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史記陳涉世家讀後感

史記陳涉世家讀後感(一)

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嘔心瀝血創作出的名著——《史記》。

書中記載了黃帝以來至漢朝鞏固三千多年的發展史,它作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珍寶。魯迅的評價極為準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史記》既是一部史學巨著,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巨著,它開創了我國史傳文學的先河。這一切,不僅充分體現了作者進步的歷史觀和無畏的批判精神以及愛憎分明的正義感,還表現了他高超的文學技巧和語言藝術。

《史記》中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疾惡如仇的精神品質。而那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仿佛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它並不是文藝作品的虛構,而是歷史的真實再現。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我仍記得「陳涉世家」。反對暴秦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起義軍,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精神,成為歷史中一面鮮亮的旗幟。他曾苦做農耕,深知蒼生黎明之苦。他以首義之功,揭開一場農民起義的序幕。他以「張大楚國」為號召,借項燕之名,行正義之事。雖以身死告終,卻仍為後人所景仰。我亦是敬佩萬分。

《史記》作為一本歷史巨著,帶我穿越回了滾滾紅塵,我恍然看見,三千年的光陰,匯聚成一首悲壯的歷史長歌。曲已終,人未散,訴說那歷史車轍下最深沉的歲月。

史記陳涉世家讀後感(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每每吟誦這句詩,便覺得一股血腥風之豪氣席捲過五千年青史的長卷。「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而在風雨飄搖的秦末,燃起亂世的戰火中,毋庸置疑那第一隻手,是屬於陳勝的。

曾從一本書上看到:「人的資質不同,又能差出多少?所謂無敵武士,不過力敵百人,縱橫十六國的謀士,也有失手的時候。最後決定英雄的,還是他的心。他為何要憑臨絕頂,俯瞰群山,這個是他心中的力量,可敵千軍萬馬。」

起初,我不懂,直到從《史記》泛黃的紙頁中,看到一個正為傭耕的少年悵恨唏噓的身影,嘆息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瞬間,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光影,真實地感受到了一股睥睨山河的英雄抱負。或許,早在那個陽光燦爛的下午,那一席發自肺腑的衷言,就已註定了陳勝——這個不平凡的少年,將會在多年以後,步入歷史變化莫測的舞台,大放異彩。

與其說是大澤鄉那一場天降的瓢潑大雨,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如說是陳勝那一句「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的咆哮,震盪了贏氏王朝冷酷殘暴的鐵血統治。

從入木三分的時事剖析,到勇謀兼備的軍事策劃,從輿論準備的魚腹藏書、篝火狐鳴,到起義發動的並殺兩尉、為壇而盟。陳勝,這個寒門少年,完全展現了他一介布衣不應有的機智、膽魄和野心。

當大家都被陳勝的光彩吸引了眼球的同時,可曾注意到吳廣?那個同為屯長的吳廣,共商舉事的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的吳廣」,他好象擁有不遜於陳勝的條件,無論人脈、膽量抑或計謀,但最後他仍是甘居人下。或者,從那張「陳勝王」的書帛,從他甘聽陳勝調遣去篝火狐鳴日「大楚興,陳勝王」時,就已慷慨地把寶座讓給了陳勝,讓他成為眾人眼中首屈一指的英雄。我只能說,吳廣較之陳勝少了一顆英雄心,那是一種掌控天下掃蕩六合的欲望,那是一種卓爾不群唯我獨尊的胸襟。「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大概就是最好的詮釋吧。

我很佩服吳廣願為綠葉的情懷,但是英雄必竟只有一個,我仰慕英雄,確切地說,是仰慕陳勝那一顆勇于振臂一呼的英雄心吧。

陳勝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恰恰揭示了秦王朝的腐朽所必然吹響的改朝換代的號角,這正是「強極則辱、官逼民反」的真實寫照。高壓手段,坑殺戰俘換來的四野臣服,是恫嚇下的屈從,不知柔懷則為亂國之本。太宗皇帝說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陳勝、吳廣在秦末的戰場上浴血奮戰時,他們怎能想到自己只是這一場顛覆江山的鏖戰之配角而已,他們的出場只是為了拉開楚漢之戰的盛大序幕。農民起義註定有農民的局限性,就象一蓬煙花無論綻放得多麼驚艷壯麗,也難逃灰飛煙滅的歷史宿命。

