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電影觀後感(一)
連續坐在那裡閉著眼睛也要等完,因為我不希望有頭無尾,終於就這麼著完了,看完了。
看的是什麼,看的是電影我的長征……
無論怎樣都壓抑不了心中的震撼,或者說是感動,心酸,這是一種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心情。長征,這震驚中外,舉世皆無的兩萬五千里的軍事長征,是中國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中國工農紅軍長驅二萬五千餘里,縱橫十一省。長征途中,天上有敵人飛機轟炸,地下有敵人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還有湘江、烏江、金沙江、大渡河、瀘定橋、五嶺、烏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險的阻隔,紅軍要戰勝克服這些艱難險阻,不僅身體要遭受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更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慢慢長征路,是血肉鑄成的。
長征是一首悲壯的詩,一幅悲壯的畫,一曲悲壯的交響樂。
長征路上,硝煙瀰漫,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這樣的氛圍中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著薰陶。少年紅軍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參加了長征,湘江之戰的慘烈炮火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過彝區時失去了他的姐姐,姐夫犧牲在飛奪瀘定橋的戰鬥中,新結交的彝族戰友達爾火捐軀於瀘定城頭,連長為了救他墜下懸崖。苦難與艱險刺痛並磨礪著少年的心,這是怎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也許只有他才能真切的感受。
現在的我們,上網玩遊戲通宵達旦,上課遲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許我們覺得這樣子很幸福,但這僅僅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捫心自問我們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心虛了吧。或許年輕的我們會迷途,會不知所措,就像紅軍當年那樣不知往何走,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只有不動的目標最容易被找到,「學習時的痛苦是短暫的,學不到的痛苦才是終生的」,在我們這個最需要知識的時期澆灌的時候,或許為了將來的勝利我們要靜靜的沉寂、蓄勢待發,但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往哪走,跟著走,跟著黨走,用黨先進的思想不斷武裝自己,承擔起我們背負著鐵的使命——振興中華民族。當然我們不用流血也不用犧牲,但我們卻要以鐵的意志來要求自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繼承和弘揚長征的精神,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
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鬥、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鬥。
作為一名學生,我要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讀書,決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迎來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長征電影觀後感(二)
在黨支部的安排下我們觀看了電影《長征》。電影的開篇就向我展示了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紅軍戰士冒著槍零彈雨奮勇突擊。每次看到這樣的戰爭場面,我總會思考現在能在和平年時代裡學習和生活,是那些無名的英雄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很慚愧,在看《長征》這部電影時現場的氣氛有些嘈雜,我們應該以一種嚴肅的態度,懷著對革命烈士無比崇敬的心情去觀看。《長征》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的地方,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紅軍長征的路是艱苦的、漫長的;我們回憶長征、紀念長征,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鬥。
電影《長征》介紹了由於當時臨時中央的領導者,在指揮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和突圍的時候,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紅軍雖然英勇作戰,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但是自己也損失慘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時,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已經銳減至3萬餘人。而且這時國民黨已判斷紅軍將沿湘桂邊境北上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調集重兵,企圖把中央紅軍一網打盡。在這革命的危急關頭,在毛澤東等人的力爭下,中央紅軍改變了原先的戰略計畫,決定爭取主動,向敵人防禦薄弱的貴州前進。跟隨著歷史的腳步,我們又重溫了這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義會議的召開證明,作為一個嚴肅的、對人民負責的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出來都是正視自己的錯誤,並注意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學習並汲取教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全過程的某一個時期內,中國共產黨是具有自我淨化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的,黨正是通過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誤的教訓,不斷地把黨及黨所領導的革命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遵義會議後,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開始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作鬥爭,左路軍走過人跡罕至的草地。隨後,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攻克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到達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中央紅軍長徵結束。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寧地區會師,紅軍長徵結束。()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鬥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湧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里,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鬥」的革命樂章……「永久奮鬥」的精神和憂患意識是相輔相成的。缺乏憂患意識,就沒有遠見卓識,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就會驚慌失措、陷入被動,甚至導致事業的失敗。對於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來說,憂患意識是成熟的表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被歷史反覆證明的真理。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儘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長征精神精神中的艱苦奮鬥精神是我們這一代最要學習的,而且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覺得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講艱苦奮鬥了,因此貪圖安逸、追求享樂,生活高標準、工作低要求。安逸和享樂的生活,會腐蝕我們的心靈,失去奮鬥目標。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講艱苦奮鬥,當然不是要人們去過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而是要求黨員幹部時刻不忘艱苦奮鬥,不忘人民民眾,不忘築牢拒腐防變的防線,永葆黨的青春本色」。對於我們青年學生來說,艱苦奮鬥就是要刻苦學習、開拓創新、迎難而上、自強不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今天,在歷史的機遇和挑戰面前,我們更加需要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機遇從來都是對挑戰的勝利。戰勝挑戰,就是機遇;被挑戰所壓倒,就是失敗。
長征電影觀後感(三)
為了迎接國慶60周年,在國慶節前期,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革命歷史題材巨片《長征》,影片真實再現了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讓我在深刻了解中國歷史的同時,心靈受到了無比地衝擊和震撼,更感受到了偉大祖國那堅強不屈、堅韌不拔的精神。
1934年,蔣介石對紅軍中央蘇區進行了五次瘋狂地大圍剿,在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進行了戰略性轉移,從而開始了震驚中外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的艱難路程中,經歷了飛奪瀘定橋、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等戰役,但是讓我感觸最深地還是在那艱苦環境下,沒有食物、沒有交通工具、物資極度缺乏、惡劣的自然環境再加上國民黨部隊的攔截追擊,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捨生忘死的感人事跡;更有多少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可是工農紅軍們毅然表現出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令人無比敬佩!
看,無論是爬雪山還是過草地,無論是大渡河還是金沙江,無論蔣介石的部隊有多麼的精銳和殘忍,都無法阻擋紅軍前進的步伐!更無法阻擋偉大中國共產黨的復興之路!
長征不僅是一段光榮的歷史,更是一種堅強的精神,它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每一代人。讓我們記住那段歷史、發揚那頑強的拼搏精神,為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