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馬說讀後感100字

馬說讀後感100字(一)

前些時候,我預習了一篇名叫《馬說》的古文,讓我深有感觸。這篇文章通篇運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以千里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的遭遇,寫有才之士終身不得其用的遭際,以「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寫千里馬埋沒的原因等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有才學的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處境。韓愈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使統治者能夠識別人才,重用人才,讓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全文寄託了韓愈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同時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無情的諷刺、針砭和控訴。

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這話巧妙地揭示了馬的才能被埋沒的原因,激發了我們的不平感,也表達了當時千萬個有才能的人的悲憤。

馬說讀後感100字(二)

韓愈寫出《馬說》這篇文章——他沒有被當時的「伯樂」賞識。難道,自薦的毛遂的命運就是在某一天會被賞識,而偉大的文學家韓愈卻是命中注定要被埋沒?

真希望韓愈本人不是這樣想的。可如果不的話,他為什麼不嘗試著向毛遂那樣向統治者推薦自己呢?他難道因為怕失敗——或是已經失敗就認為自己沒有希望——就不再試試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命運存在,而早已命中注定的命運並不存在。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韓愈沒有試圖使自己脫穎而出,他的作品《馬說》卻通篇悲觀、氣憤地透露著自己極度盼望賞識自己的伯樂來改變自己悲慘命運的心情!

我突然難過起來。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該如此脆弱。或許我理解錯了——但願吧!

坐等伯樂就像守株待兔,兩者都不會有任何成果,我們最好也能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只能靠自己,我們等不來伯樂。

馬說讀後感100字(三)

現實生活中,各中學校園中,所謂雄壯的「千里馬」數不勝數,現代的青少年真的都很強,才華朝四面八方溢。我是中學生所以比較了解中學生,就不說什麼成年人甚至古代人的事例了。但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並未能夠被社會——甚至被班級師生認可,有些極有才氣的學生在班中還被認為是「差生」,在這方面的學生們的優劣都是由考試分數來劃分的。考試當然不公平,於是各大才子才女們便大罵考試制度的愚昧;更有甚者責怪老師「有眼不識英雄」。

同時,大部分人開始抱著一點點希望,痴心地等待著能夠賞識自己的人。

青少年們盼望渴求知已,於是他們中的一些人便坐等伯樂。

馬說讀後感100字(四)

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在他的寓言雜文《馬說》裡有這樣一段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之稱也。」這段話深刻地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世上先有了鑑別俊才的伯樂,才能發現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只可惜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便是千里馬,也只能像常馬一樣,「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之稱」了。

馬說讀後感100字(五)

今天,在語文課本上學了《馬說》,鑑別千里馬,靠的是伯樂的慧眼,而我們生活中呢?是否也要靠自己的一雙「慧眼」呢?

我認為生活中需要。

生活中,勤奮刻苦的人不計其數,但懂得賞識他人的卻少之又少。能幹的人知道:勤勞可以換來報酬。殊不知,懂得賞識他人的人,能夠得到比報酬更多的東西。

學會賞識,你便擁有一種能力。伯樂的眼睛不是天的生的,而是後天煉就的。學會賞識,你需要深思熟慮。一旦「看走眼」,輕易用人,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秦二世錯用趙高,結果官逼民反……只有考慮周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劉備當年為什麼獨具慧眼看中諸葛亮而不惜三顧茅廬?正是因為他看中了諸葛亮過人的才智、敏銳的政治頭腦以及超強的分析能力。

馬說讀後感100字(六)

《馬說》這篇文章讓我們認識到了古代君王的昏庸無道,愚蠢幼稚,一副淺薄無知的嘴臉,高聲呼喊「天下無馬!」,不知踐踏了多少無數的人才,卻渾然無知。在王權至上的時代裡,為的只是個人或家族的利益,哪裡放心任用其他有才能的人呢?哪裡有那些非親非故的人才發揮的平台呢?唯親是用,這已是當時普遍存在的事實,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後顧無憂。所以,善於溜須拍馬、見風使舵的人往往平步青雲、封官進爵,而那些滿懷壯志、身負才能的人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最終只能壯志未酬、鬱鬱而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