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第一節,周國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認可的有關教育的7條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應該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和學習價值。反覆思考,確實讓人有一種觸動心靈只感覺,它們是:
1、 教育即生長,生長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此論點由盧梭提出,杜威進一步闡述,教育即生長,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一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價值,每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生長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人。我們的教育真正目的就應該是促進一個人的健康生長,而不是用一個模子製造大量的儀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實是一種拔苗助長的劣習,最終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我們應該放慢自己的腳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讓孩子慢慢的成長,慢慢的長大。你會發現孩子們會給你很多的驚喜!
2、 兒童不是尚未長大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長大了怎麼怎麼,為了將來不後悔,你應該怎麼怎麼樣」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孩子長大後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視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當下意義。
書中寫道: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是為另一個階段準備。尤其是兒童期,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應該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給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給他們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礎。而今天,大人們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在名利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後,同年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以怎樣的方式現象出來。
儘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留給孩子一些除了學習意外地記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給孩子慢慢長大、享受成長的機會,對每一個人健康生活的構建,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3、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句話是西塞羅的名言。蒙田也說過: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孔子語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也是這個道理。教育就是應該促進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
我看後感覺很慚愧因為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看來,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 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聽來似乎荒謬。如果說教育即生長,教育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麼事最好的環境?不外乎自由時間和好的老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就是閒暇的意思,希臘人認為:學生必須有充足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的發展其心智慧型力。
說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就精神能力的生長而言更是如此。老師講的再好,說的再多,如果學習不學習,一切都是白費,所以老師的任務不是講課多麼好,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5、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這句話似乎平時聽到過,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現是在愛因斯坦的文章里。其實有時候想一想還真是這樣,我們在學校了學習的東西,似乎大都沒有了印象,就連大學裡學習的知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對我們有用的都是內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學習得到的,而是本來就是我們的。也許就像書上所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必須內化為自己一部分才有實際意義,否則一切都會還給學校,沒有實際意義。
6、大學應該是大師雲集的地方,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對於大學的含義,我不願意多說什麼,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師支持著,沒有名師,也無所謂名校了。
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二)
今天走進永正書店購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周國平論教育》,另一本是《改變教學 的36部教育名著》。
很久沒有讀書了,翻開《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心情一下子寧靜下來。切身感受到,讀書是快樂的、充實的,也是必須的。無論多忙,都不應該不堅持讀書。
該書第一輯講教育理念,提出教育有七條箴言。
書中這樣敘述:一切教育都可以歸結為自我教育。學歷和課堂知識均是暫時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卻是一筆終身財富。何為教育?教育究竟何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古今中外的優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表了許多言論。我發現,關於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於經驗,或拘泥於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現在我把我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共七點,不妨稱之為教育的七條箴言。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徵: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可嘆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願相信各種艱深複雜的謬誤,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這些箴言多麼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麼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教育的七條箴言是:
1.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2.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3.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4.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5.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6.大學應是大師雲集之地,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
7.教師應該把學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周國平先生的思考始終在指導著他自己的生命實踐,他的哲學思想 可貴之處就在於始終密切關注生命、人生、生活的實際。正如書的封頁所述:「守護人性,這是一個父親的教育情懷,一個哲學家對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做為教育工作者,我也認識到所有的學問和科學最終的價值和意義都應該體現在實踐中。整部書的核心和靈魂就是對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共八個部分,周先生從教育的理念入手,直接深入到教育的實質之中追問教育的本質和人性的規律層面;而後從閱讀與素質教育的角度,探索教育的最重要問題,也就是生命向優秀發展的道路;進而在孩子的心智和父母的責任方面進行了分析,對家庭環境、孩子的生命狀況與教育的關係進行了探討;在哲學與語文教學這一部分里,重點談到了生命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問題;第五部分生命教育和第六部分靈魂教育就更是把現今的教育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給教育者提供了一個立體的教育圖景;向教育提問則大膽地質問現今的教育問題,提出自己的鮮明看法;教育講演錄敘述了他自己在教育領域內力所能及的努力和抗爭。通篇感覺周先生對教育的實質認識滲透,以哲學家的眼光直逼實質問題。
該書還論述了如何讀永恆的書,讀經典,怎麼讀。讀周國平先生的文字,令人感覺到很寧靜,非常享受這個過程,也有很多收穫。
周國平論教育讀後感(三)
《周國平論教育》的作者周國平是研究哲學的,他從哲學的角度來思考教育,針對當今教育發出清醒之聲。有幾個教育觀點令我印象深刻:
一、教育要去功利化
現在的學生不僅要學好數理化還要學琴棋書畫,他們承載了太多師長的期望。「教育的理念」中,作者給出了教育的七條箴言,居首的就是「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在高考指揮棒下,學校、家庭聯手起來,讓孩子學學學,練練練,學生普遍承受著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功課負擔和課業期待。這句箴言猶如一縷清新之風吹進了浮躁的現實,讓人突然醒悟。教育不要用狹隘的功利尺度衡量,而應關注培養健康豐富的人,用廣闊的人性尺度和人生尺度衡量。學校教育是暫時的,一個人是否能成才,取決於是否善於自我教育,取決於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蒙田說: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孔子也主張,學習是「為己」而非「為人」的事情。古往今來的哲人都強調,學習是為了發展個人內在的精神能力,從而在外部現實面前獲得自由。教育就應該促進內在自由,如果只是適應現實,要教育做什麼?!所以在中國小的教育中,慢下來,放低姿態,傾聽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從學習知識中感受到學習的愉快,感受到思想的力量。
「中國出不了世界級的大師,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太實用,什麼東西都要問有沒有用。教育應該改變這種實用性品格,形成一種全民尊重精神價值的氛圍,那樣才有希望。」
二、教育要回歸
教育應該「回歸常識,回歸人性」。「回歸常識」,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不能白天上課,回家還要做作業做到九、十點。孩子不是小皇帝,不能捨不得他做家務,學習料理家務、烹飪菜餚也是教育。「回歸人性」,不要讓孩子生活在極端非人性的小環境中,用各種習題,各種補習班,把孩子的時間占得滿滿的,這會讓孩子的身心遭受嚴重摧殘。作者震驚於許多教師和家長做著和常識相反的事情,被體制力量推著往前走。教育體制改革非一日之功,在現行體制下,家長和老師應該創造儘可能好的小環境,把大環境對他們的危害縮小到()最低。
作者認為教育是要培養幸福和優秀的人,而成功只是因為優秀順帶著成功。新聞中類似於「北大畢業月薪八千遭父罵」、「研究生畢業回家種地老父氣絕服毒」之類的不絕於耳。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考名校,做高管做高官,得高薪住大房麼?這樣的人生就幸福快樂了麼?作者認為,思考人生的意義,對指導教育改革有很好的作用。教育應該回歸人性,培養身心健康、內心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