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原文: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1、此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減者),平韻,此調又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浪淘沙漫》,是別格。
2、潺潺:形容雨聲。
3、闌珊:衰殘。一作「將闌」。
4、羅衾(音qīn):綢被子。
5、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6、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7、一晌(音shǎng):一會兒,片刻。一作「餉」(音xiǎng)。
8、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
9、憑欄:靠著欄桿。
10、江山:指南唐河山。
翻譯:
門帘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
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
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
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
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
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
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
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賞析:
據《西清詩話》謂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鬱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簾外雨潺潺……』含思悽惋,未幾下世。」從此詞低沉悲愴的基調中,透露出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悽苦之感。「夢裡」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裡好象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裡,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可是夢醒以後,「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卻加倍地感到痛苦。
下片三句自為呼應。說「獨自莫憑欄」,是因為「憑欄」而不見「無限江山」,又將引起「無限傷感」。「別時容易見時難」,是當時常用的語言。《顏氏家訓·風操》有「別易會難」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說「別日何易會日難」。然而作者所說的「別」,並不僅僅指親友之間,而主要是與故國「無限江山」分別;至於「見時難」,即指亡國以後,不可能見到故土的悲哀之感。
「流水」兩句,嘆息春歸何處。張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之句,「天上人間」,是說相隔遙遠,不知其處。這是指春,也兼指人。()詞人長嘆水流花落,春去人逝,這不僅是此詞的結束,亦暗示詞人一生的即將結束。
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一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李煜後期詞反映了他亡國以後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確實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訴說內心的極度痛苦,具有撼動讀者心靈的驚人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