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讀後感3000(一)
對於暴打自己的人,堂吉訶德惡狠狠地說:「不過,我不管他魔法多高,等病好起來了,非讓他嘗嘗我的厲害不可。」堂吉訶德明明已經被打卻還相信自己有能力對付打自己的人,並稱之為「魔鬼」,這時的堂吉訶德不再想當初剛開始出遊時那樣仍然對自己有所懷疑和不自信,而已經昏昏噩噩地喪失了最基本的判斷力與認知力,無法分辨真實的自我地位,完完全全掉入了一個自己幻想的騎士的世界。「此人是個著名的巫術師,是我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同我積怨甚深。他法術高強,預先知道有個他所庇護的騎士將同我交戰,儘管他自己會咒語,但是我只需同那個騎士一戰便可將其消滅。因此,他拼條命也要讓我遭殃。不過,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他,他這是逆流而動,再有法力也無法與命運註定的事情作對的。」堂吉訶德幻想別人因他是騎士而要置他於死地,他荒謬的悲劇已經無法挽回了。
堂吉訶德在家養病的日子也並不安分,而是相像小說中真正的騎士那樣也為自己找一個僕人。他看上了自己老實巴交的農民鄰居桑丘。「這個人該是一個好心的老實人。他是個窮人,錢袋空,腦袋也恐。」可以看出,堂吉訶德選擇隨從的標準根本沒有什麼原則,只是需要這個人不會獨立思想才能完全聽命於他,而且沒有人會為了堂吉訶德這樣一個精神不正常的的人工作,他也只能找到憨厚的桑丘了。堂吉訶德用利益引誘桑丘跟他一起出行,說服了桑丘之後,「堂吉訶德便忙著籌錢,他賣掉了一座房子, 又抵押了另一間,後來乾脆把房屋統統賣掉了。」堂吉訶德為了那不可實現的理想,為了追求自己的正義信念,為了社會不計代價,甚至變賣了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安身立命之處,這足以表明他要繼續尋找他的騎士夢想決心之大。而桑丘聽信堂吉訶德的許諾,以為他會按照答應的那樣給自己一座海島,因此對堂吉訶德的吩咐言聽計從,貫穿了文章始末,串聯起來。「要是真能這樣,由於某種奇蹟,我便成了國王了,正如閣下所說的那樣,有快樂有幸運。我的老伴至少也就成了王后,我的孩子們就是公主或者王子了。」聽到堂吉訶德對自己信誓旦旦的承諾,未來美好的圖景在桑丘的腦海中一一展現開來,然而他不知道這終究只是幻想,他與堂吉訶德一樣都活在了自己的臆想世界之中,讓人覺得這對主僕既可笑又可悲,怪不得能成為主僕關係。
總結:不安分的堂吉訶德又要出遊了。這次,堂吉訶德帶上了自己用饋贈海島遊說的僕從,於是堂吉訶德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出遊。在本章中,作者用言簡意賅的語言介紹了桑丘的形象以及性格特點。主僕二人的形象既對立又統一,互相陪襯烘托,相得益彰。一個沉於虛幻,一個講求實際,念念不忘身家溫飽。但是,因為講求實際,反而是桑丘陷入了美麗的空想之中,極具諷刺意味。至此,小說中的兩位主人公都已經正式登場,這樣的組合更讓人期待接下來的旅途中還會發生怎樣令人驚駭捧腹的軼事。
風車之險簡介:為了得到戰利品和榮譽,堂吉訶德不顧桑丘的勸阻,橫托著長槍就向風車巨人衝殺上去,結果,他被風車連人帶馬甩了出去。堂吉訶德翻滾在地,狼狽不堪。然而,這個世界上有萬能的療傷聖水嗎?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主僕二人的趣談。
堂吉訶德主僕二人行進途中看到曠野里有三四十架風車,堂吉訶德便對僕人說:「桑丘朋友,你看呀,那邊,至少有三十個蠻橫的巨人。」堂吉訶德沉湎於渴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展示自己的英勇。但是一路上並沒有那麼多不平的事,此時失去判斷與理智的堂吉訶德居然將風車看做假想敵,當成了一個個蠻橫的巨人。而桑丘否定了堂吉訶德的判斷,告知他那些只是風車,並不是什麼所謂的巨人。「『你別裝模作樣了,』堂吉訶德說,『你對冒險一無所知。他們是巨人。告訴你吧,要是害怕了,你就一邊待著吧,做你的祈禱去好了。我決意要去同他們打一仗,拼個你死我活。」堂吉訶德不允許桑丘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雖然從他的語言中可以看出他一心想要維護正義,保護被壓迫者,想要扞衛真理與正義,但是若跟一群風車對戰,仍讓人感到不可理喻。「桑丘衝着他大聲喊叫,一再向他保證那些是風車,不是巨人。」強調體現了桑丘務實的一面性格,對標了堂吉訶德的異想天開和荒唐。
