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滿分作文廣東卷:知其名不如感受其實
孩提時,當我們感受到一種新的感覺,看到新的事物,都會問父母這是什麼。
當我們對事物感到新鮮時,並不會只知道其名字,更多的是我們真正的體會。故知其名不如感受其實。
經濟發展迅猛,人們在感嘆大自然的美時,又苦於自身的無知,當我們漫步林間,觀鳥而不知其名,看樹而不知其屬,不禁感嘆自身離大自然遠矣。所以有人足不出戶卻熟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徒演化。那他們離大自然就近了嗎?非也,知其名卻不知其實,這才是真正的「遠矣」。其無異於紙上談兵。更何況我們接近自然又不求完全洞悉,只是尋求心靈的慰藉,從而釋放心靈。足不出戶洞悉一切,其實只是了解一片虛無罷了。親身感受,才是對自然的親近。
世間其它事物何嘗不是如此。老子所言的「道」,朱熹所指的「氣」何嘗有準確的定義?正如古人所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學習也是如此,不知其實而盲目學習,死記硬背等便是學習大忌。只知名不知其實的學習只是生搬硬套,不會提升自身素養。交友也不例外,倘若只知道其學術驚人卻不接近與其交往,不過只是他人的評價,自身永遠也不會體會到,那麼人類的摸索精神也會消失,故知其表面不如深究其實質。
然而,知其名而不知其實的現象不絕如,更有人引以為傲。「足不出戶知天下」是很多人對自己「通曉天下」的傲言。可現實不是如此,不親身體會,會知道中華大江南北美食的美味嗎?不親身體會,會知道德國「大閘蟹橫行霸道」,美國「鯉魚泛濫成災」的壯觀嗎?不親身體會,會知道瑪雅文明的淵博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這種「通曉世界」是虛假的,因為親身感受其實,才是真正的了解。
金立群曾坦言讀書與學習是用心來體會。而她的女兒金刻羽從小就貫徹其父的思想,不斷地親身體驗,親身探索。也因為這種觀點,金立群如今為現亞太行掌門人,金刻羽成為倫敦最年輕的教授。
知其名而不知其實,人只能在表面的世界徘徊,知其實,人們可以熟悉萬物本源,活得有味。故知其名不如感受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