輕一代了解什麼是文革。作為21世紀的年輕人,是應該必定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因而,我們更應該了解並牢記這段歷史,而這也許是《活著》帶給我們的啟發和引思吧。

在描述苦難時代的背景下,「福貴」老人也經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當他看著一個個親人離自己而去的時候,心底實際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著人生,在年近古稀之時,以一頭耕牛為伴,卻沒有一絲的沮喪。在他的臉上,我們看不到生活有多麼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我們的人生取向。

「福貴」老人其實只是廣大中國農民的一個縮影罷了,在他們身上遺存了太多優良品德,勤勞、善良、任勞任怨、樂觀、堅韌,正是無數像「福貴」這樣的老百姓,我們的國家才能在那無盡的災難中挺過來。

如今,中國的很多農民每年都要為了生計從自己的故土奔向陌生的城市,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得到的是最低微的收入,他們骨子裡的品質讓他們無怨無悔。面對困難他們勇往直前,他們才是真的勇士。因而,《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我們知道什麼樣的品質才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品質,才是民族希望所在。它帶給我們的還有很多,對於「福貴」這樣的農民來說,土地就是命,就是生命意義所在,那麼,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來說,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當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它並不像某些人所講的那樣美好,並不像某些歌曲所頌揚的那般幸福,他們所看見的只是他們的快樂,而廣大農民卻是很艱難的。現在的「三農」問題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我想,我們只有從自身做起,不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並極富熱情地關注這個社會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和關心他人,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

2003年的SARS,2004年的禽流感,2008的冰凍災害,所有的一切讓我感覺到了活著的艱難,我們並不比「福貴」老人幸福多少,所承載的壓力與顧慮是很大的。《活著》當中的余杰、何清漣,是他們讓我們感知社會並不是一片漆黑,而是有一絲光在暗暗地照著。即便生活再困苦,我們還是可以像「福貴」一樣,很好地活著,人生的艱難才剛剛開始。

《活著》確實被賦予太多的內涵,無疑是一種享受,它讓我能更清晰地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人生的意義,也許是終生受益吧。

活著的哲學讀後感(三)

活著,也許有很多負擔,也許有很多無奈,也許有很多悲哀。但是這一切都不重要,因為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活著。你不同意嗎?

當你看見災區里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消失時,你難道沒有一絲感受?即使他們已經沒有昔日的健康,但是只要活著,一切就有了希望。生活中一次次的打擊,也許傷透了自己,也絕對不能輕言放棄。因為誰都明白活下來就是一種勇氣,所有的追求才會有基礎。

活著也是一種哲學,深究到了結果,一切也只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沉重而殘酷都只是一種表現。

文中的福貴是一個悲涼的人,他有過財產,卻()親手揮霍一空;他有過愛情,卻親眼看著家珍死在面前;他有過親情,卻目睹父母、子女還有外孫的離世;他有過友情,卻無法挽回春生的生命。福貴擁有過很多,到了最後卻只剩下牛才能陪伴。在親人的逐個離世之後,曾以為自己命不久矣的福貴卻堅強的活著。他痛苦、他悲傷、他寂寞,但是他無法選擇,他只能活下來,就算只剩下一頭牛,他也沒有放棄活下去。

福貴的命運坎坷,適逢國共戰爭、文化大革命。讓人在平淡的筆觸之下,能夠對於生命哲學有一種深刻的感悟,現實往往就是這樣,殘酷才是生活的本質。

也許真如作者余華所說:「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哲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