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星光下的靈魂讀後感

星光下的靈魂讀後感(一)

有讀過一些畢淑敏的著作,也一直滿喜歡她的。而這次她的新書《星光下的靈魂(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11月),讓我感受到了她關懷的精力已觸及到了人的靈魂深處,把人世間的各種世俗煩樂,世間的奇聞異事也看的很通透。

很喜歡書的封面,好像是西藏的阿里天空的顏色,看似寧靜卻複雜多變,而書的風格也神秘而柔和。上網查了一下,原來這本《星光下的靈魂》,集合了畢淑敏近些年來未出版的所有散文。書中,畢淑敏以11次的靈魂拷問、44篇的心靈美文、30個問答的形式,探討了她內心深處對自由、苦難、幸福、堅守的領悟。讓人感觸深刻的是序言記錄的那一段西藏阿里的舊事。她仰望360度的天空,並心生感嘆,也正好點題。而在她的敘事中,不經意間,你就會發現,那躲閃不及的靈魂撞擊,從而找到靈魂的歸宿。

這些耐人尋味的故事往往都是周邊人的映射,也照射出我們人類內心的真實案例。畢淑敏指出,現在人的在激烈的競爭中,往往找不到靈魂的歸屬,雖然就像大房子,但靈魂的居所卻住著疲憊的心靈。

她認為中國人現在最大的心裡危機是分裂。「中國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醫生的地方。」

她直言說,中國人說的,想的,做的,都不一樣,在人的面前和背地裡也不一樣,到處瀰漫著喧囂的氛圍。長期後就形成了分裂。而分裂是非常耗人心靈能量的一個過程,醫學稱為「精神分裂症」。我也覺得她說的真的很對,所以,挽救中國人的心理危機勢在必行也必須馬上執行。

畢淑敏那細膩、優美的文筆讓人深有感觸,而且書中有些很經典的句子,字型還加了粗,便於品味。她是在用心寫這本書。也許,在我們讀她的書時,也在撫慰我們那顆躁動的心吧!

星光下的靈魂讀後感(二)

《星光下的靈魂》,是畢淑敏在前三年多的時間裡未出版散文的集合體。包含了11次靈魂拷問、44篇心靈美文、30個答讀者問,披露了她內心深處對放下、大我、苦難、堅守、幸福等的感悟,是關注現實的「心靈拷問」,是「五載冷寂的沉思,演繹全新的力作」。

讀了這本書,就會發現,畢淑敏以職業醫生的敏感,對現在中國人的心理危機——人格分裂,作了詳盡的描述:中國人現在最大的心理危機是分裂。說的和想的不一樣,說的和做的不一樣,當著人和背地裡不一樣……到處瀰漫著一種急功近利的喧囂氛圍。那麼,我們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究竟應該如何是好?她告訴了讀者答案:「我們尊重生命的真實過程,也深知世界比想像的脆弱。有光明,有溫暖,也有黑暗和冷酷,但人生還是有希望的。希望不是建立在沒有成長、不諳世事者一廂情願的『陽光』上,而是歷盡滄桑之後的堅守,是心的一往無前。」很明顯,她所闡述的是一種理想主義,正如張愛玲所說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畢淑敏,還從自己親身經歷過心理診斷的真實案例為出發點,衍生成文,來揭示什麼是幸福。畢淑敏指出,現代人競爭激烈,靈魂找不到歸屬,雖然住上了大房子,但是靈魂的居所里,心靈卻越來越疲勞。她認為:真正的幸福是一種內心感受,人們的幸福感和物質有一定的關聯,人不可脫離環境妄談幸福,但是當人們豐衣足食之後,再繼續增加物質的供給,幸福感並不能相應地成比例增加,它們之間的曲線發生了分離,說到底,幸福是靈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錢的功勞。

作為醫生,畢淑敏在醫院裡見多了生與死,自然對生與死的靈魂拷問,是深刻的。她毫不避諱地大聲告訴我們:人生不過是到此一游。死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的一件事,人手一份,誰也剝奪不了。但犯不上在沒有聽到死亡發令槍擊響之前,就踉踉蹌蹌地搶跑,迫不及待撲到這一程的終點。靈魂區別於心靈之處,正所謂「靈魂出竅」。身體是個笨小孩,靈魂是個淘小孩。兩個小孩如果不能和諧相處,就會惹出大痲煩。

