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人與永恆讀後感

人與永恆讀後感(一)

一直都很喜歡周國平的文章,覺得他的文章里流露著濃濃的人文主義和對人生對生活的感悟與哲理。而《人與永恆》就體現而來周國平先生對人和自然生態的關係來著手,用了關懷的角度看問題。提醒著人們要愛護珍惜自然。

《人與永恆》一書記錄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態,而這樣的原生態正存在於每一個感受著思考的人的頭腦里。當人們為了生活忙碌,忘記了思考,作者卻將他經過深思熟慮的生活感悟呈現出來,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脫、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恆等26個話題。

周國平先生的《人與永恆》,是他隨手寫下的內心的點滴感思,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組合竟滲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諦。下面我將我在這本書中讀到的最喜歡句子摘錄出來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談談我對這些句子的感想。周國平先生是個愛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樣從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幽默是一種輕鬆的深刻。面對嚴肅的膚淺,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會,學不了。有一本雜誌聲稱它能教人幽默,從而輕鬆地生活。我不曾見過比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幽默是對生活的一種哲學式態度,它要求與生活保持一個距離,暫時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發現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毋寧說,人這時成了一個神,他通過對人生缺陷的戲侮而暫時擺脫了這缺陷。那種毫無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隱蔽的諷刺聽作誇獎,又把善意的玩笑聽作辱罵。」我們喜歡和幽默的人相處是因為能從他們身上得到歡笑。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種能力能給人帶去歡樂,我們在羨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時卻忘了原來不苟言笑的我們也有這種能力。正如周國平先生說的那樣幽默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只要我們對生活持一種樂觀的態度,我們會驚奇的發現生活回饋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幽默而已。

「閒適和散漫都是從俗務中抽身出來的狀態,心境卻迥異。閒適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連徜徉,悠然自得,內心是寧靜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裡東抓西摸,無所適從,內心是煩亂而渾濁的。」在大都市的繁華中生活久了,感覺自己曾經澄澈的心都變得渾濁了,偶爾回歸一下大自然,給自己的心放個假,到個恬靜的地方清洗一下內心的濁氣也不錯,或者就只是靜靜地一個人坐在房間裡放空一下頭腦,什麼也不想,試著去感受一下那忘我的怡然!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態度決定一切,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這些身外之物。人能活著的時間就那麼幾十年,能享受的身外之物也就這麼多,可是享受不等於幸福,我們在苦苦追尋這些身外之物的時候為什麼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身邊的幸福呢?為什麼不駐足觀賞一下路兩旁的美景呢?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種人都不承認現實中存在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於聰明與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幸福只是一種主觀感受,「信則有不信則無」相信有幸福的人他會用心去感受生活,去熱愛生活,去從生活中找幸福;不相信幸福的人他只會抱怨生活,排斥生活,在生活頹廢自己。

我沒有周國平先生那樣的智慧,但我還是會學著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這就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

人與永恆讀後感(二)

最近看了周國平的《人與永恆》,感觸良多,我很欣賞他的作風,這是一個人獨特的風格。這本書全是用散文隨筆的形式寫出來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我偏愛那些用隨筆、格言、手記等散文形式寫作的哲學家,我喜歡徜徉在哲學的散文天地里。這裡較少獨斷的論證和說教,有更多的質樸和自然,更多的直覺和洞見。這裡沒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著為了體系的需要而拉長或截短活的感覺和思想。

托爾斯泰的偉大在於他那種異乎尋常的質樸和真實。學了《世間最美的墳墓》後,更加覺得他的樸素正是我所嚮往的,我喜歡這種樸素的感覺。我不喜歡太多的爭吵,我喜歡平靜的生活,與其浪費時間爭吵,倒還不如在爭吵的時候騰出時間來尋求真理。

我認為人生的內容是:a+b+c+d+…

人生的結局是:0

人生的意義是:(a+b+c+d+…)*0=0

這就是人生的公式了,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想毫無限制的延長那個加法運算,不厭其長。