堂吉訶德不顧桑丘的勸阻和疑惑,隻身一人準備對付他的「敵人」。「他用盾牌護著身子,端著長矛,騎著駑飛快地向他碰上的第一架風車衝上去。」堂吉訶德的「勇猛」用這三個連續的動詞短語形象地表現出來。堂吉訶德被風車的扇葉打倒在地,武器都散斷成幾部分,他更是動彈不得,這嚇得僕人桑丘剛快上去營救。「我不是說那只不過是風車嗎?我不是說過除非腦袋裡全是風車在打轉轉的人,誰又會把風車當成別的東西呢?」僕人桑丘雖然不敢明說自己對主人行為的不可置信,但還是因自己的耿直用直白的話語對堂吉訶德的言行做出評價,連僕人都無法理解主人的做法,組證明堂吉訶德的思想、行為令人不解咋舌。而堂吉訶德居然安慰桑丘說,打仗勝敗難料,更是將自己心中對於冒險的苦惱向身邊的桑丘開始訴說:「我從書中讀到,有個西班牙的騎士······」堂吉訶德雖然明知吃了苦頭,但他卻仍然嚴格執行騎士小說的情節解讀,這是他對「騎士精神」不屈不折的執著追求,在受到打擊後卻仍未對自己堅持的信仰產生一丁點的懷疑與動搖。並且,將自己的苦悶只能告訴身邊的隨從,說明其實堂吉訶德也發覺到了冒險途中的各種不順與他期望的不同的別人的不解。
摔傷後的堂吉訶德並沒有抱怨,反而說出了讓桑丘無言以對的話「我不說痛,是因為騎士永遠也不能喊痛。」堂吉訶德嚴格將自己當成一名騎士要求,連騎士規則中「騎士永遠也不能喊痛」都嚴加遵守。這一方面顯示了堂吉訶德的迂腐不堪,另一方面又顯示了堂吉訶德的堅強品質,這兩點極端的個性看似相互排斥,卻又合理地出現在堂吉訶德一個人的身上,這兩種個性始終貫穿了堂吉訶德在整部書中的情節始末,為他的行為與思想做了充分的解釋說明。這種矛盾卻又鮮明的個性描寫,為體現堂吉訶德這個堅持正義卻深受騎士小說荼毒的人物提供了更飽滿豐富的表述,將一個更真實、更具代表性、更人性化的堂吉訶德推出在讀者眼前。這樣一個具有真實矛盾性格的主人公為整部書的核心,才能將情節發展演繹地更具色彩,才能將作者想要傳達的小說背後蘊含的批判思想,辛辣的審判諷刺意味凸顯得更加富有張力,即隱藏在人物身後,卻又時時刻刻通過人物的一言一行與細枝末節滲透出來。作者獨到的構想與設定,使全書的主旨作為其背景,細細密密又鋪墊地順理成章,二者互為表里,相得益彰,使本書更有可讀性與教育性。
堂吉訶德與桑丘不能夠在繼續趕路了,這一夜只能暫且露宿在森林中。不過,堂吉訶德這一夜並未合眼,而是因想起了他「甜蜜的愛情」導致整夜未眠。「腦子裡一味在思念著他的意中人杜爾西內婭。他之所以如此也是為了模仿,在他讀過的騎士小說里,騎士們一個個都是這樣徹夜不眠度時光的,不管他們露宿在森林裡,還是露宿在荒涼的不毛之地,他們一整夜都在思念不在眼前的情人。」堂吉訶德的愛情本來就是不存在的,而所謂的意中人杜爾西內婭更是他在第一次出遊前給自己杜撰出的情人。此刻,僅僅存在於幻想中的愛情居然都能被他想的徹夜不眠,「模仿」一次直白地挑明了堂吉訶德為模仿騎士,已經到了沒有是非觀念的地步,不只是行為上,甚至連人真實的情感都可以被模仿。足以見騎士小說與其顯露的腐朽觀念在堂吉訶德身上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響。
堂吉訶德按照小說情節中的內容,告訴桑丘世界上存在這樣一種神油,可以「吃了一點,便能使人起死回生,不管受了什麼傷,就如同開玩笑一般。」堂吉訶德在幻想中,已經將現實世界與虛幻世界混為一談,不辨真偽了。他只會向無知的桑丘講述自己從小說中看來的情節,好像這些情節就在他自己身上發生過一樣真實,繪聲繪色。堂吉訶德對書中的內容不加理智分析,直接生搬硬套,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可笑與愚昧。桑丘由於被實際利益心驅使及他的無知,對堂吉訶德許諾到「以後我就在袋子裡給您裝些雜七雜八的乾果子好了,閣下是個騎士嘛;我呢,不是騎士,就吃些家禽和其他的好食物好了。」維護正義的「騎士」只能吃些乾果子,而僕人卻要為自己準備家禽和好食物來吃,這樣鮮明的對比既可笑又尖銳,這是按照堂吉訶德信奉的「騎士精神」而照搬推演出來得出的結論,諷刺意味可見一斑,極具辛辣風格。