在序言裡,畢淑敏還講述了一段在西藏阿里夜觀星空的舊事,「在藏北,仰望遼闊星空的經歷,在我一生中打下了一個基點。當時有一種震撼,甚至有一種微微的恐懼,能反視到我們的個體是多麼渺小、短暫。」書名定為「星光下的靈魂」,就有靈魂是心靈的另一種姿態的意味。

《星光下的靈魂》文字風格,細膩溫暖,把深刻的道理緩緩地講出來,如水在心上流過,洗去煩惱與不快;又像和風吹過,涼涼透透裡帶走了我們的煩憂。

星光下的靈魂讀後感(三)

在忙碌的工作後,看到《星光下的靈魂》這本書時,()不知道為什麼,煩躁的心竟一下子安靜了許多。書的封面是浩瀚的夜空,璀璨的繁星,引人入勝的書名,讓我想到康德的那句:「仰望星空和探尋內心,是最令人感動和敬畏的時刻。」

自由、苦難、堅守、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在書裡,畢淑敏老師像一個身邊的老友,用優雅細膩的文字,讓我們分享了她獨特的經歷和感受,就像一股透著力量的涓涓細流,直入心扉,從喧囂的浮躁中回歸自我,感受星空下的渺小。

書中《人心的喜馬拉雅山》描述了浮躁的社會心態。凡事都講求快節奏、趕速度,一棟棟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但人對自然的索取卻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冷漠。畢淑敏說:「凡是自然的東西,都是緩慢的;那些急驟發生的變化,大多都是災難,比如颶風和暴雨,比如山崩地裂加上海嘯……」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都為了「目標」忙碌奔波,急功近利,把自己逼得緊張兮兮,沒有一個喘息的機會,身心俱疲,迷失自我。從書中我們感悟到要學會「放下」,遵循自然規律,在忙碌中放慢腳步看看周圍的風景,學會坦然接受事物發展過程的漫長和曲折,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品杯清茶,遠離郵件,讓自己休息一下。只有聆聽心靈自由的聲音,才能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獲得內心的安寧。

對於幸福的含義,畢淑敏指出,現代人房子越住越大,車子越換越靚,生活越來越好,但靈魂的居所卻住著疲勞的心靈,感覺不到幸福在何處。我認同書中所說「人們的幸福感和物質有一定的關聯,但真正的幸福更多是一種內心感受。」幸福是靈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錢的功勞。很細微的事情也能蘊含著讓你快樂的源泉,很平凡的生活也蘊藏著幸福的種子。生活中不缺幸福,缺少的是發現幸福的心態。「我們越是看到人性的幽暗之處,越應在關係的寒冷中尋找溫暖,在殘酷中爭取柔和。愛自己的妻子、丈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生活,愛樹木花草和整個人類,愛我們這顆美麗而脆弱的星球……不貪婪,不懶惰,不攀比,不虛榮。」關注身邊的幸福,就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冷漠,多一些互相幫助。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換一種積極心態去感受幸福,人才會變得快樂美麗,社會才會和諧安定美好。在探索新型城市化發展的道路上,更需要這樣的氛圍激勵我們勇往直前。

媒體曾報導武漢5名小伙晚上驅車70公里前往遠離城市的郊野,只為去看久違的星空。看到報導的圖片,我也被震撼和感動了,這和閱讀《星光下的靈魂》是異曲同工的感覺。在城市呆久了,燈光閃爍,很難看到繁星滿天。只有在空曠的郊野,當我們仰望星空,繁星閃爍,壯麗的銀河綴在蒼穹時,這種強大的震撼,才會真正理解宇宙之遼闊,人類之渺小。「當面對星空的時候,你會覺得人是多麼微不足道的淺薄存在,短暫到不可言說……」《星光下的靈魂》正是讓我們的心靈作了一次旅行,洗滌喧囂,讓腳步慢下來,在星光下多一些寧靜,多一份感動,回歸到自我,少一些躁動。

畢淑敏被譽為「文學的白衣天使」,讀此書獲益良多,但更願用她的一段話來共勉:「從來沒有構想過一本書或是一句話,就可以改變別人。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掌控的只有自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