也許,意義永遠是不確定的。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寓於尋求的過程之中。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這麼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是真的。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在兩個人之間,這種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一切痲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個界限。但是,一旦這個界限清晰可辨並且嚴加遵守,那麼,交往的全部魅力就喪失了,從此情感退場,理智維持著秩序。在任何兩人的交往中,必有一個適合於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離,越過這個距離,就會引起相斥和反感。

這一點既適用於愛情,也適用於友誼。

我發現越是熟悉的人到最後,話往往是最少的,我不明白原因出在哪裡,是出在自己身上,還是對方身上?也許,漸漸了解,慢慢熟悉會發現原來沒有的矛盾,它就會這樣悄無聲息的出現,而且是沒有任何預兆的。

真正的寫作,即完全為自己寫作,往往是從寫日記開始的。當一個少年人並非出於師長之命,而是自發地寫日記時,他就已經意識到並且試圖克服生存的虛幻性質了。他需要抵抗生命的流逝,挽留歲月,留下它們曾經存在的確鑿證據。

一個真正的寫作者不過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的習慣的人罷了,他的全部作品都是變相日記。

是的,我就是一個改不掉寫日記習慣的人,我之所以喜歡寫文章,就是喜歡寫日記,我喜歡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記錄在案,也許,將來回過頭來看,原來過去的自己竟是那樣傻。

人與永恆讀後感(三)

非常喜歡《人與永恆》中作者周國平給自己定的一個原則「每天夜晚,每個周末,()每年年底,只屬於我自己。在這些時間裡,我不做任何履約交差的事情,而唯讀我自己想讀的書,只寫我自己想寫的東西。如果不想讀不想寫,我就什麼也不做,寧肯閒著,也決不應付差事。差事是應付不完的,唯一的辦法是人為地加以限制,確保自己的自由時間。」

也許有人會說這還不容易嗎?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也許一天一周一個月不難,但長時間堅持絕非易事。一個人倘若沒有頑強的毅力,沒有持久的恆心,沒有相當的定力,是不可能確保自己自由的時間的。

閒雲這一年多堅持寫博,也在努力做到不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確保自己的自由時間,還一個本色的自己,嘗到了如此度過每一天的快樂與充實,幸福與滿足。

有兩種人不老

人,都是凡胎肉身,怎麼會不老呢?起初,閒雲想這應該是指思想不老吧?

讀了《人與永恆》,閒雲知道了「哲學家生活在永恆中,詩人生活在瞬時中。他們都不會老。」

想來作者所言極是--「永恆」和「瞬時」這兩者是時間的兩極,生活在兩級的狀態怎麼老呢?

幽默與智慧

閒雲一直欣賞能把玩笑開得恰到好處的人,幽默是一個人智慧的外在表現。遺憾的是「中國人是一個老是開會而很少開玩笑的民族。」所以,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似乎多了一些嚴肅與凝重,少了一些活潑與輕鬆。這大概就是缺乏幽默感的表現。

「智慧的人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欣賞敵手的聰明的議論,即使聽到罵自己的俏皮話也會寬懷一笑。」《人與永恆》如是說。

閒雲以為智慧應該是美麗的。智者會有更優雅的風度,更寬廣的胸懷,更得體的舉止,因而才會將「幽默」拿捏得恰到好處,彰顯「智慧」的奪目光彩。

精神潔癖的人

讀《人與永恆》之前,閒雲只聽說過有潔癖之人,還從未聽說過有精神潔癖的人。

時至今日,才知曉「有精神潔癖的人在污衊面前最缺乏自衛能力,平時他不屑於防人,因為他覺得放人之心也玷污了自己精神上的清白。一旦污水潑來,他又不屑於洗刷,他的潔癖使他不肯觸碰污水,哪怕這污水此刻就在他自己身上,於是他只好懷著厭惡之心忍受。」

看來,人,最好不要走極端。你可以講衛生,但不要達到「潔癖」的程度;你可以精神潔淨,但不要達到「精神潔癖」程度。一旦與「潔癖」相關聯,就成了病態之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