總結:在本章中可以發現堂吉訶德是一個甘為理想而奮鬥的戰士、真理的扞衛者。他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決不退縮的非凡毅力以及扞衛真理和正義的勇氣和行動,著實讓人欽佩。當被「巨人」打得遍體鱗傷後,他沒有承認自己的失敗,認為是魔術師在和他作對,剝奪他「勝利的光榮」,更是很有信心地補充一句:「不過,所有這些陰謀詭計到頭來都會在我這把強有力的劍鋒下一敗塗地的。」他可以憑藉自身信仰的力量,不顧自身的渺小而義無反顧地沖向巨大的風車,而其身後揚起的卻是一片荒謬的塵埃。堂吉訶德是幻想家和戰士的神奇組合。這也是作者構思精巧獨具匠心的地方,讓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沒有衝突地結合在一起,增強了小說的戲劇效果,既諷刺著堂吉訶德的陳舊迂腐,沒有思想主張,但同時又表達出對他能夠始終不渝堅持理想的敬佩,二者在糾結的自我肯定與否定中不斷前進演化著,況味深遠,意味深長。
堂吉訶德讀後感3000(二)
起初想讀這本書,是因為充滿了對故事情節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對堂吉訶德的好奇。經常這樣,腦袋裡充滿了這樣那樣的想像 ,便會忍不住捧起書來想要讀個痛快。
堂吉訶德,一個年老的鄉村紳士,懷著為付諸現實,他以利相誘,居然說動了鄰居桑丘去作他的奴僕偉大騎士的靈魂苦苦思索著無人能明白的理……
堂吉柯德,一個鄉下紳士,讀騎士小說入了迷,一心想要把書中騎士的種種行,這樣,一個瘋子和一個傻子,就開始了這部「偉大的信使」。
在歷險中,和別人交談,只要不涉及騎士道,堂吉柯德頭腦清晰,見識高明,他有堅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稱騎士典範,他一心追求正義,和想像中的敵人「作戰」毫不畏懼,連命都不要,他堅信自己應該扶助弱小,但事實上,他往往給別人添亂。他扞衛純潔忠貞,痴心不悔地堅守著自以為是的愛情,而他所謂的「情人」是個粗壯的村姑,壓根不認識他。他在想像的世界裡生活,歷盡挫折而不後悔,認為這只不過是「魔術家搗的鬼」,還不斷給桑丘打氣---騎士總是要歷盡各種艱險,才能成就豐功偉績的。
而桑丘呢?他是個只看見眼前利益只顧自己的農民,因為堂吉柯德許給他種種好處,他才跟著去當奴僕的,他滿足於口腹的享受,對堂吉柯德的各種奇思異想不斷戳穿,對他的清苦生活滿腹牢騷。「天上飛的老鷹,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雞。」他憑常識判斷處理問題,總督居然當的不錯,當然,後來他覺得累,不願當了
主僕二人的歷險,略似《西遊記 》當中的唐僧師徒四人的歷險,只是前者是現實世界為背景的荒謬,而後者是以神話世界為背景的奮鬥。這另人想起信仰的問題,信仰是遙遠的,如遠方的燈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於經驗,是感性的,淺薄的而或許是「正常的」,桑丘就是一個沒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僕二人看似矛盾,實際卻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誰又能笑話他呢?如果一個人有點使自己激動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遊俠夢更加真實,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滿足於眼前的快樂,又有誰甘心這樣呢?
