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天才夢讀後感

天才夢讀後感(一)

一開始應該先來評價作者,但是我不知道應該從哪裡下手。這個女人,這個名字,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絕世孑立的「傳奇」。她的身世是傳奇的,個性是傳奇的,才華是傳奇的,情感也是傳奇的。

她是我們一家鍾情的女作家,我過去一直喜歡把她比作玉蘭花,雍容而又潔白美麗。媽媽愛看她那張穿著旗袍叉著腰的照片,與生俱來一種難以言狀的萎靡而又傲然的氣質,所以在我心裡似乎只有張愛玲才是旗袍的模特兒。看到《花樣年華》裡張曼玉在夜晚的路燈下搖曳身姿地散步,我就一下子想到了張愛玲。有一年去上海去了靜安寺附近的一條道路,爸爸說那就是張愛玲曾經屢次走過的路,我定神一看,喧譁都市中的一條有些幽靜的路上,我分明看到了張愛玲慢慢走來,帶著些許虛弱,帶著些許蒼涼,又有些隨性。上海女人中出了一個張愛玲,就值得上海女人聒噪一輩子了,學習一輩子了。

讀張愛玲的小說居多,但是真讓我回憶起來,才覺得什麼都想不起來了,好像所有的小說都是同樣的語調、同樣的詞藻、同樣的故事。女人細膩的天性在張愛玲的筆下展露無疑,在小說里,鍾、月亮、香爐等等都成了一件件活物,變得極富生命力。很多人愛將蘇青和張愛玲放在一起,不是我扯老鄉的後腿,蘇青其實根本沒法和張愛玲比較,她最多只是一個有思想的現代女性。說張愛玲的散文,看過《傳奇》和《張看》,因為當時沒有用專業的眼光去看,也沒看出什麼來,只覺得有些話好像印象很深刻也很有道理。

這回讀她的《天才夢》,我一下子想到了納蘭性德的那首詩: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人生若只如初見般,沒有後來,只有初遇,於是一切美好便定格下來,成為生命中永恆的、時時可留戀的風景。總感覺有異曲同工之妙。

她說「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點。」

其實,《天才夢》是她19歲時在《西風》雜誌的徵文賽中所創作的一篇散文,因其卓爾不群的才華,使她在文壇嶄露頭角,一些人還把它視為張愛玲的處女作。張愛玲的散文,差不多篇篇盡言自己,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談自己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此刻,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個平凡的、瑣屑的、親近的張愛玲的世界。如《天才夢》中提到自己讀俗氣的巴黎的時裝報告,生活中學織絨線、做家務的失敗,吃鹽水花生,在雙層公共汽車上伸手摘樹上的綠葉等等作為,似乎都是寫我們市井百姓日常的生活呢。只是這些生活我們經歷著,卻沒有留意;即使留意,也沒有形成文字。可張愛玲就那麼輕輕巧巧,看似隨意,甚至有點漫不經心,就把一幅人生寫真圖擺在你面前了。

毋容置疑,她是個天才。3歲能背誦詩,7歲能寫家庭悲劇的小說,8歲能寫烏托邦式的《快樂樹》,中學時期蜚聲校園,在香港大學同時拿到兩項獎學金。這麼才華出眾,卓爾不群,她不是天才是什麼?但文中你並沒看出她的驕傲與虛榮。她只是平實地介紹著自己,沒有張揚,沒有炫耀,也沒有隱埋,甚至還告訴你她一本洋洋大作的中途流產,母親對她的不理解與諷刺,自己是生活中的廢物等等,一點都不擺譜,也不作秀。這一刻,你也許很難將此文與那個大紅大紫、桀傲不馴、清高孤傲的張愛玲聯繫到一起。

再看語言。作者是用輕緩的筆觸,平淡地敘述她的天才夢的,語言樸質、平易、乾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與感染力,但時不時又會冒出幾句奢華、睿智、生動、深邃的話,將大俗與大雅、華美與冷寂糅合在一起,恰到好處。文中巧妙的譬喻,形象的描畫,鮮明的對比,隨意的嘲弄,無處不在。如寫自己3歲誦詩時的「搖搖擺擺」,聽詩的滿清遺老「滾下來的淚珠」,雖是簡筆勾勒,不事雕琢,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在寫彈奏鋼琴時,「那八個音符有不同的個性,穿戴了鮮艷的衣帽攜手舞蹈」。一句擬人,將孩童世界豐富的想像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結尾「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的比喻,又讓你大吃一驚,怔忡不已——19歲風華正茂的歲月,為何會如此滄桑,如此悲涼?但這就是張愛玲的語言——獨特的、極富個性化的語言。

作者以一位真正藝術家的敏銳,品味生活的樂趣,咀嚼人生的無奈。她的一生,是在稿紙格里跋涉的,有休憩,但沒有停頓;有高潮低谷,但沒有結束。也只有她,才能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她的天才夢是她生命的支點,她也是用一生的心血去營造自己的夢的。她成功了,同時,她的天才夢也激勵了多少後來者,讓他們也不自覺地構建自己的夢,並不斷努力去靠近那個夢,從而使他們生活得精彩別致,卓爾不群。

另外,關於張的散文的現代化特質,我真是沒有看出來,可能是對於所謂的現代化特質的難以拿捏。不過,如果將這篇散文細細讀下,我倒是讀出了張筆下對於瑣碎生活的瑣碎描寫。有人說她世俗,也罷,有人說她市儈,也罷。反正在我眼裡都是褒義的意思,她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忠實的生活記錄者,她所展現的生活景圖都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有上流的,也有下流的。其實生活如是,何必去扭捏作態呢。更可貴的是,張總是用自己細膩的女性視角去觀察事物,所以生活就成了柴米油鹽拼湊在一起的交響曲,有高音部分,也有低音部分,但總是給人美輪美奐的感覺,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的饕餮盛宴。

