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超越自己讀後感(一)
一直很喜歡劉墉先生的文章,讀著他的文章,心中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超越自己》是作者的獨子考入美國著名的高中史岱文森學校第一年,作者寫給那個怯生生年輕人的一系列信件。教導他怎樣面對艱險橫逆的環境和未來的挑戰,教他怎樣發揮潛能,超越自己!
在書的開篇,作者強調:人生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在肯定自己之前一定要先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就能肯定自己。
書中的第一篇當中提到了作者兒子上學途中所經過地方都是紐約最亂,也是最常發生強暴、搶劫、殺人的地下鐵,作者告訴他的兒子上學的這段路就好比是人生所要走的路一樣,潛藏著許多的危險和未知,但這條路就像是一個布滿毒蛇猛獸,危機四伏的森林一樣,不過要是不走過這條必經的道路,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最後,給了所有的年輕人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是的,年輕人!崎嶇而黑暗的道路,將使你真正地成熟!」
作者說上天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公平的,但有的人的時間永遠不夠用,但有的人不但時間夠用,而且甚至還有很多剩餘的時光做自己喜歡的事,對於我們來說,如何好好的運用一天之內所有的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必須優先解決的一個問題,作者提出了四個非常好的方法提供我們 做參考:第一、決定事情前的急重輕緩並排好優先順序,免得該做的事沒有做完;第二、用較多的時間做需要花長時間做的事,用較短的時間來處理一些鎖事;第三、以速度爭取時間,將爭取到的時間集中為較大的;第四、如果可以的話,在同一時間內做更多的事,使時間多元化。在書中,作者將用時間比作用金錢,在文中寫到:「 會用時間的人,懂得安排時間,按照事情的緩急來支取。到頭來,不但完成了他要做的,而且能夠留下多於的時間。」
每個人應該從小就看重自己,在別人肯定你之前,你得先肯定自己。常常覺得自己很沒用處而看輕自己,在家中也常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或是感到連一點事都做不好,因而傷心、難過,往往使自己摔的很慘,人生或許就是這樣吧,沒有失敗哪來的成功呢?越挫越勇,勇於挑戰才會擁有許許多多的經驗和回憶。在人生這條路上,自始至終都和你競爭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如果想要更好地戰勝自己,超越自己,那麼你就應該從小就會看重自己。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衝破人生冰河的人—— 一個生活中的強者。
人生在世,誰都希望能夠快樂、幸福。快樂是什麼?快樂不是無憂無慮,快樂不是沒有負擔,而是在有憂慮和負擔之間所能享有的一種欣悅。快樂是要付出代價的,要被愛,更要去愛;要獲得,更要付出。快樂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先建立目標,並完成它。而就在這完成的過程中,在那憂慮與釋懷,走入困境與突破萬難之間,我們享有了真正的快樂。劉墉的這一番話可以說是告訴了我們人生的真諦。快樂是美好的,但不見風雨,怎能見彩虹?教師要想取得工作的快樂,就要精益求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當中,喜歡上課,備好每一節課,批好每一次作業。學生要想獲得學習的快樂,就要勤奮、刻苦,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道題,看好每一頁書。其中的苦,其中的累,也就是無限的樂趣所在。
「有一個老農,每日帶孩子下田耕作,有一天突然把田地交給孩子說:『過去我只逼你辛勤地工作,要你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但是從今天起,我不逼你工作,卻要只要收穫,不問耕耘!』」孩子成長的過程,自然需要獨立、自主,但天上不會掉餡餅,孩子的成長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都有惰性,起先要先動起來。 劉墉的孩子很優秀,但也和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很多方面需要家長等外力的逼迫:逼著讀書,逼著寫作,逼著練琴,逼著畫畫……逼迫的東西只會比我們多,不會比我們少。孩子在逼迫之下養成了一定的習慣,這個時候,就要引導孩子慢慢地學會自主,學會摸索方法了。通俗地說,就是一要做,二要講方法。沒有做,方法不會來;光有做,效果不會好。只問耕耘,不是不要收穫,而是時機未到。
