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後感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後感(一)

敢為天下先,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態度,無論是在那些特殊的歷史環境中,還是在今天這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高度發展的年代都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在觀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部電視之後,感觸頗多,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鄧小平同志能夠在思想領域及經濟領域有那麼多偉大的創舉是多麼值得銘記,印象最深的就是鄧小平同志說過:「沒有先例,就搞出一個先例出來」。

鄧小平同志在那個時期所面臨的局面,是難以想像的,毛主席、周總理相繼去世、「四人幫」的奪權、中國社會思想和經濟的現狀等等,都是擺在鄧小平同志的面前。可就算他所面臨的情況有多複雜,他都沒有倒下,依然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為祖國的命運而奮鬥。歷史選擇了鄧小平。在當時的各方政治力量中,四人幫作惡多端,不得人心,被打倒是必然的。以華國鋒為代表的新派勢力,在黨內高層缺乏根基,在人民大眾中沒有威信,難以承擔起領導核心的重任。以老帥為代表的傳統力量終於掌控了局勢,但老帥中具有國家治理能力、懂得經濟規律、能夠掌控軍隊的人少之又少。葉劍英、陳雲、李先念都是一個領域的領導者,但都不能在綜合駕馭上取得普遍的支持。遍觀當時的政治人物,唯有鄧小平才具有如此可能。

鄧小平同志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做出了許多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決定,高考的恢復、知識青年的返城、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以及引進外資、發展重工業等等,都無不體現了鄧小平同志的那種「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和精神。「敢為天下先」,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個字組合而成,但是要真正做到這幾個字可不只是有勇氣就可以的,他能結合當時中國的具體環境,一切從實際出發,把中國與世界接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使中國從各個方面都得到了根本的變革。

「敢為天下先」,在實質上就是要求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著重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在今天,我們同樣需要有這樣精神,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嘗試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當然,前提必須是合理合法,在不違反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敢於創新、做出亮點,這是當前我們在工作中所急需的。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後感(二)

本來沒有看這部電視劇的準備,因為老公在看,也覺得它不同於一般的電視劇。看著看著,不知覺得就特投入進去了。

看著片中的鄧小平,聽他說話,覺得仿佛曆史回溯,又回到了當時的那個年代。許多時候,心中有一股情愫在涌動,內心激情澎湃,喉頭哽咽。當年,文化大革命,歷史遺留下那多的問題,鄧小平都一一解決。社會要進步,讓老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走出來,解決溫飽,過上好日子。而許多人思想僵化,因為他們沒有從舊的觀念中走出來。這一切靠的是什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八個字的分量該有多重!

晚上八點,是看這部電視劇的時間。每每看著電視劇,會讓人馬上心胸寬廣、博大起來。聽著鄧對國家大事的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的思想,讓人由衷的佩服。想想建國後的舊中國一窮二白,滿目瘡痍,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多虧有了鄧小平的正確領導,這偉大的國家領導人!

大包幹責任制,最早試點是在安微,好像是八零年。我老家是在八二年。要打破舊的體制,創建新的體制,阻力巨大,壓力巨大。談何容易。我家鄉大包幹我正好是十來歲,正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前家裡沒吃沒喝,那一年家裡突然有了很多的油,家裡的缸都盛滿了。不是過年,老媽就炸油條給我們吃,那是從來沒有過的。我們姊妹四個,從春天棉花剛剛出芽開始就下地,把薄膜覆蓋的棉花都裡面摳出來;然後拔掉多餘的,只留一棵。棉花一出生就開始劈杈,把不長棉桃的枝椏去掉,俗稱修理棉花;然後在棉花生長過程中不停的修理,捉蟲。終於等到秋天棉桃成熟了就拾棉花。棉花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是被「呵護」的。()哪一步做不好,棉花都不可能豐收。家裡涼蓆上曬滿了白花花的棉花朵,把它們送到棉花加工廠去,那就苦盡甘來,換來了一沓子一沓子的鈔票和一缸缸的棉籽油。記憶中就是自從那個時候,農民們家家有了多餘的糧食,多餘的錢財。想想這一切怎麼不讓我們感謝鄧小平呢?真的是「國家的政策好啊!」

如今的孩子也許學過歷史,可是他們沒有對建國初那段歷史的切身體驗,所以通過課本了解也只是皮毛,感受不深刻。我有幸經歷了一點點,今天再次看到這部片子,讓我還是有一些感慨,畢竟,比起那些比我大一些年齡的人,他們的經歷還要深刻。

人,一個有著血肉之軀的人,從外表看,都是一個頭、四肢和軀體。不同在哪裡?唯大腦而已!

歷史是不能忘記的,那些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更是我們應該銘記的。記住他——鄧小平!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後感(三)

2014年的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為了紀念這位共和國偉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從中央到地方舉行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重頭戲之一是央視推出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該劇的播出,掀起了一陣收視狂潮,很多70年代以前的生人,典型如自己的父母那一代的50後的人,是該劇的忠實擁躉。作為80後的我,也喜歡上了這樣一部電視劇,現在是每天追2集,遇到周六周日電視台停播該劇,竟也有一絲失落。

為何會如此呢?我想,可能是因為自己作為1983年生人,鄧的一系列改革開放措施正好伴隨了自己的成長過程吧。劇中展現的很多故事勾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些朦朧記憶,讓自己回想起了在中學課本里學到的鄧論,也和自己關於鄧小平的輪廓印象有關。

關於鄧公的最早記憶,是他的南巡講話。在他92南巡時我已9歲,家裡已經有了電視機,也在電視的新聞聯播里看到了一系列報導。再後來的一個印象,就是他的去世了。鄧公於1997年初去世,當時正上初二的我寒假剛開學沒幾天,他的紀念大會召開時,學校安排每個教室里都安上了一台電視機,讓同學們聽課看現場直播。鄧公是江主席的貴人,他在致悼詞時,情到深處幾度哽咽。我自己受其感染,伴隨著偉人偉大離世的悲慟氣氛,也留下了淚水。

鄧公是個偉大的人,其業績足以彪炳史冊、萬世敬仰,其身上閃光的人格魅力更值得後來人學習。個人以為,在其一生中,鄧公性格中的隱忍與魄力助其完成了不世之功。在幾度失勢時,他耐得住寂寞,以超強的隱忍力忍辱負重,終究盼得柳暗花明;在紛繁複雜的局勢面前,氣魄非凡,撥亂反正,改革開放,一國兩制,勾畫出了中華民族走向強盛的宏偉藍圖。

此外,長遠的眼光與廣闊的視野也是鄧公身上所具有的不同於同時代其他領導人的卓越氣質。這一點,尤其需要自己多借鑑,平時多注意積累多方面的經驗,想問題時儘量想得遠一點,能夠幫助自己走得更遠一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