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高三勵志

高三學生應該知曉的質量管理

高三學生應該知曉的質量管理

質量意識在高三學習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意識。只有當質量意識貫穿在學習過程之中,質量的提升可能得到保證。當我們一旦擁有了質量意識時,我們就開始考慮成本與效益的問題,即如何花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這個問題,即為質量管理的關鍵問題。

四談,高三學生應該知曉的質量管理

「質量就是生命」,這個耳熟能詳的口號至今仍然在流傳。決定質量的主要因素又是什麼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現象:一個企業80%的財富,往往是由20%的部門創造;一所學校80%的榮譽,往往是由20%的師生創造;一位偉人80%的成就,往往是由20%的核心能力創造。正如,比爾?蓋茨曾經這樣說道,微軟公司目前的80%成就,就是由20%的關鍵性人員創造,如果離開這些關鍵性的員工,微軟就會和其他普通公司一樣。

上述規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常常也稱為巴萊多法則或二八法則。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在高三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隱隱約約感覺到這一規律的存在。比如,就一個班級的整體成績而言,20%的學生制約著班級80%成績的提升;就一個學生的綜合成績(總分)而言,往往起著制約因素的則是一門學科,即五門學科中的20%;就一門學科而言,對這門學科起著關鍵性影響的則往往是20%的知識。

對高三學生而言,提升學習質量是當務之急。如果離開質量這一重要性的指標,高三的學習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不能只顧自己埋頭拉車,還需要抬頭看路。因為只有方向正確了,我們的努力才有價值。在高三的生活中,我們就必須尋找質量。所以,質量意識在高三學習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意識。只有當質量意識貫穿在學習過程之中,質量的提升可能得到保證。當我們一旦擁有了質量意識時,我們就開始考慮成本與效益的問題,即如何花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這個問題,即為質量管理的關鍵問題。

巴萊多法則或二八法則啟示我們,在高三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需要抓全面或者全面抓,關鍵是要抓住最重要的20%,儘管是一小部分,但卻產生80%的影響。因此,質量管理的最關鍵性的問題,就是如何分析診斷影響成績提高的最關鍵性的要素,並對這些要素進行持續地管理(改進)。

對一名高三學生來說,如何對自己進行合理的分析與診斷,以確定最重要的20%呢?以及當我們確定出這些要素時,我們又該如何對這些要素進行管理呢?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很多高三學生包括家長、教師,都想改變這一現實,但又不知從何改變,感到非常困惑。這裡,筆者提供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首先,從巨觀的層面加以分析。巨觀層面涉及的內容主要有:人生的理想與追求、自信心與成就感、拼搏精神與意志品質以及對高三生活的感悟,等等。儘管這些可能有些空,但的確常常在提醒我們,一個人最強大的精神支柱在哪裡?一個人為何能迸發出不竭的精神動力?

記得,前幾年曾經流傳栟茶中學這樣的一句話,「掃地,也要掃個天下第一」,就連不起眼的掃地,目標都要爭個天下第一,這是何等的一種氣魄。有了這樣的氣魄,還怕高三道路上的曲折嗎?有了這樣的氣魄,還怕高三學習上的障礙嗎?這就是一種精神支柱,這就是一種精神狀態,這就是一種精神動力。

對高三生活的認識,是苦難高三還是幸福高三?是忍受高三還是享受高三?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認識。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一是我們應該跳出高三來認識高三;二是我們應該從未來生活看今天高三。去年,在參加學科競賽的學生中,曾流傳這樣一句話,「不為彼岸,只為海」;「半爭勝負,半悟道」則是今年的流行語。這些說的都是同樣的一個道理。是啊,當我們開始尋找這些答案時,我們才真正地成熟起來。高三學生的生活史,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其精神世界的發育史和成長史。

當然,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上,或者說目標追求上。理想,如果離開成績和分數,也許可能就會變成夢想和幻想;學習,如果離開了追求和理想,我們就會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境況;但理想一旦和當下的學習、成績、分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找到落地生根的感覺。

其次,從中觀的層面上加以診斷。中觀層面涉及的診斷內容有:是文科問題還是理科問題?是基礎問題還是能力問題?是方法問題還是態度問題?是計畫問題還是時間問題?是習慣問題還是其他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相對比較具體,當然,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回答出。但這些問題如果解決得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如,解題習慣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習慣,好的習慣是享用一輩子的財富,不好的習慣是一輩子也償還不了的債務。大家都知道解題習慣的重要性,但又不知從何抓起?這裡介紹我校作業本上一段話,或許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審題認真不疏忽;書寫工整不潦草;格式規範不馬虎;計算準確不大意;獨立完成不抄襲;複查認真不匆忙;完成及時不遲交;重視糾錯不鬆懈。」

再如,高三很多學生都相信,一個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於是大家都在尋找好的學習方法,於是時間也就在尋找方法的過程之中悄悄地流逝了。事實上,大多數同學最終的結果都是勞而無功。這裡並不是說方法不重要。問題的關鍵就在於竭盡全力沒有,對於任何一位學生而言,當你沒有竭盡全力時,沒有一種方法是有效的。很多時候,當你竭盡全力的時候,你也許就找到了適合你的學習方法。

最後,從微觀的層面上加以操作。這裡的指向就更加具體和明確,主要是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影響或制約總分,哪一門學科最關鍵。高三生活已經過去了一半,從歷次的考試中可以得出結論。這門學科就全國的高考而言,往往是理科學科,「學好數理化,走到天下都不怕」 ,這句話說得還是有道理的,在現在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因為這些學科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第二層次,當我們找出關鍵的一門學科時,這還遠遠不夠,還必須找出這一門學科哪些知識點最為薄弱;哪些題型的解決最為薄弱。前一個問題是後一個問題解決的基礎。( )因此,要羅列出最為薄弱的知識點,有兩種路徑,一是在歷次考試中哪些知識點,經常容易出差錯,容易出差錯的知識點即為最薄弱的;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對照考試說明,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過,來尋找薄弱環節。相比較而言,我認為第一種路徑比較可靠,因為這是實踐檢驗過的。

第三層次,當我們找出這些最為薄弱的知識點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將這些知識點搞清楚。要搞清楚這些知識點,需要從學習的五個階段談起,即:懂、會、對、熟、巧。「懂」,這是知識學習的起步階段,一般來說就是知道這一個知識點,搞清楚知識點的來龍去脈,以及能夠對該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的進行比較或聯繫;「會」主要是能夠將知識點加以套用,並能解決相關問題,通俗一點講,會做含有該知識點的一些題目;「對」則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性,這道題目做得對不對,這是考量知識點掌握的程度,就卷面而言,一旦題目做錯,即以前所付出的努力都付諸東流;「熟」主要是指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因為高考是一個難度與速度兼具的考試;「巧」主要是指解題的思想方法、技巧問題以及一般性的解題規律。這是知識學習的最高境界

第四層次,當掌握了這些知識之後,我們還必須熟悉各類題型,進行變式訓練,這樣才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法等方面認識它們。如果掌握和領悟這些知識之後,我們就能抓住解決問題的本質和一般規律,就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突破知識間的壁壘以及能力上鴻溝,真正地融會貫通,實現從知識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學習質量,一直是教育界十分關注的一個話題。如何進行高質量的學習管理,這對於高三學生而言,則顯得更為重要,尤為迫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