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幸福是一種心態讀後感

幸福是一種心態讀後感(一)

今年我選讀的幾本書中,黎丹正所著《幸福是一種心態》讓人愛不釋卷,給了我很深的心靈感悟。在自序中,作者以清新的筆調寫到:「幸福人生靠的就是一種心態。好的心態才會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感覺、讓我們品嘗到幸福的味道」。在接下來的200多頁文字中,作者旁徵博引,娓娓道來,用「幸福從心開始」、「營造心靈的港灣」、「心態怎樣,人生就會怎樣」等8個章節,引導我們「給自己的生活開一扇窗」,鼓勵人們「把自己的心態調節好,把幸福變成一種習慣,讓它時時光臨我們的人生」。

晚上回到家,在翻看這本書的時候,經常與書中的觀點產生深深的共鳴。是啊,幸福人生靠的就是一種心態。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教師可以說是一份很穩定的工作,但為啥有時感到鬱悶、煩躁呢?說到底,實際是心態出了問題。正如書中說的,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是不是有一個好的心態,對於事業成功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關係。我認為,我們應擁有「陽光心態」,讓「陽光心態」陪伴美麗的人生。有了「陽光心態」,就可以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身心愉悅;沒有「陽光心態」,在灰色的心境中,會使人憂鬱悲觀、萎靡不振。那麼,怎麼樣塑造「陽光心態」?受到該書的啟發,結合工作實際,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常懷有感恩的心。能在一起工作是一種緣分,在平時的工作中,大家相互幫助,讓人感到團結向上的力量和美好。同事經常無私地幫助我,讓我的心裡充滿溫暖和歸屬感。比如,看到楊俊霞老師 ,幫我掃地值日,心裡感覺就像一家人一樣。這種心情,正是《幸福是一種心態》中說的「感恩」之心吧。這種心情,讓人很「陽光」。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記得別人對自己的好,記得多說感謝的話。應該學會為小事高興,學會善待身邊的人。正如一句歌詞寫道「朋友多了路好走」,對人多加友善感恩,就能獲得更多能幫助我們的朋友。多看別人的優點,就會感到可愛的人很多,就會使自己的內心充滿陽光。

第二,享受過程的快樂。《幸福是一種心態》中寫到:「只有當你在心中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種享受,看成是一個獲得成功的機會,那麼,工作上的厭惡和痛苦的情緒就會消失。不懂得這個秘訣,就無法在工作中收穫到幸福。」雖然,不是很清晰地知道這個秘訣,但享受工作的過程,做好每一件事情,真的讓人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快樂。就像家裡請朋友吃飯,先是和家人一起商量,然後去菜場採購,再回家烹調,忙得腰酸背痛,但當朋友們聚在一起,有的還誇我們做的菜味道好時,那種快樂和滿足會長久在心裡不會散去。參加工作以來,有時會遇到比較痲煩的事情或者暫時解決不了的事,但是當我付出很多辛苦,順利度過難關時,就會產生成就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苦中有樂吧。

第三,換個角度看問題。《幸福是一種心態》引用詩人魯藜的詩:「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老把自己當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這首詩的哲理,憑我現在的文化,還不能深刻地理解,但我至少懂得,做人要學會謙虛低調,學會轉個彎換個角度看問題,尤其是看待自己名利得失的時候。平時,只要不是什麼原則問題,我們改變不了的事情,可以試著改變對這個事情的態度。對有些事情的看法,也許自己是正確的,但一時說服不了大家,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抱怨別人。事實上,即使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別人的看法也不一定是錯誤的,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罷了。還有一些事情本身就有多種答案,或者有多種解決辦法,非要固執己見,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有時,也會有被別人誤解的時候,自己的感受是,一方面與其主動溝通,另一方面,自己也不要太痛苦,沒有必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有時,也要學會忍讓和妥協。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很多事情讓點步,就都過去了。「如果不善於妥協,不能對當前狀況滿意,那你將永遠生活在痛苦之中。」 《幸福是一種心態》中也提到了這方面的觀點。

