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000字(一)
故事講述了葛朗台老頭的發家史和他對金錢的狂愛。有人評價這一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成為世界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
葛朗台老頭的吝嗇和對金錢的痴狂,在書中隨處可見:「至於僕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隻舊錶,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著腳,穿著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愛,作出決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決定--送拿儂一隻舊錶。除了這些葛朗台還對自己的親人吝嗇:「儘管葛朗台家財萬貫,然而他的開銷卻很節省。他從來不賣肉、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由佃戶替他送進柴房。他什麼都節約,連動作在內。每頓吃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總是親自定量分發;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裡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涼;他給妻子的零用錢每次不超過6法郎;多年來給女兒陪嫁的壓箱錢總共只有五六百法郎;」「不覺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兒把她的全部金幣拿出來欣賞一番,歐也妮只好說金幣沒有了。父親一聽,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幣送給了查理,大罵女,並決定把她關進房裡,只給冷水和麵包。」這時的葛朗台知到女兒將自己的金幣送給查理,他愛錢如命的本質戰勝了親情,將自己竟有的女兒送進了閣樓,讓她在那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靜地死去。太太屍骨未寒,葛朗台便請來克羅旭要歐也妮在財產文契上簽字,放棄登記,全部財產歸父親管理,女兒只保留虛有權,歐也妮一點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簽了字,父親這才放了心。」自己的妻子還才安息,他卻為了遺產到處奔波。「晚上,葛朗台來到太太房間,正巧碰上母女倆在看查理母親的肖像,葛朗台一見金匣,就像一隻老虎撲向一個睡著的嬰兒一樣抱住不放。」貪婪、狡黠、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質在此表顯得無疑。
與父親相比歐也妮表現得十分慈愛,善良。辦了不少公益事業:建了1所養老院、8處教會國小和一所圖書館。
書中的人物都有著自己的個性,但是從他們身上也可以找到當時社會的影子。貴族階級日趨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全都破壞了」,代之而起的是飛揚跋扈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和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金錢勢力。以及柔弱的婦女,她們安於現狀。讀完此書我不得不感嘆資本家的發家史,是一本糅合著血淚的屈辱史。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000字(二)
《歐也妮葛朗台》是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最出色的畫幅之一」。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圍繞歐也妮的愛情悲劇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內專制所掀起的陣陣波瀾、家庭外銀行家和公證人兩戶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歐也妮對夏爾·葛朗台傾心相愛而查理背信棄義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連串小說。
葛朗台是法國索繆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他利用1789年的革命情勢和種種手段使自己的財產神話般地增長了起來。這老頭十分吝嗇,有一套理財的本領,而且在投機買賣和經商上詭計多端。雖然他很富裕,但是為了省錢,家裡整年不買蔬菜和肉,由佃戶送來,比較重的家務活由女僕娜農做。寒冬臘月捨不得生火取暖,平時還要剋扣女兒和妻子的零用錢。總之,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吝嗇鬼。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他的獨生女兒歐也妮的生日,小說中的人物一一登場:公證人克羅旭一家和初級裁判所所長蓬豐先生到葛朗台家吃飯,還帶來稀有的珍品。他們都是來向歐也妮獻殷勤的。正當他們在歡慶生日時,突然,從巴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歐也妮的堂弟查理。原來查理的父親因破產自殺,讓葛朗台照顧兒子的前程。葛朗台看到兄弟的絕命書後不動聲色,並且在當夜想好了一套詭計,藉口家裡有事,請公證人克羅旭和銀行家幫忙。銀行家拉格桑為討好葛朗台而毛遂自薦,到巴黎幫助處理死者遺產,他將部分債款還給債權人,餘下的按預定計畫長期拖延。在這件事情上,葛朗台不但分文不花,還利用銀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債買賣,賺了一大筆錢。
查理的處境使歐也妮感到同情,而兩人也漸生情愫。後來,查理為了自己的前程,決定去印度經商。臨行之際,歐也妮將自己積蓄多年的金幣送給他。查理也把母親給他的金梳妝匣留給她作為紀念,兩人海誓山盟定下終身。夏爾走後的頭一個元旦,葛朗台發現女兒把金幣送給查理,就大發雷霆,把她監禁起來。這事驚擾了他的妻子,使她一病不起。公證人警告他,妻子一死,他的財產必須重新登記,歐也妮有繼承遺產的權利。葛朗台老頭害怕起來,就和女兒講和,但妻子一死,葛朗台通過公證人讓女兒簽署了一份放棄母親遺產繼承權的證件,把全部家產總攬在自己手裡。臨死前,他要女兒把黃金擺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著,好像一個才知道觀看的孩子一般。他說:「這樣好叫我心裡暖和!」最後他喚歐也妮前來,對她說:「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神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把一個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親吻,葛朗台見到金子,便作出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它抓到手。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他死了。
歐也妮繼承了1900萬法郎成了當地首富,人人都向她求婚,但她卻對當年夏爾的諾言念念不忘。但夏爾在海外經商,逐漸發揚了葛朗台家族的血統,變得小氣,貪婪,精於算計,自私自利,並且明白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把鄉下的堂姐撇在腦後,寫信與其瞥清關係。他要與貴族小姐結婚,但因不肯償還父親的債務而受到阻礙。()最後,歐也妮答應嫁給公證人的兒子德。·蓬豐,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並要求他幫她用兩百萬法郎償清了叔父的債務,讓堂弟過著幸福、名譽的生活。她自己則幽居獨處,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並「在著數不盡的善行義舉的伴隨下走向天國」。
我認為,本書中人物性格最鮮明的是葛朗台。他貪婪、狡詐、吝嗇,金錢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獨自觀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臨終前也不忘吩咐女兒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來是個行家裡手,常裝口吃耳聾,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而自己穩操勝券。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定量分發。為了錢他六親不認,剋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麵包;弟弟破產他無動於衷;侄兒求他,他置之不理。最後也因為錢而咽氣。與他相反的是他的女兒歐也妮,雖然在其父死後,她仍然保持簡樸的生活,但她卻是善良的:她把錢用到了慈善機構和教育上。這在那個時代是相當難得的。可是,她卻因為父親的愛財而與其關係破裂,為了等待背叛自己的心上人消耗掉了寶貴的青春。歐也妮的悲劇形象則控訴了拜金主義對當時社會的毒害,對於金錢左右著一切的社會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控訴,她是一個被金錢吞噬的無辜的犧牲品。
當我合上了這本書,心中感慨萬千:為了金錢,人類可以做到對親情的不顧。葛朗台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