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爺爺在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這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里,老師和同學都親切的稱穆樹源為「穆爺爺」。從1988到2018,從吉林國際語言文化學院到現在的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是穆爺爺的堅持才有了學校今日的成就。穆爺爺想問題的角度和高度都與常人有所不同,他總能在困惑中找到理想的答案,也總能在困境中尋找可心的出路,可大家心裡都明白,穆爺爺提出的議題絕不是憑空想像的衝動之舉。是穆爺踏著殘雪在東北師大淨月新校區的四周兜兜轉轉,帶領大家在一片蒿草和破舊磚廠組成的廢蠻之地,安營紮寨開始了辛勞而繁忙的基建工程現場工作。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地抓建築,抓工程,每天都往工地跑,這才先後建成了東西兩個校區,才有了現在的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在這過程中穆爺爺遇到了數不勝數的困難,也經歷了從沒有過的無奈,但穆爺爺仍然沒有放棄。2007年9月隨著西校區全部竣工,穆爺爺距離把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辦成國內一流的民辦大學的夢想更近了一步。僅四個多月就有了一座橫跨人文學院東西兩校區的大橋,這天橋里凝聚著穆爺爺對於同學們的愛護和關心。此時的穆爺爺並沒有止步,他覺得發展不應僅限於學校的硬體設施上,從此開始堅持國際化辦學。最早,穆爺爺先後走訪了多家日本的大學,對日本的文化,禮儀以及幾所大學有了比較系統的了解。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日本的辦學經驗學到手,培養出國際化的人才。在2002年的盛夏,穆爺爺拄著雙拐,又站在了丹麥的土地上,2007年9月,丹麥教育兼宗教事務大臣以及丹麥駐華大使專程訪問了人文學院;2008年與新加坡簽訂了合作辦學意向書;緊接著與韓國,美國等都達成了合作。
如果沒有《追求》這一本書,可能永遠都不知道穆爺爺在我們的背後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可能永遠都不知道這個永遠面含春風志得意滿,永不停步的穆爺爺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疾病帶給他的痛苦,因為化療,他喪失了唾液,每個半個小時必須喝一次水,每隔兩個小時就要吃一次藥。作為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的一名學生,我很慶幸當初選擇了這裡,我也很榮幸的可以在校園裡碰見他時親切的叫他一聲穆爺爺。而我們這些學生就真的像他的孩子一樣,他能讓我們感覺到,在這裡,我們就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前不久的贈書儀式前,在去上課的路上碰到了穆爺爺,很近的距離,穆爺爺已經需要人攙扶著走了,第一次那麼近距離的看見穆爺爺,滿頭的白髮和臉上的皺紋,唯一不變的是在叫他一聲穆爺爺後依然可以見到那麼慈祥的笑容。他真的老了,希望他可以歇一歇,像平常的老人一樣不再那麼忙碌;希望東師人文所有學子自強成才不再讓穆爺爺那麼操心;也希望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能夠不辜負穆爺爺的期望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