也許有很多人都認為,堂吉訶德像個瘋子,整天做著令人匪夷所思又啼笑皆非的事情。雖然他懷著滿腔真誠,卻總是四處碰壁,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喪失了對現實的感覺,在他眼裡,處處有妖魔為害,事事有魔法師搗亂,因此他到處不分青紅皂白,對著臆想出來的敵人橫衝直撞,亂劈亂刺,成為一個滑稽可笑的人物。但我覺得,他並不完全失去了理智,正如魯迅所說的:「堂吉訶德的立志去打不平,是不能說他錯誤的;不自量力,也並非錯誤。錯誤是在他的打法。因為糊塗的思想,引出錯誤的打法。」我非常同意魯迅的觀點。他的行為不僅僅代表了他自己,更有利的烘托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目睹殘暴不義,弱肉強食通行無阻,貪婪鄙俗,醉生夢死流於常規,他單槍匹馬豎起了鏟暴除奸的大旗,立志恢復公正寧靜的黃金時代。堂吉訶德的經歷,使其且理想主義者的悲劇,他們的追求就像海市蜃樓,無論怎樣努力的追趕,卻終歸只停留在遠方,永遠也無法企及。而他們確實太沉於幻想,常常把風車當巨人。不顧一切的衝上去搏鬥,最終受傷的只能是他自己。
但,堂吉訶德是偉大的,他邁出了別人所不敢邁出的一步。由理想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調構成的唐吉訶德氣質不是每個人都能具有的,這是一種充滿實踐勇氣和內在熱情的英雄氣質,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懷抱著崇高信念和偉大理想的唐吉訶德式的人物。堂吉訶德敢於追求自己心中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達辛尼婭是只個美麗的夢,但是他努力尋找夢境。她對愛情是忠貞不渝的,即便那只是鄰村擠牛奶的姑娘。他有著無比正義的騎士精神,他一心認為這世界需要拯救需要偉大的堂吉訶德。他是那麼可笑,內心卻又那麼認真。
現在,我想聊聊塞外提斯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社會畢竟還是需要理想光環的照耀,否則人類將會怎樣?作為世界現代小說之父的塞外提斯,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在各種難以預料的人生境遇之中摸爬滾打許多年,擁有了一雙洞察社會的雙眼和一腔怒火。他以犀利的諷刺筆鋒對西班牙的上層統治階級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和嘲諷,對人民的苦難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小說揭露了西班牙統治階級外強中乾的本質和彬彬有禮的外表下掩蓋著的陰險、兇殘的本性。小說中寫到官僚們貪污納賄,買賣黑權,賣官鬻爵的社會現象,好大喜功的國王瘋狂的軍事侵略,幾千名無辜士兵,盡成炮灰。在面臨重重危機的情況下,統治階級以挑起宗教衝突或民族矛盾來擺脫困境,勞動人民被逼迫生活不下去了,只好鋌而走險起來反抗。作者真實的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真情。
在當時黑暗腐朽、貧富懸殊的社會裡,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不畏強暴,不恤喪身」、立志掃盡人間不平的堂吉訶德。小說中的主人翁生活在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充滿著崇高的理想主義精神,總幻想掃除一切社會不平,這就與客觀現實造成了衝突,這一衝突既具有喜劇性又具有悲劇性。這個犯了時代錯誤的堂吉訶德卻要在現實生活中恢復過了時的騎士精神,因而使得他成了一個誇張的、滑稽的、喜劇性的角色。但是作者在種種場合中,反覆突出他醉心剷除人間罪惡的這一特點,從而展示出他性格中的高貴品質,即為了追求正義、理想而置身危險於不顧,願為社會而不惜犧牲自已的生命。因此與單純的喜劇性角色不同,他又是一個帶有悲劇因素的人物,一個有著崇高精神境界的「瘋子」。
正是因為塞外提斯的豐富閱歷才賦予了堂吉訶德充滿正義,荒誕與可笑的一生。但正是這種誇張,敲醒了人們已經沉睡的生活,激起了為人們奮起的欲望,二者也是著本書的成功之處。
其實堂吉訶德所做的那些荒唐可笑的蠢事,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動機:他攻打風車,自以為是與殘害人類的巨魔作戰;他釋放了苦役犯,是為了反對奴役,給人自由;他攻擊抬著聖母像求雨的遊行隊伍,是把他們當做搶劫美女的強盜……但由於他無法對現實事物作出正確判斷,往往是事與願違。他放走了苦役犯,苦役犯不但不感謝,反而恩將仇報,把他揶揄一番,毒打一頓,並搶走了他和桑丘的衣服。他從地主手中救下牧童安德列斯,剛一轉身走開,地主又把牧童綁起,打得更狠,以致使牧童詛咒「天底下所有的遊俠騎士」。儘管現實無情地嘲弄了堂吉訶德,但他卻執迷不悟,不自量力,做事從不考慮方式方法,一味憑幻想蠻幹下去,一次又一次落得可悲的結局,成了一個「最講道德、最有理性的瘋子」,一個既可笑又可嘆的人物。
然而,塞外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又是一個為了維護正義,拯救世人,甘願犧牲自身生命的無畏勇士。他痛恨專制殘暴,同情被壓迫的勞苦大眾,嚮往自由,把保護人的正當權利與尊嚴,鋤強扶弱,消除人世間的不平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見義勇為,從不膽怯退縮。他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主張「一切東西都平等」,社會地位的尊卑是暫時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貴。他尊敬婦女,主張個性解放、男女平等、戀愛自由。他心地善良、幽默可親,學識淵博。作者實際上把自己的愛憎與希望寄托在了這個人物身上。
