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說勤奮》有感

讀《說勤奮》有感(一)

天,我們學了一篇文章叫《說勤奮》,課文舉了兩個例子。

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學習十分差,但他肯下功夫,終於趕了上來,並且長大後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讀了這個故事,我受益匪淺。勤奮是多麼重要,古今中外,哪個古人、名人不是靠勤奮而有所作為?只要你肯下功夫,即使你反應遲鈍,也能取得與聰明人一樣的成績。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時候他並不聰明,智力遲鈍,呆頭呆腦,還曾留過級,被老師認為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頓沒有自暴自棄,刻苦努力地做科學研究,成為一名有成就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說:「別人用一倍時間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時間去做。」我國科學家葛洪家裡非常貧窮,白天要幹活,晚上要借書抄,徹夜苦讀,還不遠千里虛心求教,他讀書破萬卷,成為有所作為的人。現在我們生活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成才的條件比他們好得多,就更應該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學習,要比他們更出色,不要辜負家長和老師的期望。我應該向牛頓和葛洪學習,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說勤奮》有感(二)

我讀《說勤奮》這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用兩位著名人物做對比。一位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一位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

司馬光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和弟弟唯讀一會兒書,就出去玩兒,他卻在屋子裡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長大以後,他更加勤奮。他還作圓木做了一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了19年時間,編成了史學巨著《資治通鑑》。童第周以前並不像司馬光那樣聰明,17歲才進中學。不過經過他幾年的努力,同樣北能了很大的成就,他在比利時完成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基礎比別人差,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會成功的。正如華羅庚所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有所成就。

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記:「勤奮」二字。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讀《說勤奮》有感(三)

《說勤奮》讓我們知道了:在學習中,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勤奮」。

文中例舉了司馬光,為抓緊時間,勤奮寫作,用圓木做了一個「警枕」,花了19年時間,編成了著名的文學巨著《資治通鑑》;還講述了童第周在學習上,奮起直追,勤奮學習,後來遠渡重洋,到比得時去留學,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

古今中外,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他們勤奮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左思,用10年時間寫成了《三都賦》;李時珍,經過27年時間,寫成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曹雪芹,用十年時間寫成文學巨著《紅樓夢》;馬克思,用40年時間寫成《資本論》……這些事例再一()次地充分說明了——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這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成功等於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

人要想獲得成功,沒有其它方法和捷徑,只有通過勤奮、努力以及持之以恆的精神才能達到。繩鋸木斷、滴水穿石。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這些名言警句,也是在告誡我們「勤奮」的力量。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生活在現代化時代的我們,無論是在生活和學習條件上,都遠比那些成功者優越。每天,在窗明几淨的教室里,聽學識淵博的老師講課。難道我們還要虛度年華、荒廢時光嗎?我們應該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條件,更應該勤奮學習。

讓我們在通往理想的大道上勤奮吧!這樣我們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有益的貢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