張愛玲無疑是敏銳的,她總能透過普通平實的日常生活去揭示其『尋常的反常』之處。「她的散文雖然都以身邊的瑣事入筆,但往往到最後又有所升華。或揭示對生命的哲學思考;或表達對社會人生的理性認識;或從日常凡俗生活中探究人性、世情;有的還將國語題後面隱藏的文化意義挖掘出來,給讀者以啟發。這時候,她仿佛是個生活的旁觀者,靜看一幕幕或精彩或平庸的人間活劇,達觀冷靜地品評人間是非,進而達到對現代都市生活」哲理層面「的認識。

賈平凹評說張愛玲」是以一個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氣,嘟嘟嘟地嘮叨不已,又風趣,又刻薄,要離開又想聽,是會說是非的女狐子「,一語道出張愛玲的不凡。她以其俗,誘惑讀者進入與自己生活場景相似的閱讀空間,再將她自己獨具的哲思於不經意間」兜「出來,常讓人感到親切,又讓人望塵莫及,由此,在驚異的同時也能隱約悟到張愛玲靈魂深處的蒼涼和孤獨。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以一顆細膩而又寬容的心去洞察世俗人生,同時,她又從尋常生活中獲取樂趣,()以達觀超然的旁觀心態觀照世俗大眾及其生活,並養成了她對萬物超然、對俗事諒解的灑脫態度。

在散文中,張愛玲最終留給我們的形象,是一個孤獨女性流連於店鋪的櫥窗前細緻入微不厭其煩地觀賞每一件時裝的質地、款式甚至絲邊的金線的形象。儘管櫥窗的玻璃映出的蒼白的面孔時時使她從心底深處泛上一種蒼涼和孤獨,正因為有蒼涼孤獨深層意蘊的存在,」世俗的歡悅「才越發楚楚感人。

我最後還是想說,張愛玲是一朵煢煢孑立的玉蘭花,在風中輕輕搖曳,可是頭頂的月亮卻從來沒有圓過。

天才夢讀後感(二)

可能每個人在小時候都幻想過自己長大的職業,張愛玲幻想過,而我也幻想過。從小被人稱作天才的張愛玲,她小時候做的夢就比我們普通人大多了,她做的是天才夢,從小便立志做一個天才般的人物,張愛玲三歲能背唐詩,七歲寫了自己第一部小說(一個家庭悲劇,一個失戀而自殺的女郎)。八歲嘗試寫過一部烏托邦式的小說。從小便展現了自己驚人的創作天分。可是在九歲時還躊躇著是選擇音樂還是美術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當看到一張描寫窮困畫家的影片後,決定做一個鋼琴家。可是長大後才發現開始的願望全被自己拋棄了,最終張愛玲學習寫作,成為了一名作家。可是我們知道音樂和繪畫對於她的小說創作是極有幫助的,因為對色彩、音符特別的敏感,所以張愛玲在小說創作中特別喜歡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如」珠灰「、」婉妙「、」splendour「、」melancholy「等吸引力的字眼。雖然張愛玲沒有實現最初的職業夢想,可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天才夢,成為了一名天才作家。

想想自己的職業夢想也是換了一次又一次,讀國中以前就幻想自己要讀歷史系,以後成為一個考古學家,因為我覺得當考古學家可以很方便看見古代的東西,因為自己從小就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化,可是當我把自己的職業夢說給親戚朋友聽後,他們先是對我嘲笑一番,然後接著挖苦我說學歷史找不到工作。開始自己並沒有把他們的話聽進去,可是在以後看了一部林心如主演的電視劇,她在裡面飾演一位歷史系畢業的學生,在裡面找工作那股心酸勁兒,真把我觸動讓我拋棄了要當一位考古學家的夢想

後來上了高中偶然看了一部叫《壹號皇庭》的電視劇,看著電視劇裡面的律師,不僅是收入不菲,而且法律還可以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特別羨慕他們身上正義感和責任感,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法庭上唇槍舌劍,在神聖的法庭上施展著自己的才華,我覺得這些正好是自己的特長,因為向來認為自己的口才是很不錯的。律師這個職業既能夠施展自己的愛好又能夠養活自己,便覺得以後當律師是再好不過了,可是在填志願的時候看網上資料顯示內地的法學是最不好找工作的專業,便給我潑了一盆涼水。於是便打消了讀法學的念頭,第一志願毅然填了財會專業,也不是因為自己喜歡它,只是覺得這個專業熱門。可誰知命運又給我開了個玩笑,因為分數不夠沒有得到財會專業,最終卻被自己從來想都沒想過的教育類專業錄取。

現在已讀大三的自己已經沒有了夢,不僅是沒有了夢就連自己未來的路也不知道該怎麼走,還有一年半就畢業的自己其實只夢想著出去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在看來這也只是一場夢,但我告訴自己不管畢業出去做什麼,一定要自力更生,絕不吃父母的白食啃老,哪怕是最糟糕的打工賣力也只能去做了,我現在已經是做了最壞的打算的。真有那麼一天可能自己讀的那麼些書,也就沒什麼用了。那又有什麼辦法呢?真有那麼一天也只好任命。況且我是喜歡讀書的那種,特別是喜歡文學,書對我來說也並非沒用,至少文學給我心靈的慰藉,不管以後從事什麼工作也必將讀下去。

張愛玲是努力的,也是幸運的,她實現了自己的天才夢,我現在也在努力的路上,我也能幸運嗎?我不知道。如果我努力了也不能實現找一份穩定工作的夢,我也只能安慰自己了,沒什麼大不了,只要以後出來不啃父母的老,我也算對得起自己了,因為曾經自己努力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