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周國平讀後感

周國平讀後感(一)

「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意義。」——周國平《安靜》

這一句就道破了人生中很多事物的意義與精髓所在。人從出生時的懵懂無知,一路磕磕碰碰地走到現在,若沒有自我反省在其中,哪裡能夠真正的成長起來,沒有人一出世就懂得了所有自己立人、做人處事的道理。自我省察是積累,點點滴滴地發展。

時常回頭看看,回想自己走過的昨天,「三省吾身」;思考自己心中的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是自己所想要的,所滿意的,蘇格拉底說:「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尋求一種進步,從過去的「千篇一律」中爬出來,開啟自己的下一個新「紀元」;總結 曾經的經驗,才能讓自己逐漸擺脫昨天略帶「晦氣」的影子,煥發今天的蓬勃朝氣……自我省察就是去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但這所說的善於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於那種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的人,需要邊回憶、邊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側重。後者只是單純的終日沉浸在對昨日的苦惱中,頗有厭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積極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發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禪語說,「我們經歷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這樣的生活應該就不是形上學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們每天所經歷的日子,但我們經歷生活不是每天數著過去的天數,而是品味每天所經歷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與難。同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樣,我們每天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一定也不是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於發現這些點滴背後蘊含的深意來塑造自身。

同時,如同小時候所的那種每個人都有一顆要尋找的魔法石的故事 一樣,要用心,要專心,還要堅持。省察也是一樣的,要想善於運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恆,要有信念地去尋找發現它。不然,未經省察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或者說,你沒有發現它的價值。

周國平讀後感(二)

讀了《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周國平老師是位哲學家,書中的文字素樸、真誠,令人有說不出的親切感,我被他的思想所深深吸引,這本書裡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時期有關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隨筆、雜談的形式呈現,語言簡明而不深奧,生動不乏幽默,所以讀起來很輕鬆、很親切,但回味無窮。

周國平老師在哲學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人生問題和教育問題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就是教育上最應該讓學生得到的東西。這個信念,構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問題的基本立足點。他在「教育的七條箴言」中說道:「關於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於經驗,或拘泥於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對這種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人」是教育的原點,「人的充分發展」是教育的根本,一個教師,如果拘泥於教育的「技術」,而沒有對人、對人性的一種整體洞察和思考,教育就會有局限和偏差。那麼,作為一個哲學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

周國平老師認為:教育的真正靈魂,在於「守護人性」。守護人性,並由此贏得人生的幸福與優秀,這就是周國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貫穿本書每個章節的主線。「守護人性」四個字,宛如一條發光的河流,平靜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滿生命氣息的智慧水花激盪著我的胸膛。何為教育?教育究竟何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古今中外的優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表了許多言論。周國平發現,關於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於經驗,或拘泥於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現在他把他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徵: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可嘆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願相信各種艱深複雜的謬誤,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這些箴言多麼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麼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周國平老師還告訴我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要努力做一個真正的讀者。什麼是真正的讀者呢?書中論到真正的讀者要具備以下特徵:第一,要有較高的讀書品味。你要有一個信仰,不是最好的書不讀,要給自己確立一個標準,每讀一本書,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穫,能進一步啟迪你的心志。那時候你就不會看那些淺薄是書了。就這一點而言人文經典書目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第二,形成自己的閱讀趣味。世上的書如汪洋大海,你我終其一生只能品嘗其中一瓢,不要跟著大眾走,那樣會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讓自己和好書失之交臂。只有找大到書中知己,才會欲罷不能,鍥而不捨。因為人就是她吃的東西。讀書也是如此,度什麼樣的書籍,就決定你的精神領域變成什麼。第三,養成讀書的癖好。也就是說讀書成了生活的必須,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書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們才能俯視大千,一覽眾山小。閱讀好書的效果與此相似,偉大的靈魂引領我們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領略人生天地的遼闊。

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把閱讀看得很重。周國平老師寫到「把受教育者引領到經典著作的寶庫里,讓他們了解、熟悉、領悟存在於其中的傳統,受其浸染,加入到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進程中去,在我看來,不可能有比這更名副其實也更有效的素質教育了。」電視和網路充斥著我們的視野,這似乎也是人們變得浮躁的一個原因,沒有了思考,沒有了想像,人似乎成了純享受的機器人。閱讀是一劑良藥,但其中也混雜著無用甚至有毒的東西。周國平給了我們忠告「千萬不要追隨媒體的宣傳唯讀一些暢銷書和時尚書,倘若那樣,你絕對成不了真正的讀者,永遠只是文化市場上的消費大眾而已。」

書中還有關於「生命教育」、「靈魂教育」的精彩論述,以及一些教育講演錄,讓我深受啟示,回味久久。《周國平論教育》不是一本工具書,也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教育專業書,較少針對具體的教育現場問題進行分析,沒有告訴你面對具體的教育問題該怎麼做,也許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是很強,但它又的確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讀一讀的好書。正因為不是教育家出生,所以作者論起教育少了一些框框,多了一份灑脫;因為是哲學家出生,所以文中少了錮於經驗的膚淺,多了基於深刻的思辨,處處閃耀著思想的火花。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周國平讀後感(三)

學校要求看周國平的文章,包括兩部分,關於教育和關於讀書。

關於教育,周國平的觀點大抵是現代教育的觀點,強調愛的教育,強調自由,強調不要剝奪孩子的天性。並且認為學習哲學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學校教育把哲學搞的很複雜,要背誦特別多的東西,這樣反而打擊了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因為他們看不到學習哲學除了考試還能幹嗎。但事實是,哲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是把人和動物區分開來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人才會思考,思考那些看似離我們很遠,但是其實卻是我們在小時候已經討論過的問題:宇宙是從哪裡來?人類又是從哪裡來?人活著是為了什麼?諸如此類的問題。當然,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不同的,而這些不同的答案是沒有對錯之分的,這也正是哲學的趣味所在。

關於教育周國平還說了如何去當語文老師。我高中曾經遇到過一個和周國平理想中一樣的老師,他並不在課堂上給我們分析病句,講解段落大意,只是分析這個文章,教會我們如何去讀這樣美好的文章。記憶中最深刻的是他曾經用了 3節課的時間去給我們讀沈從文的《邊城》,當然,這個東西是不會在考試中考到的,可是卻是我們上課時聽的最認真的。他還寫些詞來讀給我們聽,並且鼓勵我們寫詞,給我們評價。語文課在他的引導下非常輕鬆而有趣,並且我們的成績在年級中也是前幾名。時常在想如果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這樣的話,那麼學文科的人數,大概會多很多吧。

關於讀書周國平則強調要讀經典之作。而()我想說的則是,經典之作就要讀原文,不要讀那些經過人改編過的縮略讀本,那些根本不算是經典。真正的經典應該是讀原文,原文是英語,就讀英語,原文是法語就讀法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經典作品的經典之處。改編過的讀本,雖然故事沒有什麼變化,但是美感卻大大降低了。如果不能讀原文,也要找公認的好的譯者的翻譯本,因為好的翻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作品中的精華,甚至可以提升原著。而不好的譯者,可以毀掉一個原本優秀的作品。

當然,如何讀書如何教學,並不能完全依照別人的路去走,別人只是一個參考,就像別人說什麼東西好吃,不嘗試自然不知道好吃在哪裡。路,還是要自己去走,書還是要自己去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