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這是我發出的聲音,而這聲音是因為我又得到了一本新書。是什麼書呢,接下來我就一一告訴你們。
這本書的名字叫《老人與海》,這是一個關於堅持不懈的故事。一個老人能堅持84天在海上航行,他不但沒有退縮,而且還勇往直前,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以下面的故事來慢慢告訴你吧。
首先,這個老人是個非洲人,他身邊無人陪伴,只有一個孩子在他身邊陪伴。然後有一天,老人突然想去海里捕魚,孩子也想去,可老人在一天晚上就出發了,於是老人那一系列捕魚活動就開始了。
老人先到海上,在魚鉤上放上魚兒,又把鉤子放到海里,過了一會兒,釣魚線動了一下,老人趕緊把魚竿收起來,一條大清花魚就現身了,突然天空出現一聲鳥叫,老人便知道是軍艦鳥,由此就可以判斷出,小飛魚就在附近。到了下午,老人的魚竿忽然動了起來,老人趕緊把魚竿收了起來,可是因為這條魚太大,太重了,老人根本收不起來。就這樣,老人跟那條大魚掙扎在海面上,而老人此刻已經非常疲憊。可是因為不肯放過這麼一條大魚,於是老人準備先睡覺等有了力量再把魚拉起來,而老人在夢境裡夢到了他最喜歡的動物---非洲獅子。突然老人的手背拉了一下,差點掉到海里去,原來是那條大魚把他拉了一下。可是老人估計那條魚只要再轉三圈就會浮出水面。果然,那條魚轉了三圈,可能累了,於是就浮出水面。老人拿了個魚叉,猛然的叉下去,那條魚終於死了,可老人覺得他根本不能把這個龐然大物放在船上帶回去。於是心生一計,把魚綁在了船的左邊,藉助水面的浮力,使魚可以浮出來,這樣老人就把魚帶回去了。老人得船剛划行了一會,就有一條灰鯖鯊來吃老人捕捉的那條魚,老人拿起魚叉用盡全力刺下去,鯊魚被刺死了,但老人的魚叉也被那條鯊魚帶走了。老人就把小刀用繩子綁在漿上,老人剛剛製作好新武器,又有兩條鏟鼻鯊來吃老人的魚,老人也用同樣地辦法把鯊魚殺死了。但是鯊魚們好像聞到了老人的那條魚的血釁味陸陸續續的來了,有藍鯊、大白鯊等鯊魚趕過來,可老人敢於嘗試,最終鯊魚死地死逃得逃,老人的魚也被鯊魚吃個精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能知難而退,堅持就是勝利。
老人與海讀後感800字(二)
今年暑假,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桿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最後,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次描寫了這條魚的巨大,說明老漁夫所克服的困難之大,非比尋常。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老人與海讀後感800字(三)
《老人與海》不是一篇教導人們如何實現靈魂和諧的小說,而是一種探索和追尋。老人希望用海上的漁獵經歷寄託自身價值的超越。「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無疑這正是海明威的價值觀──被捕殺的大馬林魚的生命是老人的犧牲品,大魚和老人又一起成為鯊魚的犧牲品,而鯊魚最終會成為大自然的犧牲品。這是海明威式的固執的悲觀主義情結的反映。如果生命意味著一場犧牲,人類只能無能為力。
這本書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聖地牙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老人雖然失敗了,但他在與魚鬥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氣,表現了一種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勝利,他可以說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書中通過對老人與鯊魚鬥智鬥勇的場面,描寫細膩,引人入勝。作者從多個角度描繪了鯊魚的兇狠狡猾。老人拼盡全力為了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捕到的一條大馬林魚。充分體現出老人無畏精神。
雖然最終老人以失敗告終,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人最後說的這句話富含哲理。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這才是人的本性。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正因為有像老人那樣的人,敢於向自己困難挑戰,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老人與海讀後感800字(四)
《老人與海》這本書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同時也是屬於學生們寫讀後感最愛用的材料之一。因為本書的主旨仿佛早已明確,無非稱頌一番什麼硬漢啊,打不敗啊之類的變形金剛似的思想。再加上本書又薄,寥寥數萬字只算的上中篇小說,文字又看似簡單易懂。於是就算真正看過的貌似也摸不到什麼頭緒,只好把前人早已嚼爛的幾句話翻來覆去的拿來從頭感慨一番。
我很不滿。
於是我決定拋開一切貌似已成定式的「心得」,「體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老人與海》以期有一些新收穫。
書的序言中提到,海鳴威說過「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沒有什麼特殊的象徵意義…」序言作者的說法是「…但是顯然,我們還是能從《老人與海》中讀出不少的象徵意義出來。」這不失為一種解釋,我也因此另有一番自己的看法。
也許在人們看來的「勇氣」,「無畏」的「戰鬥精神」,只是作者所勾畫的人類宿命——與命運抗爭而又悲劇結局的一種解決而已,甚至是那段著名的獨白:「人盡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無奈的對抗。老人的生活與海聯繫在了一起,那是不是可以說是海束縛了老人呢?漫長的等待卻等不到回報,老人還是在期待著一條大魚,老人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多少?扛著那面「仿佛永遠象徵著失敗的旗幟」,老人等到的「勝利」又是什麼?就連自己最終的收穫,那條大馬林魚,也是被鯊魚吃得只剩一副骨架和一個送給孩子的頭骨。老人說,我昨晚吐出了一些奇怪的東西,感覺自己胸口什麼東西碎了…到了最後,看著海灣里和垃圾一起漂浮的魚骨,那位太太說,我從來不知道鯊魚有這麼漂亮的骨架。除了失敗,還是失敗。作為讀者,我的眼裡看到的是無盡的失敗。作者仿佛在揭露這樣一個「秘密」:人類即是失敗。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地向一個方向奮鬥,終究都會在種種原因的影響下得到一個與自己預期不符的結果。這種不完美即是令人痛苦的根源,也是我看到的《老人與海》的主題。
作者的用意難道就止於此了嗎?我看不是的。滿眼的失敗後面,潛藏的是對勝利最真誠的渴求。海鳴威所描述的這個老人與海的簡單世界也許正是我們複雜的現代社會的映像。老人的失敗仿佛也是每個人經歷的縮影。這就像一個警報,時刻提醒著世人關注自身,關注自己生活的目標與意義。畢竟,我們還要勝利。
寫到這裡,我的感想也算是結束了。我的觀點也許有些與眾不同。我想說的是,作為一部現代作品,對其的理解絕不能局限於一點。同時,任何人也不能說自己的理解就是完美的,正確的。對待任何一個作品都可以多層地來剖析。這樣的方式我覺得才是合適而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