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500(一)
早就聽聞《巴黎聖母院》這本著作。在初三的暑假,懷揣著濃郁的好奇新的我饒有興致的讀完了這一本小說 ,真是令我感悟 良多。
這是一本描述人性美醜的名著,故事 發生在一個中世紀的愚人節。那天,流浪的醜聾人卡西莫多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
這時,外表正經的巴黎聖母院的副教主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指使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途中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非必斯救下了埃斯梅拉達,並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敲鐘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非必斯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非必斯,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被費羅洛陷害被判死刑。
行刑時,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乞丐民眾為救愛斯梅拉達而沖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愛斯梅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沖入聖母院所殺,最後卡西莫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西莫多撫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殉情。
卡西莫多的外貌其醜無比,「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巴,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細小左眼,完全被一個大瘤所遮蓋的右眼,那上下兩排殘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亂入遭的牙齒」,但是,他懂得感恩,也可以為了自己心愛的人做任何事,他的內心依然是那麼的善良。年輕的埃斯梅拉達心地善良,清新單純,是一個沒有任何心機女孩。
而費羅洛,表面上是一個清高的教主,但內心也渴望擁有一份難忘的感情,但在後面因為得不到埃斯梅拉達的心而由愛生恨,做出種種有違道德的事情,實在令人厭惡唾棄。這三人是書中最具特色的人物,前兩人是美的代表,而後一者呢,就是醜的象徵。當然,書中還描寫了許多痳木的人,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裡的那幾個隱修女,以及大街上那些無知愚昧的眾人,都可以認為是醜的象徵。
在看完《巴黎聖母院》後,最多的就是對卡西莫多的同情,他的正直與單純卻深深地打動著我。他自小因為畸形而被拋棄,由副教主收養,長大後也不曾離開教堂。他從沒有得到過別人的一點關愛,但是他的心靈卻和他的外表大相逕庭。他嚮往著美和愛情 ,然而,埃斯梅拉達太優秀了,對他來說,埃斯梅拉達是一位女神,是高高在上的,也絕對不容一個污點。他開始自卑,痛苦,他的愛情給他帶來了痛苦。但是他們的愛超越了生與死,上帝終究給了他們一個愛的世界。最後的結局正是文章 出彩的一筆,也是我最喜歡的。
相對的,我認為費羅洛也是一個很可悲的人。年輕貌美的埃斯梅拉達使他陷入了情網卻一發不可收拾,但這種感情發展到後面使他走火入魔,愈愛愈恨,只想毀滅她,從不為她考慮,甚至還陷害了善良的埃斯梅拉達,真是一個可笑的小丑。
副主教和卡西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也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占有,一個是奉獻,已占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巴黎聖母院》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它告訴了我,這個世界上沒有神,也沒有神性。沒有人是完美的,所有人都帶著缺陷。沒有人是完全理智的,都帶著或多或少人類本身的瘋狂。這是一場正義和邪惡,美麗和醜陋,純潔和骯髒的較量,是一幅光怪陸離又鮮血淋淋的愛情悲劇畫卷,又是一部上至法王路易十一下至乞丐賤民的史書。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裡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捨己為人的美德。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500(二)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裡,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裡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裡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這樣借著幾個點,簡單的說幾句好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著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裡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裡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著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
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她是沒有被污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裡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痳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裡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占有,一個是奉獻,已占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著我們的眼睛,振盪著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500(三)
維克多·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似乎只有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達的愛情是人們所歌頌的,而副主教弗羅洛卻被釘上了道貌岸然、陰險毒辣、心理扭曲的恥辱柱。
但我眼中的弗羅洛,卻是一個可悲的人。
「你會毀了我,你會毀了我,我早該預見,在那第一天第一夜。」「我的罪,我狂熱的慾念執迷,折磨我嘲弄我,糾纏我撕裂我,我只有一個願望,看你歌舞時裙子飛揚的模樣。」其實,就算弗羅洛有再多的錯誤,當我們讀到上面的內心獨白時,怎能懷疑他對艾斯美拉達的愛呢?怎能懷疑他在多少個日日夜夜裡所經受的折磨與痛苦呢?怎能不認為這個男人是值得同情的呢?
