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看到陳道明老師的一段節目評論視頻。
節目的主題是擊鼓與雜技的多元結合。設計很有創意,傳承之餘摻雜進現代表演方法,觀賞性和藝術價值都很高。參演人數多,動作難度大。
表演結束輪到點評團點評的時候,有一位年輕人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樣的表演對這些孩子將來生活並無益處。」
接下來陳老師反駁時說的幾句話讓我贊同之餘又記憶猶新:
「你們一定要努力,但千萬不要著急。」
「每一張臉都是不一樣的,你們都獨一無二。」
這讓我忽然想起來小時候的一件事。
(二)
我打小就數學成績不好,天生對數字不敏感,沒天賦。
通過刷題勉強維持到高中,可是因為課業難度增大,數學成績直線下滑。
記憶中分數最低的時候,總分150,我考35。
在分數至上的高中時代,班主任又恰好是數學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所以我理所當然被邊緣化:座位從開學時按成績排的第二排,沒覺來就已經到了倒數排。
身處理科重點班,數理化成績不好就幾乎要了我的命。
從好學生到差生,從雲端掉落的落差讓我拼了命的學數學,整天泡在題海里不肯出來。
不願意與同學交流,更不願意同父母溝通。
上學下學形單影隻,學校里也沒什麼朋友,走在路上都在背公式。
並不懂什麼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以為和以前一樣背些公式,多做些題就萬事大吉。
結果可想而知:新知識攝入讓我應接不暇,題海戰術又疲於應付。
之前積累的知識庫存很快見底,新的知識又無法行成系統。
成績不見上漲,身體卻垮的很快。
周身氣場負能量滿滿,用我媽的話說,就是目光呆滯,雙眼無神,身形枯槁,整個人行屍走肉一般。
但說實話,即使求學坎坷,我也從來沒想過放棄。
我想的很清楚,無論過程怎樣,我要拼過一把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以這個很英勇悲壯的姿態堅持到分班考試,我孤注一擲選擇了文科。
但是在我們那個三十八線都占不上的小地方,文科的同義詞是無能。
周圍親朋師長都普遍認為,不學數理化,出來沒工作。
而且我數學並非強項,其他科目又與其他人拉不開太大差距,學文科除了自以為是的「天賦」外,並沒有什麼優勢。
但我依然堅持了我的選擇,也為之付出了代價—復讀一年。
第一次高考失利,覺著天空灰暗,世界末日。
然後在進入社會和沉心復讀的選擇中糾結了一個暑假。
在決定復讀前那天晚上,我在本子上寫下了這句話:
「你一定要努力,堅決不能放棄,千萬不要心急。」
時至今日再回頭看看,那一年說長不長,收穫的東西卻能惠及一生。
第二次高考後我幸運的上了一所不錯大學的傳媒系,如今也做著與之相關的我喜歡的行業。
當年那樣近乎絕望的拚命努力,讓我學會了吃苦和忍耐。前途茫茫的復讀,讓我學會了堅持和等待。
如果我當年再心急一些選擇進入社會,我或許已經踏上了不一樣的道路。
所以我如今依舊篤定一個真理:你不要對不起自己,上天就不會辜負你。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不要心急,你想要的和該收穫的,時光都會給你,所有的付出都會為你鋪上一條花路。
(三)
同樣給我類似體驗的,還有來自於我朋友蘆葦身上的一件事。
我的讀者朋友們(並沒有)也許看過蘆葦的故事。
蘆葦當年在剛畢業那家公司工作的時候,遇到的困難並不少。
上司的刁難,同事的嘲諷,工作的困難都是常事。
相戀兩年,男朋友的毅然離開才是對她最大的打擊。
因為外務合作,工作需要較好的英語口語。
為了趕上差距,她每晚都要上夜校,回家還要加班趕工作。
那時候睡覺說夢話都是在背單詞。
通宵達旦做方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哪天如果不用加班才讓人嘖嘖驚嘆。
甚至她很快就從失戀分手的傷痛中走了出來—工作並沒有給她傷春悲秋的機會。
可是她一點兒都不急。
我有時候心疼她,工資不漲職位不升,我急的亂跳,她卻淡定自若。
因為她一點都不急,她說該來的總會來的,只要做好迎接的準備就好。
果然,不久後,她就升了職加了薪,離夢想越來越近。
社會是很殘酷,而且也很功利,可是它邏輯簡單。
你值多少,它就會給你多少。
而我們窮盡一生,不正是在拚命的提高自己的價值嗎?
沒有量變的積累就沒有質變的飛躍。
你努力提升自己,它也不會輕易辜負你,不要心急,該來的總歸會來找你。
而且你急也沒用。
不要總抱怨你不升職加薪,要看看自己的努力值不值更好的。
總有人比你能力強,卻比你更努力。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全世界只有一個你,不論大小,你總有你的獨特價值。
我不會告訴你,只要你努力,就能立刻逆襲。
我只想告訴你,只要你努力,我們都能做一個獨一無二的,平凡卻可貴的自己。
千錯萬錯,你的付出不會有錯。
所以,年輕人啊,你一定一定要很努力,但千萬千萬別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