人生的意義在於努力的過程,努力就要把握時間,努力就要付出代價,努力就要講究方法,努力的過程和結果就是快樂所在。這是我讀劉墉的《超越自己》後感受最深的幾點。我覺得對孩子的成長,家長的培育,教師的工作,都有巨大的指導價值。
劉墉超越自己讀後感(二)
《超越自己》是作家劉墉寫給剛考上紐約史岱文森高中的兒子劉墉的一百一十六封書信,信中針對而這些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發揮及引導,寄理於情的的字字句句,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教會,期許,劉墉超越自己讀後感。
超越自己,這句簡單的話概括出來了所有成功人士的秘訣,他們有勇於超越自己的衝勁。那麼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能成功呢?因為他們難以把喔機會,因為拖延的毛病?容易滿於現狀,沒有更高的理想?不敢面對未來,因為缺乏信心。為什麼不能成功?一句話,因為不能超越自己。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超越自己的經驗,在幼兒期,沒有人比我們走路,我們卻是這自己站立,不斷站立,不斷跌倒,不斷站起,不斷試步終於能從爬的階段,走入走的時期。然而,我們對此也不滿足,又要學習跑。那麼為什麼在我們能早,能跑,能寫,能說之後,卻丟掉了自己原先具備的不斷超越的衝勁呢?
因為這是上天的安排,讓我們在具備了謀生能力後,就很少有繼續超越的想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安心做一個普通的凡人。
只有少數人會說?「我不要做一個普通人,我要超越自己。」於是,在這種努力與信念下,他們將自己提升了並且隨著不斷地超越,他們做出了世人無與倫比的成就。他們就是前面說的那些成功人士。
所以劉墉說?「在整個奮鬥過程中,我認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尤其是那些收受盡呵護的年輕人,為了獨立面對未來,他們必須戰勝自己的惰性和依賴心。這種毛病若不根除,無論在父母的逼迫下成績,功課有多好,將來都難以成功。……這個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殘酷得甚至不能給失敗者一點點的同情……你必須成功,因為你不能失敗!這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卻給人耐人尋味的道理。
我用三句話概括了這些內容?超越自己與生俱來的弱點!
創造自己個人的風格!
肯定自己是個不可或缺的存在!
劉墉超越自己讀後感(三)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遊學生」身穿GUCCI名牌服飾,拿NIKON單眼相機,開TOYOTA雙門跑車;是高中辯論隊代表,校刊編輯和曲棍球隊員,得全A學業成績,錄取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且兼職九個家教,月收入千元美金,父母卻不在美國。這愛一個你的學生無不令人羨慕,可是令人真正好奇的是他怎麼能有時間,在學業及課外活動上,獲得如此卓越的好成績。
這是一個值得作為教師的我們深思的故事,過去讀書成績好的學生,往往能成功,在今天這個時代,卻可能因為無法適應周遭社會,即使以第一名畢業也難有傑出的成就,如果現代經營的理論是以促進消費來刺激生產,過去是以節約消費來積蓄財富,那麼過去設法少讓子女參加活動及打工,以集中精神念書的態度,是不是也應該改為多讓子女在外發展,從發展中獲得更大的衝力,對知識更深切的求取,也對未來產生更大的憧憬。
過去常是父母為子女計畫未來,現在是否應該讓子女到相當的年齡之後,就自己計畫未來,父母只擔任參謀的角色呢?我們國家的一些家長及教師一直在推著孩子向前走,今天突然對這種模式產生懷疑,站在上一個時代與瞬息萬變的未來之間,我有了許多彷徨們如果把這個問題交給我的學生們,他麼會怎麼選擇呢?。
瞬息萬變的社會,優秀不僅()僅是有好的成績,還要在課外活動中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地方,要讓孩子們全面協調發展,培養他們成為開朗樂觀,能言善辯,堅強的孩子,要帶動學生敢於挑戰,擁有魄力,潛移默化中讓他們了解這個社會,我想也許這就是我今後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發揚與提倡的,希望我也能培養出像小遊學生一樣全優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