堂吉訶德又是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執著於他那理想化的騎士道,從不怕人們議論 與譏笑,更不怕侮辱與打擊,雖然四處碰壁,但卻百折不悔,一片赤誠,無論什麼都不能使他改變初衷,不愧為真理與正義的扞衛者。這個隻身向舊世界挑戰的孤單的騎士,雖然屢戰屢敗,卻越戰越勇,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在堂吉訶德表面的喜劇因素之下,實際隱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蘊。他對社會正義和人人平等的要求,在扼殺人的一切美好願望的強大的封建黑暗勢力下,是不可能得以實現的,他以過時的、虛幻的騎士道來改造現實社會,更是一個時代的誤會,完全不足為訓。但他的進步思想,閃耀著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思想光輝,他的失敗,是一個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總之,通過《堂吉訶德》這本書,我對社會對人生都有了不同的認識與見解,也更加了解了西班牙社會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社會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的激盪。在今天的環境之下,我想我們應該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共同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讓我們一起加油!
堂吉訶德讀後感3000(三)
對於理想這個詞現在越談越少了,人長大了就變的很現實,在堂吉訶德身上我又看到了久違的夢想。
其實堂吉訶德就是一個在現實世界的理想主義者,堂吉訶德有個很美好而又很天真的想法——做一名維護世界正義的騎士。然而中世紀已經過去很久了,騎士們早已離我們而去,留下的是那些不知真假的傳說,可堂吉訶德偏偏就相信了,光從堂吉訶德的語言來看(特別是對要去作總督的桑丘的一番教導),堂吉訶德確實是一名很有正義感而且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優秀騎士。小說的可笑之處就是讓我們這位騎士「生不逢時」。然而作者並沒有讓堂吉訶德像中國代詩人那樣哀嘆命運和世道,而是選擇讓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在一個不屬於騎士的時代「仗劍走天涯」。
剛開始時看這本小說只覺得堂吉訶德很愚蠢很可笑,把它讀完時又發現堂吉訶德這個人很天真,很可愛。在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像堂吉訶德一樣保持著那份童真如此沉醉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之中,又有幾人在這種「逆境」之中堅持自己的夢想?或許站在堂吉訶德的角度來說他是幸福的,我們可以看到他為自己是一名騎士而感到驕傲。我甚至有些嫉妒他——回想自己在讀武俠小說時也曾幻想過自己是一位武功高強,頂天立地的大俠。
作者在書中提到騎士小說害人,於是通過堂吉訶德這位不符合時代特徵的「騎士」的愚蠢行為來進行辛辣的諷刺。然而作者在對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的塑造上卻沒有刻意抹黑,堂吉訶德富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愛國主義精神(他幾乎每次都是打著這樣的旗號),待人()真誠,為人正直(總是為別人打抱不平),誠實(比如臨死也不忘對桑丘的承諾),單純(比如說遇到奇怪的是他會自言自語地說書上好像不是這樣寫的),對愛人忠貞(到哪都對人宣稱達西妮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為了她的名譽願意與人決鬥),勇敢(面對獅子毫不畏懼),堅毅(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所有這一切加起來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近乎於完美的人。
故事結尾堂吉訶德被月亮騎士打敗,騎士理想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結果抑鬱生病而死。在他死的最後時刻,他「醒」過來了,從理想中的騎士回歸到了具有傳統價值觀的普通人,或許在常人看來這是個很好的結局,至少他清醒過來了,堂吉訶德自己是怎麼想呢,我無從得知。也許是他自己感覺自己拯救達西妮亞的任務已經完成,自己騎士生涯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吧。
宗教的衰落,科技的發展導致了一些人們信仰和理想的缺失,他們庸庸碌碌的生活在自己用鋼鐵鑄造的囚籠里,不敢去實踐自己的理想,甚至從未思考過自己生存的意義。
這時,堂吉訶德通過詼諧幽默的方式讓你在開懷大笑的同時重溫自己的過去的「騎士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