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周國平文章讀後感

周國平文章讀後感(一)

閱讀周國平對我來說就是如此。周國平的哲理散文熱銷,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先是《尼采:在世紀轉折點上》,然後是《守望的距離》和《各自的朝聖路》。我知道周國平的名字是在一本雜誌上,介紹他當時的新作《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以後一直喜歡讀他的文章,喜歡他的真誠。

周國平對讀者的影響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他對尼采著作的研究與翻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尼采曾是當時年輕人最喜歡的哲學家之一。那時候形成一股比較強烈的「尼采熱」。讀尼采不僅僅是人們內在的需要,還是一種時尚。他曾經把一個鮮活的尼采引入了中國讀者的視野,在這個時候,周國平的《尼采:在世紀轉折點上》等書對改變讀者的精神結構,曾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更多讀者了解周國平,是他的深入生活的哲理散文。

與眾多同時代的哲人不同,周國平集哲學與文學於一身,融理性與感性為一體,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擺脫了學術的艱澀,雖然質樸無奇,卻異常地貼心、動人。他曾在《守望的距離》再版序言中這樣寫道:「為自己寫作,就是為每一個與自己面臨和思考著同樣問題的人寫作,這是我所能想像的為人類寫作的唯一可能的方式。」他沒有想著自己的作品能夠為後代帶來什麼,只期待閱讀他文字的人們一點思考也就足矣。

周國平認為新思想無非是看事物的一個新角度,僅僅是一個角度,「有時思想孕育於沉默,而靠淡泊催產。有時思想孕育於淡泊,而靠沉默催產」。當然必須警惕的是:「謊言重複十遍就成了真理,真理重複十遍就成了謊言。」 他的作品是基於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認真思考,用真誠一點一點表現出來。

「你不妨在世界上闖蕩,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我覺得這簡直說到我心裡去了,這正是我內心的一種追求,同時也是我所恐懼的,我害怕自己一無所成反倒忘記了回家的路。周國平還告訴我們:「年輕的心靈本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趁著年輕到廣闊的世界上去闖蕩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經歷。所須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機會和壓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風風火火或渾渾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周國平許多的文章都很短小,看著不累也不易厭煩,字字珠璣,平淡而雋永,淡泊中蘊含著積極,平實中閃著智慧的光,給人啟迪,讓人愛不釋手。

周國平文章讀後感(二)

讀了《周國平散文遜我們會不斷得到一個個生命的啟迪和發現,去體驗現實生活中不經意而呈現出的美麗,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作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幼稚園老師,我感覺自己的潛能不在這片沃土上,總有一個傷口在不經意中流血,內心無時不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永遠追尋凱旋。人一生的就像是大海,波濤洶湧、風平浪靜、海市蜃樓,各種歸屬於大海的現象都會在人的一生中呈現,沒有這樣的經歷生命的價值何以體現呢!只要盡八分力去努力了,那不管是凱旋還是敗歸,都能享受回歸的戰利品,使自己的精神獲取新生的力量,那每個人此生都不會有遺憾了。

我也算是孤陋寡聞了,今天第一次接觸到《周國平散文遜,老實說提不起興趣看,這本書對一個不愛看書的人實在是生疏,可從開頭簡介部分了解到「周國平,他的專業是哲學,他兼事哲學和文學,除學術論著外,還寫了大量哲理散文。在廣泛的社會階層中,尤其在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他的作品擁有許多熱心的讀者。」不感狂言自己對哲學有多少認識,只能說對哲理性的文學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我感覺一個人無論處在人生哪個困境,哲理都能帶你走到海闊天空的境地里,於是在塵世奔波焦慮浮躁的心會慢慢地平靜下來。