陳勝得勢後,誅殺故人,「由是無親陳王者」,驕傲自大,「故天下傳之,伙涉為王,由陳涉始」,聽信讒言,「諸將以其故不親附」。凡此種種,焉能不敗?部下田臧與吳廣有隙,假傳王令斬之,秦二世命驪山修阿房宮數十萬工匠充軍反撲,情況急轉,涉之車夫貪功斬陳勝首而獻之,諸將紛紛立之為王。凡此種種,焉能不亡?

必竟是布衣出身,沒受過先賢治國之道的薰陶,摒棄了文化忠孝禮儀的學問。陳勝,那個揭竿而起欲救萬民於水深火熱的英雄,那個直搗黃龍憑一腔熱血欲創萬世基業的英雄,應該就是千萬農民的代表吧。代表了他們的掙扎,他們的憤怒,他們的反抗,他們的不甘。曾經那顆英雄心殷紅如血、光耀天地因為裡面承載的是天下動盪、人民疾苦,後來,那顆英雄心黯淡沉淪、一不振,()因為裡面牽念的是榮華富貴、淫逸驕奢。他失去了那顆英雄心,所以他敗了,也代表著農民的素養難抵紅塵聲色,終不足以踏入歷史的最高點掌控河山。

「陳勝雖已死,其所置譴王候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記載到史冊上的,也不過是這隻言片語罷了。自陳勝後,民心鼓舞,紛起倒秦,所以才有了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光輝,卻都是後話了。

升沉榮辱,布衣將相,成敗英雄心。

史記陳涉世家讀後感(三)

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必須從小立志。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出自於司馬遷寫的巨著《史記·陳涉世家》。文中的陳涉,年輕時就有遠大的抱負,不甘心一輩子替別人耕田種地,面對在一起耕田種地的平庸的夥伴,發出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慨,立志要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在大澤鄉,陳涉領導戍卒900多人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張楚政權。陳涉的首創之功,與陳涉年輕時就有遠大的抱負是分不開的,因此,我認為,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必須從小立志。

人們常說,「立志才能成才」,「有志者,事竟成」。的確,我們要想報效祖國,首先就得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只有這樣,才會有奮鬥的目標,才會有不竭的動力。

作為一名國中生,我們的遠大志向應該是: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樑之才。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雖然也有努力進取之心,卻只有三分鐘的熱度,一旦遇到困難就洩氣,就打退堂鼓,不能克服困難、持之以恆地學習;還有的同學,他們也想做遵守紀律、好好學習的優秀生,可是卻管不住自己,時間一長就忘記了自己的決心;更有些同學,他們學習目的不明確,以為努力學習是為了家長和老師,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同學之所以有如此欠佳的表現,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這些同學還沒有真正在自己心中樹立起遠大理想。「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因此,我們要想成才,就要先立志,要立長志。誓把祖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應該成為我們青少年的遠大志向。

樹立起遠大志向,有了長遠奮鬥目標之後,我們還需要確定自己的短期目標。作為學生,我們現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本領,提高綜合素質。因為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成才的基礎,一個沒有文化知識、缺乏良好素質的人,空有遠大理想又有何用呢?終究還是南柯一夢。我們只有一步一步地實現短期目標,才能最終實現長遠的奮鬥目標。這樣既有遠大的志向,又有明確的短期目標,我們學習就會有信心、有動力,就不會出現那種「三分鐘熱度」和「無志者常立志」的現象了。

古往今來,因從小立志而事業有成者比比皆是。宋代名將岳飛,年輕時就立下了「收拾舊山河」的雄心壯志,後來成為留名青史的民族英雄;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因為從小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所以他能夠刻苦學習,最終成為學識淵博、在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為中國富強而嘔心瀝血的傑出領袖。

我們青少年要想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將來報效祖國,成就一番大事業,也必須像陳涉、岳飛、周恩來那樣,從小樹立「鴻鵠之志」,並為之而努力奮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