幸福是一種心態讀後感(二)

近日,利用閒暇之餘,閱讀了黎丹正著的《幸福是一種心態》一書,這是一本幫助人調節心態、獲得幸福的好書,細細讀來確實啟發心智。幸福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是人們關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話題,但正如書中所道:真正的幸福,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心態和心靈上一點小小的滿足。陽光心態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的人生,只要用良好的心態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幸福就會盈盈在握。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幸福是人們基於一定價值判斷基礎上自身需求得到滿足的主觀感受,這種感受因事而生,因人而異,因勢而變。幸福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幸福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經濟發展是人們所希冀的,但未必一定帶來幸福,也不一定帶來社會和諧。據媒體報導,不丹的全球經濟排名在130名之外,但國家幸福指數卻居全球前列,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之一。因此,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在為人民謀利益的基礎上為人民謀幸福。社會事業,民生為重,當前在社會轉型期,各類矛盾凸顯,勞動保障工作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每一名勞動保障人理應以積極進取的精神,破解難題,在創新中不斷提升工作水平。

其次,要樹立正確的苦樂觀。我覺得追求幸福是激發單位活力的基本途徑。一般來講,幸福指數高的單位,人們工作很累但心情舒暢,富有活力;幸福指數低的單位,人們工作輕鬆但並不快樂,毫無生機。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做到苦中有樂、苦中找樂、以苦為樂、化苦成樂,就能增強幸福指數。大家都知,蝴蝶在破繭而出之前,都會經歷痛苦的蠕動和掙扎,而後才能翩翩起舞。倘若沒有破繭之前的那段痛苦經歷,哪來飛舞時輕盈身軀。苦和樂是相伴相生的,沒有苦就無所謂樂,沒有樂也無法凸顯苦,苦是實現樂的過程,樂是付出苦的回報。所以,目標實現是幸福的,而實現目標的過程往往是痛苦的,痛苦的過程是長時間的,而目標實現的幸福感受卻是相對短暫的。要獲得持久的幸福,就得善於把「過程痛苦」轉變為「過程幸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把工作目標分解成階段性目標,目標不要太大,周期不要太長,好讓快樂時時光顧。

第三,要樹立正確的得失觀。一是要懂得放下。放下是一種感悟、一種心境、一種對外部事務進退取捨、輕重緩急、遠近厚薄的把握。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來是到山頂看風景的,可是身上背負著何種各樣欲望的包袱,就會越爬越累,別說可能登不上山峰,就連欣賞沿途景色的()快樂心情也會蕩然無存。但放下很難,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損失或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後,會發覺所有的糾結與煩心反而可以轉換成一片海闊天空,因此,放下也是一種得到。二是要懂得進退。如果說「進一步」的做需要的是勇氣,能讓我們得到更多,那麼「退一步」的想則需要的是智慧,能讓我們心靈更坦然。畫家在作品即將完成時,通常會退上幾步,端詳自己的畫作,接著再向前修飾作品,讓它更加完美。這是因為先暫時退出膠著的實際情況,轉換不同的情境和心情,反而會引發我們創新的思路和念頭。三是要懂得分享。有些人喜歡斤斤計較,幹什麼事情總怕自己吃虧,更怕別人得了便宜,這樣的人沒有領悟到分享的真諦,只有懂得分享,才會在生活中感受更多的快樂。為別人撐開雨傘,撐起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一片景致,正如孫潮書記所言: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四是要懂得寬容。林清玄寫過這樣一番話: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才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才能看見自己的污點。其實,窗子或鏡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胸廣大,世界就會明亮。一個人要做到不計較他人的褒貶毀譽:人譽我一笑,人毀我一笑。寬容不代表軟弱,妥協也並不代表沒有原則,相反會獲得友誼和尊重。

人是大自然的一個成員,人又是人類社會的成員。作為自然的一分子,人有自己的自然本真;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人有自己應擔當的社會責任。幸福是自然本真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幸福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幸福是一種心態》教會了我們如何去獲取幸福,那就是始終保持好自己的陽光心態,笑對一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