壓抑了太久的東西會在某一天噴涌而出,宛如熾烈的岩漿從火山口噴發——就如弗羅洛對艾斯美拉達的愛。
熱焰以吞噬一切的氣勢燃燒著,即使有黑色教袍冰冷的纏裹,也無法阻擋熱焰的瘋狂。
我們不能這樣單一地評價 副主教: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心理扭曲的壞人。因為,副主教弗羅洛也是一個悲慘的受害者。
弗羅洛不是一個天生的壞人,細讀他的經歷,他的所行所為,你會發現,他具有太多優秀的品質。他出身貴族,兒時就被父母送到學院「讀著彌撒和經書長大」;他是「一個憂鬱、莊重、嚴肅的孩子,學習勤奮、敏捷」,從不大聲喧譁、酗酒鬧事,與其他學生相比簡直是兩個極端;在這位優等生心中,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求知,「19歲以前他的世界只有書本、科學和知識」。
19歲那年,巴黎的瘟疫幾乎奪去了他所有的親人,只剩下襁褓中的弟弟約翰。他發誓為了弟弟的幸福和命運獻身神職。不僅如此,他還出於深切的憐憫和「為弟弟進行功德投資」的想法收養了眾人厭惡、唾棄的卡西莫多,保護他、教他說話並讓他當了聖母院的敲鐘人。對善良、嚴肅、憂鬱又熱愛知識與親人的副主教弗羅洛而言,雖然約翰不成器,一次又一次辜負他的期望,但他的生活是安靜而幸福的。作為副主教,他主管靈魂;作為一個人,他充滿道德崇高感。此時,「道貌岸然」「偽君子」一類名號與他毫無關係,他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君子。
可是,艾斯美拉達出現了。
弗羅洛的愛情在誕生之初就是痛苦的。身為神父貪戀紅顏,產生這種情感違背了他的道德準則,而偏偏情感又不易控制,這種糾結與抉擇必然導致痛苦。與費比斯、卡西莫多甚至其他所有人相比,副主教的最大痛苦在於他的愛情受到嚴格的宗教與道德限制。他本是道德天堂的國王,現在卻要被一個女人拉入「地獄」,怎能不痛苦?
他曾試圖把自己更深地埋在書本與科學中,卻沒有成功;再試著讓艾斯美拉達遠離聖母院,「眼不見為淨」,也沒有成功——「我見到過你第一次、第二次,就想再見到你第一千次,想永遠見到你!」宗教的禁慾枷鎖當然不能束縛人嚮往自由、美好、愛情的天性。在第一次「絞死」艾斯美拉達後,已經走上墮落之路的弗羅洛心中仍存有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他想像著他本來可以擁有充滿祥和與愛情的生活。」
這一切都告訴我們他內心有多糾結,有多痛苦。對費比斯與艾斯美拉達「愛情」的強烈嫉妒,對費比斯的鄙夷,以及因自己所愛至深卻一無所獲而產生的不公、怨憤,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的痛苦與狂躁終於使他的理智蕩然無存。
強烈的嫉妒心與占有欲,再加上失去理智控制的頭腦,以往的善良天性與「崇高」的道德準則,也再不能約束他瘋狂和變態的行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也無法使他改邪歸正——既然已站上通往地獄的斜坡,又有什麼好畏懼的?
走向瘋狂的同時,弗羅洛也在走向自己可悲的末路,收穫的必然是可悲的恥辱。罪惡已不可阻擋,悲劇已不可逆轉;弗羅洛的可悲,已不可改變。
隨著弗羅洛一句「誰也別想得到她」,絞索升()起,絞死了他曾經的聖跡、愛情、希望;絞索落下,將弗羅洛本人也放入了他親手為自己建造的地獄,綁上了親手為自己豎起的恥辱柱。
得不到便要毀滅,這不是愛。弗羅洛產生愛沒有錯,只是他的愛太過殘忍,需要這麼多生命去祭奠。
可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