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都給我深深地壓抑感並且會帶來長久的沉思。
文中父親的病重,母親執意建房子 執意向神明傾訴 執意做的所有事,可憐的阿小和阿小,瘋狂的文展以及最後作者對自己的發問都讓我對現實生活中的自己有特別多的思考。
想得最多的是自己未來要過生麼樣的生活,文中滿滿的都是對城市欲望泛濫,感情缺乏的吐槽。
作者對自己的生活狀態仿佛甚不滿意,說自己是攀著理想並且拿責任做藉口不斷逃避真正的生活。
可是真正的生活真的像作者小時候那樣嗎?認識家鄉的每一塊石頭,並且被家鄉的每一塊石頭所熟識;街坊鄰裡間即使在颱風來襲的時候也會幫忙攙腿腳不便的人回屋;早上起來可以騎著摩托在街頭巷尾竄來竄去……
或許是因為作者已經走出去了,他見過了大城市的方方面面,有好的也有壞的。
那對於還不曾嘗試過這種生活的人呢?
於我來說,城市or鄉村;匆匆忙忙or平平淡淡依舊有待考慮,依舊是未知數。
《皮囊》沒能給我一直的問題做出解答。
但是他的想法對我未來選擇的形成應該會有影響吧。
之所以說是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是因為我覺得很多人在這本書里得到的啟示與我相差甚遠吧。翻到最後,我在最後一頁發現了馬塞爾 普魯斯特的一句話: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 甚得我心!
這篇讀後感有點錯亂,不過是真心推薦《皮囊》這本書,很久沒有這麼喜歡過一本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