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公開發表過一篇回憶文章《我是黃土地的兒子》,全文共5000多字,首發於當年第12期的《全國新書目》雜誌,《西部大開發》雜誌後來在2012年的第9期對該文進行了轉載。
《我是黃土地的兒子》記錄了習主席15歲來到黃土地時,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的人生成長經歷。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走好當前的青春之路,讀完此文後對我啟發很深。
《我是黃土地的兒子》用第一人稱自述的形式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是我們學習和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
1969年,當時還是知識青年的習近平來到延安,40多年後,這位從黃土地走出來的知識青年成為帶領中華民族復興圖強的領路人,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土地,只有腳踩在土地上才是踏實的。土地賦予人們賴以生存的一切物質,但也考驗著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決心和智慧。
完成工業化,用機器和設備代替人力,提高生產力,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始終堅持奮鬥的目標。當曾經最先進的沼氣池成為景點,我們已經擁有充沛的電能;當崎嶇的山路和顛簸的卡車變成為記憶,我們已經擁有快捷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而前者,就是那一代人艱苦奮鬥的檔案和見證。()
我們有幸成長在一個物質充沛的和平年代,只有銘記過去,常回顧先輩們走過的路,才能感悟到一切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今天,我們每個人的工作、肩負的使命、面臨的挑戰或許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緊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艘巨輪,默默前進。
「對於我們共產黨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和政府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民眾的利益為最高標準。」
「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時刻將人民民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想問題、幹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為老百姓謀利益,帶著老百姓奔好日子,絕不能高高在上,魚肉老百姓,這是我們共產黨與那些反動統治者的根本區別。封建社會的官吏還講究『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們共產黨人不乾點對人民有益的事情,說的過去嗎?」
字字千鈞,入耳入腦,發人深省,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