作者說:「我喜歡看見人們生氣勃勃地創辦事業,如痴如醉地墮入情網,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不要忘記了最主要的事情:你仍然屬於你自己。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心靈是一本奇特的帳簿,只有收入,沒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歡樂,都化作寶貴的體驗記入它的收入欄中。是的,連痛苦也是一種收入。人仿佛有了兩個自我,一個自我到世界上去奮鬥,去追求,也許凱旋,也許敗歸,另一個自我便含著寧靜的微笑,把這遍體汗水和血跡的哭著笑著的自我迎回家來,把豐厚的戰利品指給他看,連敗歸者也有一份。」其實一個人能朝這個方向走算是很灑脫了,可人有時就是容易在自己的宇宙中迷失方向,走向黑暗的深淵,在痛苦中掙扎。為什麼說書是良師益友呢?也許當你在人生的低谷看到上面這段話時,會振奮起來,人生有千百中滋味,最後留下的不能是無耐,應握起雙手掌控好自己的宇宙空間。

讀了《周國平散文遜我們會不斷得到一個個生命的啟迪和發現,去體驗現實生活中不經意而呈現出的美麗,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穫智慧和超然。作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幼稚園老師,我感覺自己的潛能不在這片沃土上,總有一個傷口在不經意中流血,內心無時不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永遠追尋凱旋。人一生的就像是大海,波濤洶湧、風平浪靜、海市蜃樓,各種歸屬於大海的現象都會在人的一生中呈現,沒有這樣的經歷生命的價值何以體現呢!只要盡八分力去努力了,那不管是凱旋還是敗歸,都能享受回歸的戰利品,使自己的精神獲取新生的力量,那每個人此生都不會有遺憾了。

周國平文章讀後感(三)

讀了周國平,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人太理想,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他的教育理想很好,但是有沒有可能達到呢?既然達不到,又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有什麼可以借鑑的地方嗎?如果所有人都贊同他的觀點,那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教育糟糕透了,實在辦不下去了。我一直以為我的思想極端,讀了周國平的文章才發現,他是如此叛逆……

這些文章貫穿著周國平對教育重大問題的哲學思考,諸如生命,痛苦,愛……周國平的文字是送給熱愛生活,情感深沉豐富,追尋人生價值探求生命意義的讀者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他的這本教育集被認為影響教育界之一的教育作品,也在於其中談到許多為人處世的哲學。這種哲學式的人生解讀,既不是一種世俗的圓滑哲學,也不是游離於塵世之外的出世哲學,而是追尋幸福感悟生活,發現自我實現自我,更貼近一個有著痛苦心靈的人的哲學。正如在書中所說:「人是唯一能追問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把自己當作尺度去衡量萬物,尋求萬物的意義。可是當他尋找自身的意義時用什麼尺度呢?仍然用人嗎?尺度與對象同一,無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嗎?人又豈肯屈從他物,這本身就貶低了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周國平在談到《人與永恆》時說:「我自己喜歡它,是因為它完全是無意為之的產物,腦中閃過一個思緒,一點感想,我就隨手記了下來,心態非常自由。它記錄的仿佛是思想的原生態,而這樣的原生態是存在於每一個感受著思考著的人的頭腦里的,很容易引起聯想、勾連、撞擊、共鳴、驚疑,我想也許正因為此,就也獲得了讀者的喜歡。

作為一個教師,正象周國平在文章中所說的,首先要體驗與學生溝通的快樂。這也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發現,學會發現、欣賞、享受自己的學生,享受與學生一起成長的煩惱與快樂,如果能達到這點,那將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同時,也是對教育境界的一種升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獨立思考、珍愛自己的生命。生命是你自己的,但又不僅僅是你自己的,還屬於所有你愛著和愛著你及一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人,或許你正在享受著他們的勞動成果,或許某一天你們就會成為朋友甚至更親近的人。周國平的思想給了我很多關於人()生的啟迪,讓我學會善待學生、善待生命、善待情感、善待生活。

人在年輕時多半是富於理想的,隨著年齡增長就容易變得越來越實際。由於生存鬥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

我暗暗的祝願孩子們,在這樣一個競爭殘酷,壓力巨大的社會,能找到屬於自己詩意的生活方式,獨立健康的生活每一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