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讀後感(一)
有一種單純的感動,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有一種美麗的邂逅,每個人都想擁有;有一種感性的衝動,代表此時此刻的心情。看了《轉山》,因為簡簡單單地一句話:「在路上」。我不敢用在路上這樣神聖的辭彙,我沒有權利說什麼自己也想要那樣一種生活,我更加沒有必要去長篇大論論述什麼。但是,我想要寫東西,就像那一種單純的衝動一樣,我僅僅是想要寫一些東西。
因為一種簡單的衝動而想要看這部電影。當開始的時候,我認為這也許又是一個狗血的為哥哥完成他沒有完成的使命或者說愛好。我在想我是否應該關掉電腦去看書。但是我猶豫了一下決定看下去。它沒有讓我失望,或者更加確切的說給我帶來了生命中另外一點曙光。因為面對死亡、分離、愛情、親情的時候,我們顯得那麼的脆弱。但是那都不是我們停下來的理由,我們仍然擁有我們自己的夢想,擁有那樣一種簡單的信仰——為自己、為「哥哥」。腦海中反覆出現幾個不完整的碎片。母親說:「他喜歡你」。兒子說:「她喜歡你」。簡簡單單的他跟著朝聖者做著簡單的朝拜動作,匍匐在地上,虔誠、簡單、毫無雜念。「我身上有七個鋼釘,但是我仍然決定上路,他們說我這是找死,但是我想說那樣一種簡單的想要去路上的感情打敗了一切,我仍然活著。」這樣簡單的三個片段形成了我對於整部劇的感情基調,放下一些東西,拾起令一些東西。選擇一些美好,放棄另外的風景。這就是《轉山》,這就是我的感悟。
生活中的我們也常常會失去自己的方向,忘記自己的目標,甚至於連安安靜靜的生活也是奢侈的願望。
夢想不是奢望,是星空中的光輝;
現實不是迷茫,是上帝對我們的考驗;
雪山征服不了我們年輕的生命,
陽光給了我們美麗的希望,
一雙腿、一架腳踏車、一顆執著的心,
無論是豺狼、野豹、風霜、雪雨,
抑或是霧靄、劉嵐、霓虹;
特大號的雪山冰淇淋是曉川的夢想,
為哥哥完成尚未完成的騎行是家豪的希翼,
所以他們可以堅持屬於他們的夢想和勇敢;
空中飄灑著泥土的芬芳,
生命是用來精彩的,
夢想是用來行動的,
即使是死,我仍然要像煙火般絢爛。
轉山讀後感(二)
昨晚無意間翻到了電影頻道,看到了剛剛開始播放的影片《轉山》。影片的名字深深吸引著我,腦海里也馬上有了疑問,山為什麼會轉呢?帶著這個疑問,我看了完整部影片,才明白了這個「轉」字的來之不易。在藏語中,「轉山」本意是一種祈福的儀式,即朝聖者繞著大山不間斷地行走,以肉體的磨鍊還得心靈的平靜。而把這個意義推而廣之,則一切的旅行都可以說是轉山。
影片很簡單,只有一條線索:一個24歲的台灣年輕人張書豪,在寒意漸生的10月,為了幫助哥哥完成遺願,從麗江出發,獨自騎行穿越平均海拔超過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於1000米「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經歷了穿越無人區、夜間騎行幾乎掉下懸崖、八宿打狗、由於食物中毒而整整兩天上吐下瀉……途中他一直在相信與懷疑之間搖擺,但最終決定走下去,因為他認為,就算是失敗,也應該在失敗面前看見自己是如何就範的。在自己的毅力和沿途眾人的幫助下,他最終到達了內心深處最純潔的地方——拉薩。片中有一句台詞引人深思「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說,當年我們去就好了……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心中有著無數的夢想,卻被眾多俗事束縛著,以為自己還有很多的時間和機會,卻不知其實在一天天地虛耗光陰,無形之中離自己的夢想已漸行漸遠,直到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張書豪給了我們一個榜樣,影片開始時他是一個懦弱寡言的普通男孩,外表的清秀文弱讓人不敢相信他的內心竟然會有如此強大的力量,隨著他的漸行漸遠,他的目光逐漸變得堅毅果敢,雖然他選擇了一條異常艱辛的路,稍有不慎就會成為高原上的孤魂野鬼,但他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鬥志,戰勝了一次又一次困難,片中有兩次在他筋疲力盡時遇到了汽車,旁人願意搭他一程,但他拒絕了,只是淡淡的微笑:謝謝,我可以。眉宇間的剛毅,讓他充分展示了一個陽光男孩到成熟男人的轉變。他的努力和堅決,終於讓他完成了這項在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務,作為回報,他見到了「入藏第一眼看到就能給人一年好運」的梅里雪山,來到了「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看完影片,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如果換成是我,我會有這麼大的毅力嗎?我想我肯定沒有,做為80後的青年人,我想張書豪是我學習的目標,不為要有他一樣的毅力,但至少要珍惜現在,抓住每一次機會,這樣我的人生才會充實,才會充滿挑戰。
轉山讀後感(三)
這是講一個小伙子,從台灣飛到麗江後,騎車去拉薩的經歷。
情節不算特別,能想到的遭遇都出現了。歷盡千辛萬苦,添補了哥哥去世後留給自己心裡的那塊缺。
這個缺,填的深沉,以至於讓我一直看完。
面對親情和生死, 迷茫總是從心靈開始,到身體的痛苦,再回歸到心靈處解脫。
片子思路清晰,主題明確。情節算上緊湊。每一個經歷,都使得他的心靈發生著默不作聲的變化。而且遞進。
首先,年輕女子,在丈夫離開後,自己帶著孩子,還照顧公婆。這對於大都市的人來說,在道德上基本是個挑戰。他動情了,臨走,和孩子依依不捨,轉過身時,一行淚潸然落下。這好像是他在整部片子裡唯一一次的落淚。
隨後,就象苦行僧一樣,身體受盡折磨,摔到山坡下險些喪命,食物中毒又死裡逃生。後來,總是能帶他到安全溫暖的地方落腳休息的川哥,意外在山坡摔倒,造成重傷被送往醫院,不知死活。這個看起來能添上他心裡那塊缺的川哥被救護車帶走之後,猶如傷口上撒鹽。孤獨加上雨雪的暴浸、野獸的侵襲使他幾近崩潰。
在神志不清的時候,哥哥出現了,牽引著他的靈魂,這就是他當時的信仰:一定到達拉薩。
如果有一個理由可以讓你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並且必須做。那麼這個理由就是信仰。
然後,他看到修行人每走三步就行一個大禮拜的時候,他也做了。因為他感受到有靈魂存在,並且可以給他指引方向,賦予力量。他相信這種方式是有意義的。
最後,他成功了。()
到了拉薩,他還沒有來得及洗臉,就開始拿著嶄新的白毛巾,用清水,而且是熱的,開始專注地擦拭那台曾經在他悲憤交加時大踹特踹過的腳踏車。
苦痛會讓他堅強,柔情能使之融化,絕望帶來崩潰,信仰引領他走向解脫。而真情是信仰的沃土。
這個車擦的好極,修行最後,無論在寺廟還是在家,對待物品和人不都是要這樣專注、尊重和珍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