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來》讀後感(一)
生命所有的神秘與極美在蛻變中彰顯了全部的答案。 ——題記
如夢的花季,似水的年華,夢幻的雨季萌發青春的活力,每一個生命的神秘與美好都在雨季後蛻變出它的答案。三毛曾說「人之所以悲哀,使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地消失過去。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著時光環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她一生短暫,但經歷不凡,因此她經歷了她人生中最頻繁的雨季,也因此她把人生了解的如此透徹。雨季的來臨無法逃避,但是在經歷過雨季之後,當我們睜開眼睛,不再是灰濛濛的天空,不再靜的只有雨沖流的聲音,時間不再靜止,我們會再度看到陽光駐留在我們的臉上。那時,我們會看著陽光,然後說,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
雨季中,世界不停的運轉, 追求是每一個人自己也說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的那份情懷,也許顯得叛逆,但對於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價值,卻值得我們執著,即使雨季已過,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她去追求的東西,生命的神秘仿佛就像一樣東西,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生命的樂趣。雨季過了,將不再來。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二)
《雨季不再來》這名字還真是矯情啊,無奈我是矯情之人,讀矯情之書也屬「罪有應得」吧—— 本書收集了作家三毛在她17 歲到22 歲之間所發表的文稿,真實呈現出三毛少女時代的成長感受。之前看過《撒哈拉的故事》,我對三毛的了解是浪漫、勇敢、瀟灑的真性情女子,再回顧三毛在《雨季不再來》中透露的純勢情懷和異質美感,我就愈加欣賞她的任性、灑脫。
看完這本書,我驚嘆於三毛對看書這件事的熱愛程度,她逃學只為讀書,跑到墳墓堆讀老師眼中的閒書。在她遊學的時候,對文學的傾注之情有增無減,每天會花很多時間讀書。反求諸己,我們每天雖說花在閱讀的時間也不算少,但這個所謂的閱讀,其內容很多都是微信朋友圈、微博、QQ 空間等等社交動態,是有選擇性的閱讀,對提高自身修養和增加知識性的積累幾乎毫無見效。現在的年輕人很難坐在椅子上安靜的讀完一本書,甚至是一篇好文章。現代人真的很浮躁,我就是他們中典型的一員,必須隨時查看朋友們在做什麼,否則就精神緊張,無法集中。但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樣,也會很厭倦,但卻不能自已。仿佛一旦從中抽離開來,就失去了社交生活。究其原因,我覺得是現代人把自己看的太重了,殊不知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備自己的人格,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其實很多都毫無意義。所以,作為年輕人的我們,要擺放好自己的心態,靜下心來讀一本書,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雨季不再來,青春這場大雨淋過之後,再難把自己暴露在雨中了。趁著年輕,趁著這場雨還很猛烈,應該多讀書,多經歷,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在我看來,三毛一生中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讀書,第二件是旅行,第三件是與一個痴心相對的人相愛。很欣賞三毛和荷西之間的愛戀,恰如其分。大學,朝氣蓬勃,談及愛情總是未能幸免於難,和同學、舍友聊天,總避免不了這個話題。心中不禁會想,除了愛情,我們還能聊點什麼,誠然,愛情使人憧憬,我也相信在平行時空裡存在著一個和我一樣,在彼此相遇之前一直為自己拚命努力的人。但是在此之前,我們應該聊一聊夢想、生活、學習等等之類的事情,這個世界情歌太多了,真讓人應接不暇,耳濡目染之餘難免感傷,所以要聽聽熱血點的音樂。特別反感把愛情這件事當成一切的人,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事情等著你去經歷、體驗的。
讀完三毛的書,我也想任性了。我想和她一樣去流浪、去旅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