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國學經典讀後感(一)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裡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出國留學網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裡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彤彤!」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了,一會就來。」接著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五年級國學經典讀後感(二)
最近,我們讀了一本書—《國學經典》,從中我感悟良多。
孝—「百善孝為先」
在中國儒家文化中,特別提倡孝道,」出則孝,入則悌。」孔子認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那麼要怎樣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呢?孔子曾強調孝的關鍵,在於和顏悅色。「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有好東西要先給父母品嘗。身為人子「父母在,不遠遊。」孝順父母的思想在《弟子規》及其他國學中均有體現,古人也有很多孝順父母的典範,如:為父溫席的黃香,「臥冰求鯉」的王祥。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與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會以先人為楷模,不斷改進自己。
誠—「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意思是,世界萬物都以誠為信,為本,不誠者就失去了萬物。這是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的爸爸是個生意人,一直堅守」以誠為本「的信念。有一次做生意,爸爸如果以次充好,就能牟暴取利,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語重心長得說:」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好處,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真正的財富—誠信。「正因為他的誠信,生意才會做得風生水起,可見誠信於人是多麼的重要了!
《國學經典》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為人為子的道理。我覺得:當今社會經濟越來越快,可人們的人文素質卻每況愈下,讓人擔憂。而正掀起的《國學經典》學習熱潮用又讓國人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中華民族一定會擁有嶄新的明天!
五年級國學經典讀後感(三)
最近在班級內掀起了閱讀《國學經典》的高潮,學生們讀得津津樂道,我也是樂此不疲。,每每端起這本書,就會開啟我一天的好心情。
打開書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個醒目的大字。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歷史上那句:半部論語治天下,就這樣,我感受到了國學的魅力。 這裡有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裡有五經:《詩》、《書》、《禮》、《易》、《春秋》;這裡有《國語》、《左傳》、《資治通鑑》;這裡有「莊子」、「老子」、「韓非子」;更有《楚辭》、《李太白集》;還有《三字經》、《千字文》、《朱子家訓》。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本國學誦讀完美的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化不斷豐富、繼承、發展,最終形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國學經典》中給我感觸最大的是《論語》。但是我認為《論語》中的所謂的「君子」和「小人」是一個純概念化的名詞,所說的君子是一個理想中的完人,是我們推崇的道德規範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樣,是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養性的過程中努力摒棄的()糟粕。
隨後,我又讀了于丹教授的精闢講解,她的講解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讓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實實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工作、以誠相待地交友;學會放棄、學會捨得、學會寬容、學會立志等等,這樣,會使我們自己變得完美、強大,才會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會享受生活的美滿與幸福。以後一定要再細細品味幾遍,相信一遍會有一遍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